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8-15
展开全部
多练习120-40= 402×5= 25×4= 450×0= 360-90= 11+60=
630×3= 560+40= 72-24= 9+50= 630+70= 120×5=
24×5= 70×8= 250×5= 14+40= 880×2= 40×8=
57-28= 801×9= 120+20= 250×1= 28+68= 100×0=
30×6= 18×3= 902×1= 17×4= 68-4= 48-16=
70×2= 200×8= 280-70= 320×8= 30×6= 180-60=
140-5= 125×8= 560+80= 150×2= 700×2= 72×3=
42+30= 902×6= 590+70= 800×5= 440×0= 25+16=
303×3= 12×2= 470+70= 64×0= 25×8= 72×6=
20×6= 90×3= 420×6= 280+40= 55×5= 48×4=
一些口算题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 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讲究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的强大内驱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多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天一页口算练习,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3、对症下药,逐个过关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是算理不清,还是反应迟钝,然后针对问题想办法,还需要对他们有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使他们产生成功感,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4、争取家长,共同配合
光凭老师埋头苦干还不行,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明确地向家长们提出:这学期的重点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口算方面都能过关,因此,希望家长在家能坚持每天挤一定时间陪孩子练一练口算。家长的力量,对老师而言是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就能被我们所用。
5、互相协作,共同提高
我穿梭于两个班级之间,可是,每天给我的时间只有40分钟,班级中还有那么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家长根本没有能力辅导;还有本地部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又是那么差,讲了忘,算了错,怎么办?在训练中,我不断发现好苗子,于是便让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有时利用完成作业后的剩余时间帮助那些有困难的;有时趁玩游戏互相搭配……慢慢地缩小了差别。
总之要提高小朋友的口算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只要对你的学生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的
630×3= 560+40= 72-24= 9+50= 630+70= 120×5=
24×5= 70×8= 250×5= 14+40= 880×2= 40×8=
57-28= 801×9= 120+20= 250×1= 28+68= 100×0=
30×6= 18×3= 902×1= 17×4= 68-4= 48-16=
70×2= 200×8= 280-70= 320×8= 30×6= 180-60=
140-5= 125×8= 560+80= 150×2= 700×2= 72×3=
42+30= 902×6= 590+70= 800×5= 440×0= 25+16=
303×3= 12×2= 470+70= 64×0= 25×8= 72×6=
20×6= 90×3= 420×6= 280+40= 55×5= 48×4=
一些口算题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 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讲究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的强大内驱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多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天一页口算练习,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3、对症下药,逐个过关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是算理不清,还是反应迟钝,然后针对问题想办法,还需要对他们有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使他们产生成功感,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4、争取家长,共同配合
光凭老师埋头苦干还不行,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明确地向家长们提出:这学期的重点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口算方面都能过关,因此,希望家长在家能坚持每天挤一定时间陪孩子练一练口算。家长的力量,对老师而言是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就能被我们所用。
5、互相协作,共同提高
我穿梭于两个班级之间,可是,每天给我的时间只有40分钟,班级中还有那么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家长根本没有能力辅导;还有本地部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又是那么差,讲了忘,算了错,怎么办?在训练中,我不断发现好苗子,于是便让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有时利用完成作业后的剩余时间帮助那些有困难的;有时趁玩游戏互相搭配……慢慢地缩小了差别。
总之要提高小朋友的口算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只要对你的学生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