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发现有DNA存在的是谁?
2013-08-16
展开全部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宣布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在全球科学家共同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的今天,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副院长、我国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陈竺教授,请他为读者介绍人类生命科学史上DNA发现的重大时刻和经典故事。■米歇尔发现了DNA
发现DNA最早是在1869年,是由德国生化学家米歇尔发现的。米歇尔在作博士论文时要确定淋巴细胞蛋白质的组成,不想却发现了一种既不溶解于水、醋酸,也不溶解于稀盐酸和食盐溶液的未知的新物质,最终证实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便将它定名为“核质”。后由瑞典著名生化学家阿尔特曼建议将“核质”定名为“核酸”。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叫做“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有两大类:一类是核糖核酸(即RNA),另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核苷酸中的糖分子是“核糖”,后者是“脱氧核糖”。
记者:陈教授,您能告诉我们核苷酸中糖分子的“有氧”与“脱氧”对于我们人类生命意味着什么?
陈竺:按照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生物中的遗传物质大都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也就是说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在于DNA序列的特异性。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探索揭示生命的奥秘十分重要。■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
2003年4月23日,英国科学界在伦敦举行盛大聚会,庆祝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这次庆祝会由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研究会和《自然》杂志共同举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杰出的生化学家詹姆斯·沃森出席聚会并发表了讲话。
詹姆斯·沃森是美国芝加哥人,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与同在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英国生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相识,便共同开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
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构建出一个高约两米的双螺旋模型,以此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孟德尔的生物遗传理论,同时标明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很像一段螺旋的梯子。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这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步入老鹰酒吧宣布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并于同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宣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
记者:后人应怎样看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陈竺:双螺旋结构显示出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能够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细胞内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理。这一发现标志着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揭示出了基因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两人由此获诺贝尔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还有一人也同获诺贝尔奖
就在沃森和克里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同时,还有一个人也同时获得了这一重大奖项,他叫威尔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物理学家。他的X光衍射研究,对于DNA分子结构的确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尔金斯1916年出生于新西兰。他用X光衍射分析对DNA进行研究,发现DNA分子是有规律的,研究还显示DNA结构有可能是螺旋体。在此基础上,威尔金斯的同事———年轻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伦敦国王学院,借助于伦琴射线进行DNA结构分析,证实了这种结构是由一恒定的距离重复单位组成,并指出已知存在于DNA中的磷酸盐基团可能位于螺旋体的外部。
运用这一研究成果,沃森和克里克才得以构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并与威尔金斯同获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记者:获奖者中为什么没有富兰克林,她的研究贡献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她岂不是不公平?
陈竺:是这样的。但此时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因患癌症已经去世,所以没能获取这一殊荣。可是,她对DNA结构的发现确实是功不可没,因此至今为后人深深怀念。■相关概念: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结底是DNA能够复制。
生物体要维持种族的延续,就必须把他们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要把DNA分子稳定地传给后代,这就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
DNA的基本功能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能使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在全球科学家共同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的今天,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副院长、我国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陈竺教授,请他为读者介绍人类生命科学史上DNA发现的重大时刻和经典故事。■米歇尔发现了DNA
发现DNA最早是在1869年,是由德国生化学家米歇尔发现的。米歇尔在作博士论文时要确定淋巴细胞蛋白质的组成,不想却发现了一种既不溶解于水、醋酸,也不溶解于稀盐酸和食盐溶液的未知的新物质,最终证实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便将它定名为“核质”。后由瑞典著名生化学家阿尔特曼建议将“核质”定名为“核酸”。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叫做“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有两大类:一类是核糖核酸(即RNA),另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核苷酸中的糖分子是“核糖”,后者是“脱氧核糖”。
记者:陈教授,您能告诉我们核苷酸中糖分子的“有氧”与“脱氧”对于我们人类生命意味着什么?
陈竺:按照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生物中的遗传物质大都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也就是说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在于DNA序列的特异性。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探索揭示生命的奥秘十分重要。■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
2003年4月23日,英国科学界在伦敦举行盛大聚会,庆祝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这次庆祝会由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研究会和《自然》杂志共同举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杰出的生化学家詹姆斯·沃森出席聚会并发表了讲话。
詹姆斯·沃森是美国芝加哥人,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与同在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英国生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相识,便共同开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
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构建出一个高约两米的双螺旋模型,以此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孟德尔的生物遗传理论,同时标明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很像一段螺旋的梯子。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这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步入老鹰酒吧宣布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并于同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宣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
记者:后人应怎样看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陈竺:双螺旋结构显示出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能够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细胞内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理。这一发现标志着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揭示出了基因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两人由此获诺贝尔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还有一人也同获诺贝尔奖
就在沃森和克里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同时,还有一个人也同时获得了这一重大奖项,他叫威尔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物理学家。他的X光衍射研究,对于DNA分子结构的确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尔金斯1916年出生于新西兰。他用X光衍射分析对DNA进行研究,发现DNA分子是有规律的,研究还显示DNA结构有可能是螺旋体。在此基础上,威尔金斯的同事———年轻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伦敦国王学院,借助于伦琴射线进行DNA结构分析,证实了这种结构是由一恒定的距离重复单位组成,并指出已知存在于DNA中的磷酸盐基团可能位于螺旋体的外部。
运用这一研究成果,沃森和克里克才得以构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并与威尔金斯同获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记者:获奖者中为什么没有富兰克林,她的研究贡献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她岂不是不公平?
陈竺:是这样的。但此时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因患癌症已经去世,所以没能获取这一殊荣。可是,她对DNA结构的发现确实是功不可没,因此至今为后人深深怀念。■相关概念: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结底是DNA能够复制。
生物体要维持种族的延续,就必须把他们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要把DNA分子稳定地传给后代,这就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
DNA的基本功能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能使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