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经济意义?
2个回答
2013-08-16
展开全部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是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质量最好
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
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十一”黄金周期间,洛桑次仁一家从拉萨乘坐T28次列车来到北京,亲身体验了“鸟巢”、“水立方”的魅力。而曾在美国留学的李先生,则与他的同学们一道,乘火车进藏,游览了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
青藏铁路公司统计显示,今年国庆期间,青藏线发送旅客16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6%。而截至今年6月30日,青藏铁路已迎送旅客282万人次,运送进出藏物资超过160万吨,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这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钢铁动脉,只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之一。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左右;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
上世纪末前后,西部地区的人口,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五省市大体相当,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东部五省市总和的40%。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
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也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战略构想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同时也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
8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7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2亿美元增加到786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5%。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中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0年至2007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水利、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累计安排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92项,投资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西部地区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600多公里,电力装机11300万千瓦,民航机场26个。实施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累计解决5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2000年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00年至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安排建设任务3.85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严重退化草原保护面积5.19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初步形成新疆、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内蒙古、四川等地商品粮,新疆优质棉,广西、云南、新疆糖料,云南烟草,四川、贵州名酒,陕西、新疆瓜果,内蒙古畜牧产品等生产加工,在全国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也渐成规模。
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攻坚县中,已经有368个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达到了“普六”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西部地区80%的农村中小学。西部地区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强。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互动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经营的企业累计近20万家,投资总额15000多亿元,西洽会、西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已成为东西互动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180亿美元。
西部大开发,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们由于西部是内陆,东部靠海,造成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表现得太明显了,表现上,西部人口稀少,东部人口密集,在地图上的表现,也是东部密密麻麻,西部零零星星的。主要的还是东部交通方便,出口有力。但我们不能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下去,必须振兴西部经济,给西部以政策支持。这些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西部大开发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部大开发的新闻,就举成都的例子,让我感到意外,应该重点介绍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发展,别老拿一个成都来举例,来说明问题,我觉得成都代表不了西部。
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质量最好
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
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十一”黄金周期间,洛桑次仁一家从拉萨乘坐T28次列车来到北京,亲身体验了“鸟巢”、“水立方”的魅力。而曾在美国留学的李先生,则与他的同学们一道,乘火车进藏,游览了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
青藏铁路公司统计显示,今年国庆期间,青藏线发送旅客16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6%。而截至今年6月30日,青藏铁路已迎送旅客282万人次,运送进出藏物资超过160万吨,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这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钢铁动脉,只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之一。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左右;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
上世纪末前后,西部地区的人口,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五省市大体相当,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东部五省市总和的40%。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
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也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战略构想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同时也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
8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7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2亿美元增加到786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5%。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中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0年至2007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水利、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累计安排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92项,投资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西部地区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600多公里,电力装机11300万千瓦,民航机场26个。实施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累计解决5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2000年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00年至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安排建设任务3.85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严重退化草原保护面积5.19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初步形成新疆、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内蒙古、四川等地商品粮,新疆优质棉,广西、云南、新疆糖料,云南烟草,四川、贵州名酒,陕西、新疆瓜果,内蒙古畜牧产品等生产加工,在全国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也渐成规模。
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攻坚县中,已经有368个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达到了“普六”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西部地区80%的农村中小学。西部地区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强。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互动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经营的企业累计近20万家,投资总额15000多亿元,西洽会、西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已成为东西互动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180亿美元。
西部大开发,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们由于西部是内陆,东部靠海,造成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表现得太明显了,表现上,西部人口稀少,东部人口密集,在地图上的表现,也是东部密密麻麻,西部零零星星的。主要的还是东部交通方便,出口有力。但我们不能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下去,必须振兴西部经济,给西部以政策支持。这些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西部大开发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部大开发的新闻,就举成都的例子,让我感到意外,应该重点介绍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发展,别老拿一个成都来举例,来说明问题,我觉得成都代表不了西部。

2025-09-12 广告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 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票付通提供
2013-08-16
展开全部
经济:可以缓和东部资源短缺问题,拉动产业经济增长.带动沿线城市发展.对于当地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发挥资源优势.
政治: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富裕
政治: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富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