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清照的《孤雁儿》赏析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16
展开全部
【赏析】: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然而这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评析】: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儿》,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这首词妙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帜。
匿名用户
2013-08-16
展开全部
《孤雁儿》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诗主旨在悼亡,篇中有关咏梅之处,只是为了烘托悼亡之情。

此词大约作于赵明诚辞世后不久的南宋建炎初期,此词牌本为《御街行》,又名《孤雁儿》,作者在这里选用后者,为了更深切地倾吐自己凄苦情怀。

此词一开头,就给人展示了一种相当凄清的环境和气氛。“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大意是,作者在一个清冷孤寂的环境中日高方起,感到有无限的慵怠和惆怅,心绪很不好。“藤床”,从宋人作品中看,大概是一种适宜独卧的小卧榻;“纸帐”是一种四周用藤革纸,并以稀布为顶的遮卧之具。这也可能指“梅花纸帐”,即在床的四柱上各挂一金属瓶,并插有梅花数枝,此帐除了具有清雅脱俗的情趣外,还附有“独宿”之意。所以“藤床纸帐”四个字,就把作者当时所处的典型环境和特殊气氛适当地点染出来了。“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这两句是说,那只剩下残香的玉炉已经冰冷,而室内也只有它能同我那颗已像冰水一样的心相对应。“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大意是说,陡然从邻家飘来的《梅花三弄》的乐曲声,一下子惊破了梅蕊——使梅花开放了,同时也惊醒了她那颗已经麻木的心,从而激起她的无限的春恨之春。作者通过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种凄苦冷落的气氛由室内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较大的空间,并为自然地转入到下片作了准备。

下片的词意是紧承上片(特别是最后两句)的词意而来,其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上片中描述的悲凉气氛和诉说的凄酸情怀。“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是说自己的“千行泪”是被“小风疏雨”催发的。“凄风苦雨”本来就极易诱发愁苦、催人泪下的,更何况作者已是一个旦夕“以眼泪洗面”的人,因而无事不能引起心酸泪落。事实上,整个上片就是长歌当哭,是强忍着眼泪写的,到了这里终于已经忍不住的泪涌了出来。这是由于至此作者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了,或者她觉得非用能具体而又直接地表现痛苦程度的“泪”,是不足以深诉心怀的。这“雨”和“泪”,既是反衬和对比,又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吹箫人”比喻赵明诚,“倚”即倚声,同歌共唱。此两句的大意为:我的那个“吹箫人”儿消失了,使我的肝肠欲断的是再没有人与我同歌共唱了。这两句的出现,使人清楚地知道,原来作者在整个作品中,反复表现的那“冷冷清清”的气氛和“凄凄戚戚”的情怀,总的目的是为了尽情地倾泻自己失去终生伴侣的痛苦。全词写到这里,既点明了本篇的主题,又把凄戚之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意思是:一枝梅花折在手中,可是四顾茫茫,我想寄与的人儿到哪儿去找呢?这三句是全篇特别是上两句感情的延续、深化和扩展,而且把这种感情一下子扩大到更大的空间,又是全篇的终止;而在意象上有着更为深刻和强烈的变化。作为结尾又收到了戛然而止的艺术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