佛跟道的区别

两者性质和概念是怎么样的?... 两者性质和概念是怎么样的?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10-14
展开全部
道学的产生同样如此。道学的产生比佛学较早,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道家的修持方式在先秦以前的仙道和东汉时产生的黄老道中初具雏形。 道教的经典《道德经》所阐发的道体论,既是宇宙本体论又是生命本体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谓得道,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还虚合道,出有入无,才是生命的永恒归宿。为求长生,道教以及之前的各种修持方术都把升仙作为修持的目的。为此,道教的传说中有十洲三岛的仙境,还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古仙得道之处,都是有别于尘世的修仙圣地。自古以来,还有不少经过实修而得道的真人,如王子乔、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时的方士徐福渡东海求长生灵药的记载,也就是在这种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可见,没有对生命修炼的执著追求,就没有道学和佛
首先,从道体论出发,道家所生命看成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则说:"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激盯没和生命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着生死本来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
道教也有带浓厚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生命层次论。这就是四神说,即识神、元神、圣神、玉神。识神相当于佛教的前六识。元神又分为阴神和阳神。阴神相当于末那识、阳神则相当于阿赖耶识,而圣神和玉神,则是生命的更高层次,是修真到极高境界才能证到的存在。
在回答生命能否永恒的问题上,道教从道体论出发,认为,顺着道的外化而延则死,逆着道的外化而返则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道教建立了修真的理论,一切外丹和内丹的方法都是修真的具体途径。修真的目的则是长生住世,最终实现生命的永恒。
佛教曰解脱,道教言飞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超越生死,以求得肉体生命的长寿和精神生命的永恒。但由于文化根源的关系,佛道生命观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样。佛教的生命观从缘起论出发,强调生命的因果联系,强调生命的依他性、强调自性本空,是以内在的体验去铨释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的依据就是人的感觉,是佛教先贤在深沉的禅定中对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观是讲对待,是从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后天的肉体)的对立统一中去铨释生命。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说:"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径不一样。由于佛道生命观的出发点不一样,他们超越生命的途径也就不一样。《性命圭旨》说:"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佛教因为注重生命的因果联系,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禅定中明心见性,求得智慧。道教因为注重性命的对立统一,则讲究性命双修。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特别是内丹功都是把性命双修当成一个根本原则。
三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不一样。生,于佛教曰苦,于道教曰乐。佛明纳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觉,必然不重视人的现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佛教甚至把人的肉体看成可以抛弃的臭皮囊。
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则茄之有道,若鱼之有水"(司马承祯《坐忘论》)。道教的重人贵生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即身成道,现世的人身是成道之基;
(二)是长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养生哲学的基础和目标,这与佛教重来世、求解脱是不一样的。
现实的人生由于我执的障碍,必然短视人生的意义。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时行乐,因为人生不再,人死灯灭。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表露。而即时行乐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满足欲望的追求,同时也造成了种种恶业,带来了种种人生烦恼。如随着当代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的匮乏。紧张、焦虑、空虚、烦恼始终伴随着人类;环境的坏灭,文化与集团利益的冲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恶性循环不是单纯依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的,而佛道生命观恰恰是对治这种恶性循环的一剂良药。
只有从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通过生命的修炼消除无明与我执,才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来看,道教更加人性化,通过对人生命的改造,脱胎换骨,实现生命的超越,摆脱欲望的折磨,进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甘望亭松璧
2020-02-21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979万
展开全部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并非我们口头上所说的那个样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谓神仙。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宇宙的客观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互补,互相转化。由于阴阳始终是互动的,所以庄子归纳老子的学说为“相对论”。大也无穷,小也无穷,都是相对猛裂的,没有绝对!道的修炼,并非一般道教那样修炼成神仙,老子并没有说修神仙,那都是后人的虚托演绎。但老子的答谈确在修炼中感悟到“道”的存在,这就是气功态中的“虚室生白”,他感悟到了宇宙的本相,随有五千言传世。
  佛与佛教是不同的,前者是哲学概念,后者是社会学概念。佛教可以简单的看枝举闭作是社会人----和尚的生活方式;而“佛”却是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禅”。佛学认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就是“禅”---这个“禅”,可以用修练达到第八识(阿莱耶识),能感知到禅的存在,也就是宇宙的本相。
  由此可见佛与道,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是殊途同归的。只是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同,对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对宇宙的描述更为具体或辩证唯物一些;佛(禅)对宇宙的看法,较为抽象且又辩证唯心一些。然而,我认为无论是所谓的唯物或唯心,其实都是宇宙的一种存在--精神和物质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阴阳互补,缺一不可。
  在探讨佛与道的问题时,必须固定在哲学范畴内研究,不应该与社会学中的道教和佛教混为一谈。否则越弄越糊涂,就搞不清是人还是鬼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3
展开全部
佛倡不生,道求不死。佛家以不生达不灭,以此脱离轮回,因为佛教的滑慎“四信没敬谛”中阐释人生皆苦。道家则是求的长生久视,不死不灭,重生贵生,并阐察银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3
展开全部
佛重修心灶宏;
道在修身。
佛教认为人身一具臭皮囊,弃之无碍;
道教认为身体发肤宴让受之父晌辩局母,损坏不得!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