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武将不像欧洲武将的铠甲严密?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中世纪,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 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 suit of 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chain armor)和板金甲(plate armor).
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 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 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
纠正一般军迷的一个错误,也就是这种盔甲是中世纪欧洲盔甲,随火器的出现而消失:其实全身甲恰恰是为了对付火器的发展而兴起的,全盛于15-17世纪,属于近代史了,而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多穿琐子甲(就是铁环编制成铁网)或者类似中国的柳叶甲.其消失,则是因为火器后来发展到盔甲所不能应付的时候,自然重甲就被淘汰了,不过那是18世纪的事了,17世纪,欧洲骑兵甲发展到顶峰:重型四分之三甲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有无数优秀的工匠,但板甲却最多发展为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到后来又退步回鳞甲了,虽然使用铠甲的时间远比欧洲长(从夏商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铠甲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欧洲甚至日本的水平,为什么?
中国古代重骑兵比较少,但不代表没有,比如金代的"铁浮屠",北魏的鲜卑重骑,唐太宗的"玄甲军",甚至边疆政权高句丽的"铁骑军"都是人马都全身批挂的重骑兵,不过从来没有达到欧洲这种防护程度.
说中国军队注重灵活不发展重甲吗?也不是,因为宋代用一千多片甲叶轧制的步兵制式铠甲"步人甲"反而是人类历史上最重的步兵甲,将近30公斤比欧洲骑士全身甲平均重量还重(甚至比欧洲米兰式全身甲和哥特式全身甲重10公斤).
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这种盔甲,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欧洲骑士是贵族,而他们的盔甲都是自己请专业工匠打造的,造价及其昂贵.而中国军队则是国家供养,武器装备一律国家提供,个人制造兵器是重罪,自然没有大规模装备如此精致铠甲的可能性.
另外军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较低,而且往往为临时强征的民力,而欧州的骑士则是地位很高的贵族,装备自然有很大差距.
第二:中国缺乏富铁矿,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哪里有那么多铁去用在盔甲上.
第三:中国马根本不能和地中海马相比,阿拉伯马到了中国是最高档的名马,而阿拉伯马和欧洲马的体格还有明显差距.所以中国马的体力难以承受一个全身重甲的人加上二三十公斤的马甲---------顺便说一声,中国古代马产地在辽东和河陇地区,宋代丧失了这些地区马竟然只能靠外贸引进
第四: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国盔甲工艺不如欧洲了,说白了欧洲全身甲是近代冶金技术飞跃的产物,还有很多科技进步的因素(那时候早已文艺复兴)比如欧洲重甲活动部位以螺拴,钮钉等固定,并大量采用手工机械工具加工(当然不是机器啦),牵涉到很多冶金和物理的东西了,这在中国古代是无法想象的.
顺便提醒一点,欧洲骑士全身甲并不像有些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因为其关节设计得极其精巧灵活,从当时著作看穿着者甚至可以做出倒立等动作(中国批挂的铠甲反而不行).而且重量上,全身各部位受力均匀,重量上也不比锁甲重多少(哥特式全身甲为20KG).另外从国外一些专门著作看由于批挂式轧甲(中国多为这种甲)和锁子甲承力集中于肩部,反而比骑士甲笨重-----------或许这个标题也犯下了一些关公站秦琼的错误,因为把对抗火器的科技产物和对抗冷兵器的产物对比,或许有失公允
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 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 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
纠正一般军迷的一个错误,也就是这种盔甲是中世纪欧洲盔甲,随火器的出现而消失:其实全身甲恰恰是为了对付火器的发展而兴起的,全盛于15-17世纪,属于近代史了,而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多穿琐子甲(就是铁环编制成铁网)或者类似中国的柳叶甲.其消失,则是因为火器后来发展到盔甲所不能应付的时候,自然重甲就被淘汰了,不过那是18世纪的事了,17世纪,欧洲骑兵甲发展到顶峰:重型四分之三甲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有无数优秀的工匠,但板甲却最多发展为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到后来又退步回鳞甲了,虽然使用铠甲的时间远比欧洲长(从夏商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铠甲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欧洲甚至日本的水平,为什么?
中国古代重骑兵比较少,但不代表没有,比如金代的"铁浮屠",北魏的鲜卑重骑,唐太宗的"玄甲军",甚至边疆政权高句丽的"铁骑军"都是人马都全身批挂的重骑兵,不过从来没有达到欧洲这种防护程度.
说中国军队注重灵活不发展重甲吗?也不是,因为宋代用一千多片甲叶轧制的步兵制式铠甲"步人甲"反而是人类历史上最重的步兵甲,将近30公斤比欧洲骑士全身甲平均重量还重(甚至比欧洲米兰式全身甲和哥特式全身甲重10公斤).
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这种盔甲,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欧洲骑士是贵族,而他们的盔甲都是自己请专业工匠打造的,造价及其昂贵.而中国军队则是国家供养,武器装备一律国家提供,个人制造兵器是重罪,自然没有大规模装备如此精致铠甲的可能性.
另外军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较低,而且往往为临时强征的民力,而欧州的骑士则是地位很高的贵族,装备自然有很大差距.
第二:中国缺乏富铁矿,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哪里有那么多铁去用在盔甲上.
第三:中国马根本不能和地中海马相比,阿拉伯马到了中国是最高档的名马,而阿拉伯马和欧洲马的体格还有明显差距.所以中国马的体力难以承受一个全身重甲的人加上二三十公斤的马甲---------顺便说一声,中国古代马产地在辽东和河陇地区,宋代丧失了这些地区马竟然只能靠外贸引进
第四: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国盔甲工艺不如欧洲了,说白了欧洲全身甲是近代冶金技术飞跃的产物,还有很多科技进步的因素(那时候早已文艺复兴)比如欧洲重甲活动部位以螺拴,钮钉等固定,并大量采用手工机械工具加工(当然不是机器啦),牵涉到很多冶金和物理的东西了,这在中国古代是无法想象的.
顺便提醒一点,欧洲骑士全身甲并不像有些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因为其关节设计得极其精巧灵活,从当时著作看穿着者甚至可以做出倒立等动作(中国批挂的铠甲反而不行).而且重量上,全身各部位受力均匀,重量上也不比锁甲重多少(哥特式全身甲为20KG).另外从国外一些专门著作看由于批挂式轧甲(中国多为这种甲)和锁子甲承力集中于肩部,反而比骑士甲笨重-----------或许这个标题也犯下了一些关公站秦琼的错误,因为把对抗火器的科技产物和对抗冷兵器的产物对比,或许有失公允

2025-08-05 广告
深圳市联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集研发、生产公共安全信息化产品、LED显示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部门于2013年向联腾科技下达技术研发任务,研发的“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设备”于2016年完成定审列装,列装型号PJS0...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联腾科技提供
2013-08-16
展开全部
一,欧洲的战争规模小,所以金属产量可以支撑一人一副全身铠甲,而中国动辄就是几万人的大战,所以不可能人人铁铠。二,欧洲民俗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战争中重视防御;中国人口多,所以生命的价值也就不那么高,所以精铁大部分都用于制造好刀好剑,所以中国历史上好武器数不胜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打法不同,中国打法灵活,铠甲没有灵活度是不行的,而且中国铠甲比欧洲要先进的多,品种多,甚至有纸甲,非常先进,现在的防弹衣那个叫铠什么的,就用过纸甲,欧洲那个就是漂亮,和日本刀一样,功夫用在打磨上。其实绝对没有那么有用,要一帮人伺候和保护,
另外,欧洲的马大,可以承载笨重的人和铠
另外,欧洲的马大,可以承载笨重的人和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6
展开全部
我们的铠甲先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