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很多。
1、老家种菜地,需要用铁丝围一个长方形,要多长的铁丝?
这个用的数学实例: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量出菜地的长和宽,用数学公式求出周长,就是需要铁丝的长度。
2、家里面装修,需要准备多少块地板砖?
用到的数学实例:家中的地面面积以及一块地板砖的面积
算出家中的实际用地面积,然后算出地板砖的面积,用家中地面面积除以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就是需要购买的地板砖的块数。
3、超市的抽奖活动。
用到的数学实例:数学中的概率问题。
通过对概率的计算,超市店家可以自主设置一等奖多少名,二等奖多少名。
4、去菜市场买菜的问题。
买了一堆东西,结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找钱这个事情,数学计算能力好的人,可以很快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
5、上学放学路线问题。
用到的数学原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虽然很简单,但也是最常见的数学问题。
11111
2024-11-15 广告
2024-11-15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2013-08-18
展开全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生活中找数学、生活中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
如,一开学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都知道有关数学的什么内容?”学生都按照大人教的那样回答:“2+3=5是数学知识。”“8个苹果是数学知识。”……“生活中可能没有数学吗?可能没有数字的存在吗?”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打电话拨号码有数字;坐电梯按控制键也有数字;买东西、吃东西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有数字,而且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又举出很多例子,从中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而且从原始人类记录猎取食物的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学生不仅明确了学习数学的道理,而且关注了学习内容、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和愿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成果,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一种满足,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如,在进校发数学书这件小事中,我改变以往由教师数书同学传书的方法,而是相信一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解决,请他们自己组织发书,选一名“小老师”总体负责数书,再分别由各组选出小队长亲自来向“小老师”领书,再发书。这样一来,大家共同数数,小队长经自己亲自数数,再领书。“小老师”也要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发书过程中由于一方数错导致书与人数不一致,小队长马上就算出缺少或多出的本数。这样的分书方法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书中,我不时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发一行人的书、发全组2行人的书、发本组女生的书、发本组男生的�书……�根据遇到的不同情况,学生数人数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一个一个数,有的两个两个数;有的数第一行女生人数再加第二行女生人数就是全组女学生人数;有的用全组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剩下的就是男生人数……
通过发书、数人数这样一件十分贴近生活的事,学生从中领悟了一些简单的加法、减法、对应的含义及道理,学会了多种数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如,学习加减法及体会其关系时,让学生伸出一只手,看看手指上是否也有数学问题。学生答道:“5个手指就是数字5,1个大拇指就是数字1…”“手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说完有些学生在思索着。此时教师引导道:“你们想想和我们学的加减法有没有关系?你能从手中找到吗?”这一下,学生们又睁大眼睛,不停地搬弄着手指:“1个大拇指和4个手指合起来就是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5个手指减去1个手指还有4个手指。”“5个手指减去2个手指还有3个……”说着说着同学们笑了,不仅很有兴趣,而且发现无论怎样变都是这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在变化,都离不开5。有时是1,4和5;有时是2,3和5,有的想到:“握上拳头就是0,那就是0,5和5的关系。”
通过从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供进行充分数学实践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成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如,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数学问题,它们又是怎样分的。学生们调查后汇报:“超市中有分类,小食品放一起,饼干放一起,酒放一起……”“书店也有分类,大人书放一起,儿童书放一起……”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请同学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看看怎样分类整理。学生马上将从生活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上,有的按学科内容不同分,有的按书本不同性质分,有的按书本大小不同分。总之,方法不一,但都能将自己的书包由原来的无序整理为有序,锻炼了自理能力。回家后请同学帮助家长做一件能用到分类这个数学问题的家务,和家长共同评价,从而检查分类方法及生活能力的掌握情况。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
如,一开学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都知道有关数学的什么内容?”学生都按照大人教的那样回答:“2+3=5是数学知识。”“8个苹果是数学知识。”……“生活中可能没有数学吗?可能没有数字的存在吗?”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打电话拨号码有数字;坐电梯按控制键也有数字;买东西、吃东西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有数字,而且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又举出很多例子,从中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而且从原始人类记录猎取食物的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学生不仅明确了学习数学的道理,而且关注了学习内容、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和愿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成果,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一种满足,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如,在进校发数学书这件小事中,我改变以往由教师数书同学传书的方法,而是相信一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解决,请他们自己组织发书,选一名“小老师”总体负责数书,再分别由各组选出小队长亲自来向“小老师”领书,再发书。这样一来,大家共同数数,小队长经自己亲自数数,再领书。“小老师”也要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发书过程中由于一方数错导致书与人数不一致,小队长马上就算出缺少或多出的本数。这样的分书方法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书中,我不时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发一行人的书、发全组2行人的书、发本组女生的书、发本组男生的�书……�根据遇到的不同情况,学生数人数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一个一个数,有的两个两个数;有的数第一行女生人数再加第二行女生人数就是全组女学生人数;有的用全组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剩下的就是男生人数……
通过发书、数人数这样一件十分贴近生活的事,学生从中领悟了一些简单的加法、减法、对应的含义及道理,学会了多种数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如,学习加减法及体会其关系时,让学生伸出一只手,看看手指上是否也有数学问题。学生答道:“5个手指就是数字5,1个大拇指就是数字1…”“手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说完有些学生在思索着。此时教师引导道:“你们想想和我们学的加减法有没有关系?你能从手中找到吗?”这一下,学生们又睁大眼睛,不停地搬弄着手指:“1个大拇指和4个手指合起来就是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5个手指减去1个手指还有4个手指。”“5个手指减去2个手指还有3个……”说着说着同学们笑了,不仅很有兴趣,而且发现无论怎样变都是这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在变化,都离不开5。有时是1,4和5;有时是2,3和5,有的想到:“握上拳头就是0,那就是0,5和5的关系。”
通过从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供进行充分数学实践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成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如,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数学问题,它们又是怎样分的。学生们调查后汇报:“超市中有分类,小食品放一起,饼干放一起,酒放一起……”“书店也有分类,大人书放一起,儿童书放一起……”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请同学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看看怎样分类整理。学生马上将从生活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上,有的按学科内容不同分,有的按书本不同性质分,有的按书本大小不同分。总之,方法不一,但都能将自己的书包由原来的无序整理为有序,锻炼了自理能力。回家后请同学帮助家长做一件能用到分类这个数学问题的家务,和家长共同评价,从而检查分类方法及生活能力的掌握情况。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8
展开全部
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的例子很多,例如:
1.自家计算每月电费、水费。
2.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粉刷四壁和屋顶要购买多少涂料,需多少材料费。
3.植树节活动中,根据种植面积和树苗棵数,计算行距、株距。
4.学校操场大约的面积,一件物体(一袋盐、几个苹果、一瓶墨水等)大概的重量,估计人或物的高度等。
5.帮助爸妈计算银行存款利息
6.外出旅行,帮爸妈设计旅行路线,并计算时间。
1.自家计算每月电费、水费。
2.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粉刷四壁和屋顶要购买多少涂料,需多少材料费。
3.植树节活动中,根据种植面积和树苗棵数,计算行距、株距。
4.学校操场大约的面积,一件物体(一袋盐、几个苹果、一瓶墨水等)大概的重量,估计人或物的高度等。
5.帮助爸妈计算银行存款利息
6.外出旅行,帮爸妈设计旅行路线,并计算时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8
展开全部
在工地里经常用重垂线的方法来测量建筑是否笔直
在海上,测海底的深度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做学校的门
古人用数学记录自己不活了多少猎物
上学要计算到学校的时间,以免迟到
在海上,测海底的深度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做学校的门
古人用数学记录自己不活了多少猎物
上学要计算到学校的时间,以免迟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