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历史性连续剧观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康熙王朝 观后感
到这个暑假结束之前,终于看完了清康乾三朝的三部政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大帝》。
这三部电视剧很较客观反映了清朝初年是如何一步步进入走出困境,收复民心,治理天下,最终到了清朝和中国的最鼎盛时期。
清初年间,“国内”满人治理汉人,治理全国,满汗不合,反清复明的民间思想,四处盛行。奸臣当道,鳌拜等人把持朝政。“国外”,台湾被割据,内蒙大汉野心勃勃,沙俄染指黑龙江,三藩割据,真是名副其实的内忧外患啊。
康熙爷,摆平了这些所有的内忧外患,最终给清朝的富强昌盛奠定了大环境的硬件基础。雍正年间,更改吏治,变换治国方略,评定西北内乱,使得国家体制健全,国库充盈,为大清的富强奠定了大环境的软件基础。而到了乾隆年间,真是万事具备,国家富强,水到渠成,前后一共140年左右的时间,真是一部国家发展史略。
个人觉得:这三部正剧,拍的都很好,我都很喜欢,但是更喜欢《康熙王朝》。看后感觉,一个皇帝,虽然能够被万人尊敬,拥有天下,前朝有百官朝拜,后宫佳丽3000,所有的皇子都想争夺的位置,但是,又有几人能够理解皇帝的无奈呢?身心具疲呢?
康熙7岁当上黄帝,17岁就很有沉浮,表面奉承依靠鳌拜,实际内地里努力学习历史和治国策略,培养自己的心腹,在经过了容忍的委屈生活,终于使用计策绊倒鳌拜,正式亲政,这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呢,康熙成长的如此之快,这和他的奶奶皇太后,孝庄太后有直接的关系。孝庄皇后真是不简单的人,我接下来要看看关于孝庄太后的一些书。
对于康熙这个人,最最佩服,同事也人感到很惋惜无奈的有3点:
1、忍
面对鳌拜,忍,表面处处依靠鳌拜,实际里卧薪尝胆提高自己的能力。
面对三藩,忍,在没有搬到鳌拜的时候,经常安抚三藩,对三藩非常之好。
面对台湾,忍,大清是铁骑让取得的天下,不懂海战,面对收复台湾,只好忍受台湾割据一方,而苦练水师和海将,最终一举成功。
面对内蒙大汉,忍,没有摆平三藩和台湾,康熙无法全身心抗战内蒙大汉,只能用自己的亲生女人送给蒙古大汉做妃子,忍辱负重。
面对沙俄,忍,待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才与沙俄开战,有理有节。
2、无奈
皇帝也有太多的无奈:
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句话:“都知道大清是朕的,其实又有几个人知道,朕也是大清的”--在送女儿给大汉做妃子的时候说的话。
听见阿哥之间互相揭漏彼此的错误的时候,康熙不是因为这些错误感到痛心,而是感受到阿哥之间的互相不团结而痛心。
“很多利用朕,朕最痛恨被人利用”
“在和蒙古大汉打仗的时候,听说大阿哥在打仗的时候,失踪了” 康熙第一句话说的不询问自己的儿子是否遇到凶险,而是说:“我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千万不能让蒙古大汉抓到了大阿哥,这是大清的奇耻大辱”。多么可怜啊,已经不是一个父亲,不是一个亲人了,
“我首先是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父亲”
3、多磨难
差点死在鳌拜的手上,要不是孝庄皇太后,给康熙出谋划策,勤勉教导,恐怕早就被鳌拜给废了。
三藩造反,已经丢了半壁江山,康熙几乎快崩溃了,后来还是孝庄皇太后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才重新恢复斗志,斗争下去。
台湾问题,康熙打输了几次,先后几次想和谈,结果台湾不踩康熙,前后拖了两年的时间,一方面容忍蒙古的侵略,一方面组建强大的水师。
看了这部电视剧,有种极大的冲动的想法,就是想亲身接触一下康熙这个人。可惜,这暂时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人当中,不论是雄才伟略,个人魅力,还是沉浮和谋略,康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人。雍正,顶多算是勤勉,他的皇位到底是否是偷来的,且不论,就单单依靠一个汉人来顷全国之力打赢西北的那场战,就知道他没有什么个人的谋略和魅力,但是做一个勤勉的皇帝已经非常的难得,而且他人近中年才获得皇位,哪有康熙那种成长的艰辛和沉浮。至于乾隆,我一向认为他是一个很命好的人,所谓清朝最鼎盛的朝代,几乎完全依靠康熙和雍正的坚信努力才搭建起来富强的道路。而乾隆还不懂的珍惜,开销巨大,还养出和琛这个大贪官。
雍正王朝观后感
一部洋洋洒洒的雍正王朝,终于看完了,感触良多。人事的复杂真是以前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想到过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利益关系,情感联系,错综交织。
真与假,虚与实,情与理,明和暗,交相掩映,让人真是难判对错。身处各种联系之中,要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总有各种力量来左右你,在这种合力中,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真是煞费脑筋的一件事,而且一招不慎,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事事皆有多面,而人的眼光思路有时相对来说太短浅,即使自己殚精竭虑, 做出事来也未必周全,一个考虑不到的细节,都可能授人以柄。怪不得歌词里会唱道: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人可能是这世上最复杂的动物了。怎么判断一个人也是最为复杂的难题之一。择人很重要,却又很难。人是多面的,很多时候也是表里不一的,又富于变化,如何把握,确实让人煞费脑筋,而且难保做出的判断就一定准确。而且往往是感情与理智相互纠葛,让人难下判断。康熙在选择未来得储君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首先立的太子是二阿哥,二阿哥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很爱这个儿子,在他身上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他后来的确让康熙很失望,黄河发大水,康熙召集百官商议,他在康熙的后妃私会,而且他也拿不出任何建议,面对危难无所主张,是无能的表现;他举荐四阿哥曲赈灾治水,四阿哥的孩子病了,他没有前去探望,是不体察人情的表现;四阿哥追缴国库亏空,他欠了钱,却卖官还钱,是昏庸的表现, 康熙当时虽没有发难与他, 但在心里却在怀疑这难道就是我大清国未来的皇帝么;刑部冤狱受贿案,他是主谋,为了捞钱,不惜草菅人命,是暴敛的表现, 康熙很是心痛,已经在考虑是废还是保了;在热河围猎的时候,他竟然去和康熙的后妃鬼混,结果被康熙发现,乱人伦,是任何一个做父亲的都难以容忍的;康熙终于痛下决心要废了他,这个决心可不是那么好下的,由开始的怀疑, 到后来的挥刀断情,康熙也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因为那毕竟是他的儿子啊,是他一开始最爱的儿子啊!即使二阿哥如此伤康熙的心,康熙还是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恢复了他太子的地位, 自己出去巡游,让他做兼国,然而二阿哥此时不好好治理国事,却忙于排挤异己, 抓住百官把柄,挟制以为己用,这些终没瞒过康熙,让康熙痛彻心扉的失望,然而康熙在部署防范的时候,还是给二阿哥留了条后路,把他寄给任伯安信寄回给他,寄一丝希望与他的悔意,而他却在别人的挑唆下,用兵反抗,最终让康熙对他彻底绝望,也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对二阿哥失望,犹豫着废掉他太子一位的时候,康熙也曾把些许希望放在八阿哥身上,但是八阿哥在审理刑部一案时,为扳倒太子以皇帝的名义骗肖国兴供出太子,康熙知道了当时就说其心可诛!然后他又接受十四阿哥的建议,假造太子手谕兴兵造反,康熙当时没有仔细追查,但也觉察出了他夺帝位的用心;后来让百官选储君的时候,八王党势力的强大,更让康熙警觉,担心祸起萧墙,于是又扶正了二阿哥,并进一步观察,对八阿哥的那丝希望也灰飞烟灭了,再加上八阿哥管理户部造成重大亏空,终使康熙对他作出最终结论,老八处处学朕,但处处学得不像,我以宽人治人,他却以宽人收买人心,朕已积下很多陋习,把江山传给他,非完了不可。康熙在帝位的继承上,也考虑过十四阿哥,让他去兵部历练,然而终因他气量不够,也把他排除了,最终选择了四阿哥。在争夺地位的过程中,四阿哥看起来没有涉入相互的争夺,一心办事,赈灾治河,追回国库亏空,居功不傲,烧掉百官行述,为朝廷为太子遮丑,用乌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俯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雍正确实也没有辜负康熙的希望,励精图治,承上启下,实行新政, 更正了康熙朝的不少积习,充盈了国库,为乾隆盛事打下了基础!识人用人是一门很大很重要的学问,康熙很明智,在这一点上也经历的曲折,确实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不是一时能看得透,康熙采取的措施是徐察之,缓决之。以静制动,表面宽和,内心暗暗观察。古人也有训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康熙择储君是这样,雍正也是这样,对于弘时,科场舞弊案中雍正开始怀疑他了,但因爱子的死心,没有深究到他头上。弘时当时不但不替张廷禄说好话,还力主雍正杀了他,此般失德,让雍正寒心,也不由得对他起了戒心……后来他又串通隆科多,八王爷逼供,雍正心知肚明,只是还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他又派人去杀弘历,而且派人灭口……最终雍正对他彻底绝望,让这个无君无父的人自尽,那是自己的亲儿子啊,当使雍正也是口中吐血,心痛啊!古往今来,人们都很看重德行,因为有才无德之人是一把会刺向自己的宝刀,不知何时会伤了自己……
如何识别人才,人才具有哪些重要特征,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人才的几大特征,总结如下:有远大的抱负,有金石不可动起心的心志;有宽阔的心胸,兼容万物,采众人之长为己所用;能屈能伸,能隐能显,可进可退, 能上能下;做事认真,有一技之长,立身之本;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又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顺天理,守人伦还是要做到的,我说认同的人伦包括守孝道,知恩图报,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果敢,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孤独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初衷……由此特征,堪称英雄,不知道我是否能识英雄于未名,呵呵!
中庸之道在于天容万物,海纳百川。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也是这样。任何性格都有两面性,有其让人喜欢的一面,也有其让人难以忍受的一面。要成大事,需能择天下才为己所用,更需能容天下人,更需有能力制约这些人。雍正启用乌先生, 乌先生乃牢狱之人,虽有才,脾气却很怪,有着文人典型的清高。雍正与荆棘丛中找到他,以礼待之,识人于未名,将他的文章铭记于心,抓住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使得乌先生尽心尽力为其效力,终帮他夺的帝位。十三阿哥侠肝义胆性情中人,对他忠心耿耿,他在十三阿哥受康熙责难的时候,也是力保,然而在十三阿哥的出现阻碍他追回国库亏空的时候,他也能铁面无私,避而不见……田文进虽一心忠于朝廷,但却做事操切,不讲方法,出现了不少适得其反的效果,激起百官的公愤,康熙却力主让他推行行政,对于出现的问题让弘历去妥善解决, 力排众议,对他不加处罚,顶住压力,推行新政,终见成效!年更尧杀伐决断,大将之才,虽然只是他的一个包衣奴才,却对他大胆启用,不顾众人非议。年更尧在逐步升迁的过程中,也有倒向八阿哥的短暂倾向,他一纸调令给拉回来了, 见年更尧有悔过之心,也没有深究,只是告诫他自己才是他的天。后来让年更尧任征西大将军,打仗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年更尧出身低微,难以服众,奢侈浪费,飞扬跋扈,他顶着压力,一直支持这年把仗打完, 后来年回京,居功自傲,骄主傲臣,引起群愤,终被顺利成章的处死。年更尧可进不可退,容宠不容贬,能奢不能简,宁折不弯,有此下场,也是必然。李布叫花子出身,但为人机灵,处事灵活,且对其忠心耿耿,终不忘本,他让其出任两江总督,推行新政,成为其心腹,李布大错没有,小错还是不少,他悉心劝解, 小施惩罚,集用人教人于一体,教人是为了更好的用人!对于高福,为酒色所迷,卖主求荣,在其利用完了之后,就用一杯毒酒结束了他的生命。对于可用之人,不惜一切拉拢,为状元点灯,破格提拔刘末林作榜眼,并陪他喝酒,以九五至尊,礼贤下士如此,可见其明智,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孙嘉诚当众顶撞他,但因孙说的是事情,不择罚他,反而升了他的官。怪不得那次和先生跟我说乾隆身边既得有纪晓岚,有的有和绅呢,各有各的用处。我虽然在自己的自白里写了:想起我时,望一眼蓝色的大海,以水的无形包容一切的有形,是我蓝色的宽容……但我骨子里还是坚持的是传统文人受的教育,嫉恶如仇,,对自己欣赏的人全心付出,对自己不欣赏的人却水火不容,清高不求人,把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此为心胸狭窄的典型表现,我的心胸还需要磨练,方能真正达到我的自白里所说的宽容……
早就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字,但一直不知道,在这几句话前头还有两个字“禁口”!言多必有失啊!十三阿哥就是因为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被在宗人府圈禁了半年。康熙教子之心用心良苦,但是却也说明一个问题,说话真的得谨慎啊!出于利益之争的漩涡的时候,自己的说的话,说不定哪句就被别人的耳目听到了,传到上司或相关人耳朵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废话的发明,看似说了,很近乎,却毫无内容,也毫无把并可抓。有些更聪明的人就用一些表面是一层意思,其实暗指令一层意思的话来进行交流沟通,性质上和暗号是一样的。我以前很讨厌这种东西,觉得这样的人虚伪, 有话干嘛不知说呢,拐弯抹角,而且我也懒得去揣测别人话后的意思,这样的人反而还常被我排除在朋友圈子之外。我以前的认识真是狭隘!以后要学会解读这种艺术,并学会应用。我是个肚子里藏不住话的人,怪不得那次玲玲成都的大爷告诉我说话不要太快了,不要没看清形势,就急于把自己心里的话都说了!昨天刘伟来了也说在公司里关系太复杂了,各派耳目众多,所以很少说这么多话了,而且他们的常用词是“很难说”,做到不该说得不说,该说的说好,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是一种修行啊!怪不得人说学会说话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
里面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复杂,是我以前难以想象的。人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他们结成各个利益集团,但是有些事又需要各种集团联合起来共同去做,其间为了在其过程中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明争暗夺,相互掣肘,相互牵制……在此期间做首领的如何才能协调各方面力量,使其一致向前,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只用权力去制约是行不通的,要能各种手段结合,灵活恰当的运用,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明暗互补,能为目的最好服务的手段便是好手段!作为各个利益集团,如何能既捍卫自己的利益集团,又保全自己,也需斟酌,像高福卖主求荣,肯定两边不容,白白作了利益斗争的牺牲品。而且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作为最高首领,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但也怕地下的人结党,架空自己。也就是君主最为害怕的朋党之祸,所以何时随众,何时独自往来,自己心里要有准确地判断! 作为主要领导的,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制衡,来顺利实施自己的权利!世间万物相互制约,上受下制约,下受上制约,无论是谁都只是出于联系链条之中,具备某些特征,靠相互作用来运作。独自的特权是行不通的。所说的忍,皇帝也要忍就是帝王也要尊重规律,为可为之事,不为不可为之事,这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行!责权利是统一的,人人都像为人上人,但成为了人上人还是会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有多大权力就得担多大担子,所以把握好自己能把握的也就行了,没必要为了往上爬,而失了心性!
要做一件事很难,有心不惜力气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关系。很多时候,各部分是对立的,选择一个就得牺牲另一个,像把自己的心割下一块一样,这是为上的,为中的在敌对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种残酷的游戏真是不敢轻易染指,但又逃不了!雍正一生为新政殚精竭虑,却也难说身后马明滚滚来。这种利益的较量,太残酷了,雍正那么坚强的人,最后还是暴卒……可敬,可悲,可叹!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善纳人言,还要有主见,因为大多数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在这一点上,帝王是最好的例子。皇帝每天要看来自各方的奏折,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做出决策。如何结合别人的建议,做出自己的判断,是人生一大课题之一。有主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听别人说得多了,往往就以为是正确的,忘了自己的初衷和立场。其实别人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每个人的言论都是从自身的立场认识出发的,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中也很可能由于利益向悖有欺瞒的成分,和自己的立场上要看的东西,其实是有很大出入的,作为智者要能选择别人意见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排除误导因素,用别人考虑到的因素来丰富自己,作出最好的判断!
到这个暑假结束之前,终于看完了清康乾三朝的三部政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大帝》。
这三部电视剧很较客观反映了清朝初年是如何一步步进入走出困境,收复民心,治理天下,最终到了清朝和中国的最鼎盛时期。
清初年间,“国内”满人治理汉人,治理全国,满汗不合,反清复明的民间思想,四处盛行。奸臣当道,鳌拜等人把持朝政。“国外”,台湾被割据,内蒙大汉野心勃勃,沙俄染指黑龙江,三藩割据,真是名副其实的内忧外患啊。
康熙爷,摆平了这些所有的内忧外患,最终给清朝的富强昌盛奠定了大环境的硬件基础。雍正年间,更改吏治,变换治国方略,评定西北内乱,使得国家体制健全,国库充盈,为大清的富强奠定了大环境的软件基础。而到了乾隆年间,真是万事具备,国家富强,水到渠成,前后一共140年左右的时间,真是一部国家发展史略。
个人觉得:这三部正剧,拍的都很好,我都很喜欢,但是更喜欢《康熙王朝》。看后感觉,一个皇帝,虽然能够被万人尊敬,拥有天下,前朝有百官朝拜,后宫佳丽3000,所有的皇子都想争夺的位置,但是,又有几人能够理解皇帝的无奈呢?身心具疲呢?
康熙7岁当上黄帝,17岁就很有沉浮,表面奉承依靠鳌拜,实际内地里努力学习历史和治国策略,培养自己的心腹,在经过了容忍的委屈生活,终于使用计策绊倒鳌拜,正式亲政,这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呢,康熙成长的如此之快,这和他的奶奶皇太后,孝庄太后有直接的关系。孝庄皇后真是不简单的人,我接下来要看看关于孝庄太后的一些书。
对于康熙这个人,最最佩服,同事也人感到很惋惜无奈的有3点:
1、忍
面对鳌拜,忍,表面处处依靠鳌拜,实际里卧薪尝胆提高自己的能力。
面对三藩,忍,在没有搬到鳌拜的时候,经常安抚三藩,对三藩非常之好。
面对台湾,忍,大清是铁骑让取得的天下,不懂海战,面对收复台湾,只好忍受台湾割据一方,而苦练水师和海将,最终一举成功。
面对内蒙大汉,忍,没有摆平三藩和台湾,康熙无法全身心抗战内蒙大汉,只能用自己的亲生女人送给蒙古大汉做妃子,忍辱负重。
面对沙俄,忍,待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才与沙俄开战,有理有节。
2、无奈
皇帝也有太多的无奈:
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句话:“都知道大清是朕的,其实又有几个人知道,朕也是大清的”--在送女儿给大汉做妃子的时候说的话。
听见阿哥之间互相揭漏彼此的错误的时候,康熙不是因为这些错误感到痛心,而是感受到阿哥之间的互相不团结而痛心。
“很多利用朕,朕最痛恨被人利用”
“在和蒙古大汉打仗的时候,听说大阿哥在打仗的时候,失踪了” 康熙第一句话说的不询问自己的儿子是否遇到凶险,而是说:“我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千万不能让蒙古大汉抓到了大阿哥,这是大清的奇耻大辱”。多么可怜啊,已经不是一个父亲,不是一个亲人了,
“我首先是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父亲”
3、多磨难
差点死在鳌拜的手上,要不是孝庄皇太后,给康熙出谋划策,勤勉教导,恐怕早就被鳌拜给废了。
三藩造反,已经丢了半壁江山,康熙几乎快崩溃了,后来还是孝庄皇太后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才重新恢复斗志,斗争下去。
台湾问题,康熙打输了几次,先后几次想和谈,结果台湾不踩康熙,前后拖了两年的时间,一方面容忍蒙古的侵略,一方面组建强大的水师。
看了这部电视剧,有种极大的冲动的想法,就是想亲身接触一下康熙这个人。可惜,这暂时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人当中,不论是雄才伟略,个人魅力,还是沉浮和谋略,康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人。雍正,顶多算是勤勉,他的皇位到底是否是偷来的,且不论,就单单依靠一个汉人来顷全国之力打赢西北的那场战,就知道他没有什么个人的谋略和魅力,但是做一个勤勉的皇帝已经非常的难得,而且他人近中年才获得皇位,哪有康熙那种成长的艰辛和沉浮。至于乾隆,我一向认为他是一个很命好的人,所谓清朝最鼎盛的朝代,几乎完全依靠康熙和雍正的坚信努力才搭建起来富强的道路。而乾隆还不懂的珍惜,开销巨大,还养出和琛这个大贪官。
雍正王朝观后感
一部洋洋洒洒的雍正王朝,终于看完了,感触良多。人事的复杂真是以前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想到过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利益关系,情感联系,错综交织。
真与假,虚与实,情与理,明和暗,交相掩映,让人真是难判对错。身处各种联系之中,要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总有各种力量来左右你,在这种合力中,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真是煞费脑筋的一件事,而且一招不慎,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事事皆有多面,而人的眼光思路有时相对来说太短浅,即使自己殚精竭虑, 做出事来也未必周全,一个考虑不到的细节,都可能授人以柄。怪不得歌词里会唱道: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人可能是这世上最复杂的动物了。怎么判断一个人也是最为复杂的难题之一。择人很重要,却又很难。人是多面的,很多时候也是表里不一的,又富于变化,如何把握,确实让人煞费脑筋,而且难保做出的判断就一定准确。而且往往是感情与理智相互纠葛,让人难下判断。康熙在选择未来得储君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首先立的太子是二阿哥,二阿哥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很爱这个儿子,在他身上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他后来的确让康熙很失望,黄河发大水,康熙召集百官商议,他在康熙的后妃私会,而且他也拿不出任何建议,面对危难无所主张,是无能的表现;他举荐四阿哥曲赈灾治水,四阿哥的孩子病了,他没有前去探望,是不体察人情的表现;四阿哥追缴国库亏空,他欠了钱,却卖官还钱,是昏庸的表现, 康熙当时虽没有发难与他, 但在心里却在怀疑这难道就是我大清国未来的皇帝么;刑部冤狱受贿案,他是主谋,为了捞钱,不惜草菅人命,是暴敛的表现, 康熙很是心痛,已经在考虑是废还是保了;在热河围猎的时候,他竟然去和康熙的后妃鬼混,结果被康熙发现,乱人伦,是任何一个做父亲的都难以容忍的;康熙终于痛下决心要废了他,这个决心可不是那么好下的,由开始的怀疑, 到后来的挥刀断情,康熙也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因为那毕竟是他的儿子啊,是他一开始最爱的儿子啊!即使二阿哥如此伤康熙的心,康熙还是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恢复了他太子的地位, 自己出去巡游,让他做兼国,然而二阿哥此时不好好治理国事,却忙于排挤异己, 抓住百官把柄,挟制以为己用,这些终没瞒过康熙,让康熙痛彻心扉的失望,然而康熙在部署防范的时候,还是给二阿哥留了条后路,把他寄给任伯安信寄回给他,寄一丝希望与他的悔意,而他却在别人的挑唆下,用兵反抗,最终让康熙对他彻底绝望,也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对二阿哥失望,犹豫着废掉他太子一位的时候,康熙也曾把些许希望放在八阿哥身上,但是八阿哥在审理刑部一案时,为扳倒太子以皇帝的名义骗肖国兴供出太子,康熙知道了当时就说其心可诛!然后他又接受十四阿哥的建议,假造太子手谕兴兵造反,康熙当时没有仔细追查,但也觉察出了他夺帝位的用心;后来让百官选储君的时候,八王党势力的强大,更让康熙警觉,担心祸起萧墙,于是又扶正了二阿哥,并进一步观察,对八阿哥的那丝希望也灰飞烟灭了,再加上八阿哥管理户部造成重大亏空,终使康熙对他作出最终结论,老八处处学朕,但处处学得不像,我以宽人治人,他却以宽人收买人心,朕已积下很多陋习,把江山传给他,非完了不可。康熙在帝位的继承上,也考虑过十四阿哥,让他去兵部历练,然而终因他气量不够,也把他排除了,最终选择了四阿哥。在争夺地位的过程中,四阿哥看起来没有涉入相互的争夺,一心办事,赈灾治河,追回国库亏空,居功不傲,烧掉百官行述,为朝廷为太子遮丑,用乌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俯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雍正确实也没有辜负康熙的希望,励精图治,承上启下,实行新政, 更正了康熙朝的不少积习,充盈了国库,为乾隆盛事打下了基础!识人用人是一门很大很重要的学问,康熙很明智,在这一点上也经历的曲折,确实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不是一时能看得透,康熙采取的措施是徐察之,缓决之。以静制动,表面宽和,内心暗暗观察。古人也有训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康熙择储君是这样,雍正也是这样,对于弘时,科场舞弊案中雍正开始怀疑他了,但因爱子的死心,没有深究到他头上。弘时当时不但不替张廷禄说好话,还力主雍正杀了他,此般失德,让雍正寒心,也不由得对他起了戒心……后来他又串通隆科多,八王爷逼供,雍正心知肚明,只是还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他又派人去杀弘历,而且派人灭口……最终雍正对他彻底绝望,让这个无君无父的人自尽,那是自己的亲儿子啊,当使雍正也是口中吐血,心痛啊!古往今来,人们都很看重德行,因为有才无德之人是一把会刺向自己的宝刀,不知何时会伤了自己……
如何识别人才,人才具有哪些重要特征,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人才的几大特征,总结如下:有远大的抱负,有金石不可动起心的心志;有宽阔的心胸,兼容万物,采众人之长为己所用;能屈能伸,能隐能显,可进可退, 能上能下;做事认真,有一技之长,立身之本;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又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顺天理,守人伦还是要做到的,我说认同的人伦包括守孝道,知恩图报,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果敢,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孤独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初衷……由此特征,堪称英雄,不知道我是否能识英雄于未名,呵呵!
中庸之道在于天容万物,海纳百川。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也是这样。任何性格都有两面性,有其让人喜欢的一面,也有其让人难以忍受的一面。要成大事,需能择天下才为己所用,更需能容天下人,更需有能力制约这些人。雍正启用乌先生, 乌先生乃牢狱之人,虽有才,脾气却很怪,有着文人典型的清高。雍正与荆棘丛中找到他,以礼待之,识人于未名,将他的文章铭记于心,抓住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使得乌先生尽心尽力为其效力,终帮他夺的帝位。十三阿哥侠肝义胆性情中人,对他忠心耿耿,他在十三阿哥受康熙责难的时候,也是力保,然而在十三阿哥的出现阻碍他追回国库亏空的时候,他也能铁面无私,避而不见……田文进虽一心忠于朝廷,但却做事操切,不讲方法,出现了不少适得其反的效果,激起百官的公愤,康熙却力主让他推行行政,对于出现的问题让弘历去妥善解决, 力排众议,对他不加处罚,顶住压力,推行新政,终见成效!年更尧杀伐决断,大将之才,虽然只是他的一个包衣奴才,却对他大胆启用,不顾众人非议。年更尧在逐步升迁的过程中,也有倒向八阿哥的短暂倾向,他一纸调令给拉回来了, 见年更尧有悔过之心,也没有深究,只是告诫他自己才是他的天。后来让年更尧任征西大将军,打仗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年更尧出身低微,难以服众,奢侈浪费,飞扬跋扈,他顶着压力,一直支持这年把仗打完, 后来年回京,居功自傲,骄主傲臣,引起群愤,终被顺利成章的处死。年更尧可进不可退,容宠不容贬,能奢不能简,宁折不弯,有此下场,也是必然。李布叫花子出身,但为人机灵,处事灵活,且对其忠心耿耿,终不忘本,他让其出任两江总督,推行新政,成为其心腹,李布大错没有,小错还是不少,他悉心劝解, 小施惩罚,集用人教人于一体,教人是为了更好的用人!对于高福,为酒色所迷,卖主求荣,在其利用完了之后,就用一杯毒酒结束了他的生命。对于可用之人,不惜一切拉拢,为状元点灯,破格提拔刘末林作榜眼,并陪他喝酒,以九五至尊,礼贤下士如此,可见其明智,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孙嘉诚当众顶撞他,但因孙说的是事情,不择罚他,反而升了他的官。怪不得那次和先生跟我说乾隆身边既得有纪晓岚,有的有和绅呢,各有各的用处。我虽然在自己的自白里写了:想起我时,望一眼蓝色的大海,以水的无形包容一切的有形,是我蓝色的宽容……但我骨子里还是坚持的是传统文人受的教育,嫉恶如仇,,对自己欣赏的人全心付出,对自己不欣赏的人却水火不容,清高不求人,把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此为心胸狭窄的典型表现,我的心胸还需要磨练,方能真正达到我的自白里所说的宽容……
早就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字,但一直不知道,在这几句话前头还有两个字“禁口”!言多必有失啊!十三阿哥就是因为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被在宗人府圈禁了半年。康熙教子之心用心良苦,但是却也说明一个问题,说话真的得谨慎啊!出于利益之争的漩涡的时候,自己的说的话,说不定哪句就被别人的耳目听到了,传到上司或相关人耳朵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废话的发明,看似说了,很近乎,却毫无内容,也毫无把并可抓。有些更聪明的人就用一些表面是一层意思,其实暗指令一层意思的话来进行交流沟通,性质上和暗号是一样的。我以前很讨厌这种东西,觉得这样的人虚伪, 有话干嘛不知说呢,拐弯抹角,而且我也懒得去揣测别人话后的意思,这样的人反而还常被我排除在朋友圈子之外。我以前的认识真是狭隘!以后要学会解读这种艺术,并学会应用。我是个肚子里藏不住话的人,怪不得那次玲玲成都的大爷告诉我说话不要太快了,不要没看清形势,就急于把自己心里的话都说了!昨天刘伟来了也说在公司里关系太复杂了,各派耳目众多,所以很少说这么多话了,而且他们的常用词是“很难说”,做到不该说得不说,该说的说好,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是一种修行啊!怪不得人说学会说话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
里面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复杂,是我以前难以想象的。人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他们结成各个利益集团,但是有些事又需要各种集团联合起来共同去做,其间为了在其过程中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明争暗夺,相互掣肘,相互牵制……在此期间做首领的如何才能协调各方面力量,使其一致向前,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只用权力去制约是行不通的,要能各种手段结合,灵活恰当的运用,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明暗互补,能为目的最好服务的手段便是好手段!作为各个利益集团,如何能既捍卫自己的利益集团,又保全自己,也需斟酌,像高福卖主求荣,肯定两边不容,白白作了利益斗争的牺牲品。而且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作为最高首领,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但也怕地下的人结党,架空自己。也就是君主最为害怕的朋党之祸,所以何时随众,何时独自往来,自己心里要有准确地判断! 作为主要领导的,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制衡,来顺利实施自己的权利!世间万物相互制约,上受下制约,下受上制约,无论是谁都只是出于联系链条之中,具备某些特征,靠相互作用来运作。独自的特权是行不通的。所说的忍,皇帝也要忍就是帝王也要尊重规律,为可为之事,不为不可为之事,这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行!责权利是统一的,人人都像为人上人,但成为了人上人还是会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有多大权力就得担多大担子,所以把握好自己能把握的也就行了,没必要为了往上爬,而失了心性!
要做一件事很难,有心不惜力气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关系。很多时候,各部分是对立的,选择一个就得牺牲另一个,像把自己的心割下一块一样,这是为上的,为中的在敌对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种残酷的游戏真是不敢轻易染指,但又逃不了!雍正一生为新政殚精竭虑,却也难说身后马明滚滚来。这种利益的较量,太残酷了,雍正那么坚强的人,最后还是暴卒……可敬,可悲,可叹!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善纳人言,还要有主见,因为大多数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在这一点上,帝王是最好的例子。皇帝每天要看来自各方的奏折,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做出决策。如何结合别人的建议,做出自己的判断,是人生一大课题之一。有主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听别人说得多了,往往就以为是正确的,忘了自己的初衷和立场。其实别人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每个人的言论都是从自身的立场认识出发的,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中也很可能由于利益向悖有欺瞒的成分,和自己的立场上要看的东西,其实是有很大出入的,作为智者要能选择别人意见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排除误导因素,用别人考虑到的因素来丰富自己,作出最好的判断!
科视数字投影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2020-06-01 广告
2020-06-01 广告
性价比高是我们选择或购买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价格、质量、服务、口碑、是否合适自己的情况等都需要一起考虑。这方面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其实可以找科视数字投影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科视数字投影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可提供投影显示产品和视觉解...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科视数字投影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