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姓氏解释

蒙古族为什么会姓李和姓陈呢?... 蒙古族为什么会姓李和姓陈呢? 展开
 我来答
故事与笔
2019-02-23 · TA获得超过64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蒙古族的姓氏解释:

蒙古族姓氏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古代,每一个部落就是一个氏族。人们在相互称呼和询问某人时,在其名前冠以该人的氏族名称或族号。

所以,虽然古代蒙古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但他们有氏族、部落名称加上那个特殊的复数升格后缀而成的“敖布格”,也就是族姓。如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述塔塔儿部落时说:“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唤作图图忽里歹;若是女子,便唤作图图忽里真。”

《蒙古秘史》中也反映了这个习惯,如孛端察儿问女俘:“你是哪个氏族的人”(或译作你姓什么)对方则答是某某氏族人某某。这里氏族名称显然是在起着姓的作用。即使在现代生活中,为防止同名者混淆,蒙古族还保留着名前附带父名的习俗,并按照现代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写父名的第一个字母。 


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内各民族间交往的频繁,蒙古族的姓氏也有很大变化。至少从元代开始,就有不少蒙古族改用汉字单性,如郭庸、周述忽、李朵儿、魂赛因,赵伯颜等皆是。 

到明代以后,蒙古族改用汉姓的逐渐多起来,特别是临近汉族聚居地区的蒙古族用汉姓汉名的就更多了。在改用汉姓的时候一般都取其祖先中的出名人物的名字头一个字的音,或取其氏族、部落名称或姓氏的头一个字的谐音作汉姓,如孛儿只斤或博尔济吉特氏改姓包,乞颜或奇氏温氏改姓奇等等。 

过去借用汉姓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为当时封建统治者立过功,由封建皇帝赐的姓;有的是蒙汉两族通婚,子女改用汉姓;更多的情况是,共同的地域和经济生活,使蒙古族在风俗习惯方面接受了汉族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民族关系不平等的时期,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得不到尊重,因此也促使许多人改用汉姓汉名。解放后,中国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民族歧视现象被消除,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因此人们都喜欢用美好的蒙古语取名字。

而且姓从名的现象也很普遍,例如乌云达来姓乌,巴音呼姓巴等。人们在交往中可以按照逐渐形成的共同习惯,根据彼此间的关系和对方的年纪大小称老乌或叫小巴。 

现在家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族姓的作用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淡了,姓名只是一个人的符号,然而,蒙古族群众对取名却不是那么轻率的。他们把给孩子取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看作是一件大事,而且为孩子取名时,潜在的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像一种无形的规制规范着人们。

比如,谁也不会用意思不吉利的词作为孩子的名字,通常都用含有褒义和吉利的词来命名,如宝音合什格(福禄)、乌力吉宝音(福寿)、吉尔格拉(幸福)、阿木古郎(平安)就是比较常见的。

一般还用寓有一定意思的雅字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如乌云达来(智慧的海洋)、朝克德力格尔(奋发向上)、乌云其其格(智慧之花)、斯琴格日乐(智慧之光)等,也是常见的。 

其次,还要考虑名字的响亮,如哈丹巴特尔(刚毅英雄)、芒列巴特尔(先锋英雄)等。 

孩子生下来后,一般都由家庭中最受尊重的长辈来为他取名,旧时信奉佛教的人家,也有请喇嘛取名的,蒙古族取名时也有避讳习俗,就是避免使用祖宗和长辈的名字。 

取名中也能反映出某一时期的社会风尚。现在中老年妇女中,取名叫杜达古拉(招弟)、胡吉雅(得子)的大都因父母抱子心切而取的名字;那些叫瓦其尔、官布扎布等带有佛教色彩的藏名和哈丰阿、胡珠荣嘎等满语名字的人,大都是出生于解放前。

而那些叫苏日娜(好学)、乌日娜(灵秀)、纳敏夫(党的儿子)、安吉斯(耕耘)的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来到人世间的。 

扩展资料:

部落与姓氏关系 

蒙古族人的姓是和部落名, 部落首长名, 地域名等有密切关系,在宗室家族发展演变过程中姓也有所变化,有的按等级或类别又划分出不同的姓氏。

如: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部落博尔吉锦氏姓宝,清朝时大部分均有官职,无官职的也奉台吉待遇,元重臣扎勒玛所属的乌利扬罕部姓乌,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塔布囊待遇。相当于宝姓的台吉待遇。宝,乌二姓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历来如此。

因而因各种原因,如犯罪,破落,或受排挤等不再相配的人被视为非正统的人则不能再用宝姓和乌姓,但这些人为纪念自己的姓,往往在改称它姓时用其同音字,如把宝改成鲍,包等。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还有赐姓的作法,对多年在一起的外姓人或奴隶表现好的可以赐姓。

多数情况是和部落名,首长名,地域名第一个音有关。 

下表列出部分部落与姓氏关系: 

博尔吉锦氏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博尔--取近音“宝” 清朝时无官者奉台吉待遇 。

兀良哈部 成吉思汗的功臣扎勒玛所属的部落, 数皇亲,兀---取同音“乌” 清朝时奉塔布囊待遇, 相当于宝姓台吉 。

兀济业特部 据说成吉思汗的一支早期著名部落 兀---取同音“吴”  。

其木得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其---取近音“陈” 。

白仞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白---取同音“白” 白---蒙语察干的察的近音“常”  。

白如大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白---取同音“白”白---蒙语察干的察的近音“常” 。

来哈德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来---取同音“赖” 。

杭木顿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杭---取同音“杭” 杭---取近音“韩” 。

林日如大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林---取近音“李” 。

西林特德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西---取同音“席” 。

包路处大部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佟姓 上是指朝阳地区的情况,在其他地域,也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如: 

喀喇沁旗——(校注蒙古纪闻) 

博罕岱氏(今姓杨) 

莽努特氏(今姓何) 

齐默特氏(今姓陈) 

札哈齐特氏(今姓于)  

新楚特氏(今姓章) 

额勒图特氏(今姓白)  

博鲁特氏(今姓陈,也有姓李)  

哈尔努特氏(今姓韩) 

札拉楚特氏(今姓陶姓秦)  

兀良哈氏(今姓乌) 

博尔吉锦氏(今姓鲍)  

土默特左旗(阜新) 吴姓蒙古人

塔布囊皇亲吴姓家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姓氏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5-16
展开全部
蒙古族之姓氏如下: 1.孛尔只斤氏(汉姓鲍)——孛尔只斤在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史集》)。翁旗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汗三弟哈赤温之后裔。 2.不古纳歹氏——他们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蒙古秘史》)。 3.塔塔儿氏(汉姓戴、谭)——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史中经常出现。 4.奥矣·毛都氏(汉姓林、穆)———奥矣·毛都蒙古语为林木,该氏可能是早期的“林木中的百姓”(《蒙古秘史》)。 5.弘吉刺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元代常与孛尔只斤氏联姻,本旗人数不多。 6.宏豁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秘史》中记作“晃豁坛”,也有记为“晃豁摊”的。“宏豁”蒙古语有铃铛之意。 7.兀日罕氏(汉族于、吴)——有人说他们是兀良哈氏之一支。 8.术布姑真氏(汉姓龚)——术布姑真蒙古语为“养鹰人”。元、明时期的史书中常出现,也记作“朱保真”。“龚”可能取自“弓”的谐宜。 9. 哈布格钦氏(汉姓陈)——明代蒙古有“哈麻真”,蒙文中“麻”、“布”二音有混用现象。“哈布格”蒙古语为狩猎用的枷。钦为人称,故有人释为“狩猎者”。 1O.唐兀惕氏(汉姓唐)——旗内人数较多,早有“五百唐兀惕”之说。唐兀惕氏为古代西夏人。 11.夏那日氏(汉姓夏、唐、白)——该氏人自己说是唐兀惕氏之一支。“那日”在蒙古语中是人称复数词尾,如汉语中的“们”。“夏那日”意为“夏的人们”。 12.察哈尔氏 13.喀尔喀氏 14.杭盖勒氏 15.季如特氏(汉姓季) 16.海拉苏氏 17.萨日黑惕氏———“萨日黑”蒙古语为酒,故译为“酿酒的人们”。 18.色勒莫氏——色勒莫蒙古语为“剑”。 19‘特古如格·太本氏——一该氏人称自己是察哈尔氏之分支,与察哈尔氏不通婚。 20. 召·额日氏——“召”为百,“额日”为男子汉。“召额日”可释为“百条勇士”。明代《北虏考》有“召阿儿氏”。 21.楚和日氏(汉姓褚)——其中分支称“乌合日·查干”(汉姓牛)。 22.希日努特民(汉姓汪、黄) 23.希日·乞丹氏(汉姓黄) 24. 呼克苏勒氏 25.乞丹斯氏(汉姓陈) 26.于聪氏 27.希汤古特氏 28.太本·萨坦氏 29.额登氏 3O.保青氏 31.赉肖尔氏 32.桑萨瓦氏 33.呼勒都氏——“呼勒都”蒙古语为“冻”。据说他们是奥矣·毛都氏的一个分支。 34.柴尔吉惕氏(汉姓柴) 35.海鸠特氏(汉姓柴)——“海鸠特”蒙古语有“偏坡”或“旁侧”之意。 36.阿拉他斯氏(汉姓金) 37.嘎拉他斯氏(汉姓霍) 38.嘎拉珠氏(汉姓冯) 39.道劳·道古森氏(汉姓祁) 4O.蒙格惕氏(汉姓孟) 41.查达氏 42.兀鲁惕(汉姓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