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魏忠贤是个什么样的人
残忍歹毒,祸害天下的人。
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扩展资料
魏忠贤的罪过:
1、专擅朝政
当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久,对政事已感到厌倦,章奏多不批阅。廷臣逐渐建立起门户,他们以过激惊人的言论为时尚,借国本之争,指斥宫禁。宰辅大臣被言官弹劾攻击,常常被迫称病引退。
吏部尚书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目为邪党。
2、东林党争
天启四年(1624年),给事中傅木魁交结魏忠贤的外甥傅应星为兄弟,上书诬告中书汪文言,并且连及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被投进镇抚司监狱,并将被大行罗织罪名。执掌镇抚司的刘乔接受叶向高的教导,不给汪文言定罪。魏忠贤大怒,将刘乔撤职除名,用私人许显纯来代替他。
这时御史李应升就内操的事进谏,给事中霍守典因魏忠贤乞求祠堂匾额而进谏,御史刘廷佐以魏忠贤滥加荫封进谏,给事中沈惟炳以设枷锁进谏,魏忠贤都假传圣旨给予斥责。于是副都御史杨涟非常愤怒,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3、打击异己
编修吴孔嘉与同宗人吴养春有仇,便诱使吴养春的奴仆告发主人隐占黄山,吴养春父子结果都死于狱中。魏忠贤派主事吕下问、评事许志吉先后往徽州抄他的家,株连相属,非常残酷。
知府石万程心中不忍,削发挂职而去,徽州几乎酿成祸乱。其党羽都督张体乾诬告扬州知府刘铎代李承恩图谋陈解狱案,勾结方术士方景阳诅咒魏忠贤,结果刘铎竟被斩首。
从很多的影视作品里我们了解的魏忠贤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在他的玩弄下,本就处于风雨飘摇的明朝变得更加地乌烟瘴气。但是历史上的魏忠贤真的是这样的吗?
魏忠贤小的时候家境贫穷,他经常混迹于街头,虽然不懂得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 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一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随后进入皇宫,后来皇帝赐名他为魏忠贤。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木匠皇帝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处理事情的果断。
魏忠贤手握大权以后,确实还是做了一些对国家有益大的事情,虽然他也有贪婪歹毒的一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他的形象远没有电视剧里的那般荒谬无能,魏忠贤上台以后开始征收工商税,之所以受工商税,是因为辽东和后金作战,既然是打仗肯定就需要钱,所以魏忠贤的这项举措补充了边防的钱。此外。魏忠贤组建关宁防线,重用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有能力的人,魏忠贤死后,孙承宗被罢,袁崇焕被杀。
魏忠贤虽然算不上一个好人,但是也曾经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而负责防守边疆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相继遭罢官。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连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参与其中。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魏忠贤由于与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使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 袁崇焕
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 (1)宁锦之战,袁崇焕以锦州为阻挡和消耗后金之地,派赵率教孤守;又吸取明军多次被围城打援的教训,拒绝派主力援锦,只让满桂率骑兵在外围虚应。当时,后金不过七、八万丁,既无法承担强攻锦州的重大伤亡,也没有长期围困的经济实力,打援不成,无奈撤围。宁锦大捷后,舆论指责袁崇焕畏敌避战、不救锦州,魏忠贤并没有因为袁崇焕在宁远城给他修生祠而袒护,将其罢免。虽然不懂军事,但是能讲原则。 (围点打援一向是努尔哈赤擅长的.既然知道后金不能长时间围困锦州,那为何还要冒险援助锦州?粮尽,建州兵自退.袁崇焕这个战略是正确的. 就袁崇焕的脾气,不用罢免,光是言官弹劾,他自己也会辞职,这点魏忠贤也没必要替袁崇焕背黑锅,虽然袁崇焕给他立过生词,他也没必要为了变臣下这么打本钱,何况当时全国都在给魏忠贤修生词,并非袁崇焕一人. 这里我们能看出来魏忠贤确实不懂军事,但是并非是讲原则,实在是没必要保.另,袁崇焕的老师是他的敌人孙承宗,他魏忠贤还能让他打宁锦大捷,就已经手下留情了;) (2)天启朝最大的战争失利,是袁应泰丢掉辽阳。而袁应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为之前的督师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弹劾,当时魏忠贤还未掌权,责任不应该让他来背。辽阳失陷后魏忠贤查办了许多当初弹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击文官集团的私心,但是这些文官书生误国,亦确为大弊。而后魏忠贤立刻起用熊延弼为兵部尚书,之后王化贞失陷广宁,同在关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连,被传首九边。这里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贞的拖累而被杀,虽然他是由魏忠贤主张上台的,但九堂会勘定案,实无免死之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袁应泰被启用跟魏忠贤固然无关. 但是辽阳失守后魏忠贤打击文官集团,怕是也不能说为国去打击吧?本来就是落水狗,还是自己仇人,自己再不踩一脚,我都看不过去,太高尚了,这种情况只能说这是客观造成的结果. 熊廷弼丢了整个辽东,谁保他谁不有病么,再说熊廷弼的死不是因为保不下来,而是没钱买命.) (3)魏忠贤接连起用的兵部尚书赵南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里和自己作对的,但魏忠贤在边关大事上还是容忍了这些清流官员;只是到了天启晏驾前为了抢班夺权的根本利益,才临时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并匆忙让自己的心腹刘廷元替换掉屡与自己作梗而将要去南京赴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的袁可立(时为天启六年十一月),这些情节都至少说明魏忠贤并非一无是处,他有爱国之心,非因大过而一无可取,他能做到极品太监也并非一步登天。因此有关崇祯皇帝在亡国前又想到了已被自己赐死的魏忠贤的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袁崇焕一心献媚魏忠贤并为其建生祠,但魏忠贤发现袁崇焕夸夸其谈好大喜功不堪用,还是即时撤了辽东巡抚袁崇焕。想想为什么魏忠贤当政时关宁防线得以组建,基本上没什么人造反,孙承宗修关宁防线不缺钱,袁可立组建扩大登莱水军后援勉强能跟得上,而东林当政后关宁军防线那么紧张,国内屡次造反? (赵南星是吏部尚书,他当政跟魏忠贤无关,孙承宗是皇帝老师,他甚至想除掉孙承宗.魏忠贤启用他们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我不清楚笔者哪里看出来有爱国之心,就凭杜撰么?其要有爱国之心,第一就不该卖官鬻爵,殊不知这是祸国之道么? 魏忠贤当时在北京,如何知道袁崇焕好大喜功?一个小巡抚,魏忠贤还会如此重视?宁锦之战都不肯援助锦州,你是怎么看出来好大喜功的?你的好大喜功是从哪个史料看到的? 东林当政,孙就是东林党,袁是老牌东林党孙的学生,这两人在辽东,修葺关宁锦防线,怎么紧张了? ) 关于孙承宗与魏忠贤之间有需要补充的。孙承宗并非魏忠贤不想动,但孙承宗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帝师,而且天启皇帝对孙承宗非常尊崇,魏忠贤屡次想要除去,但皇帝不允。还有孙承宗的老相好袁可立,在去登莱之前也担任天启皇帝的老师,后来,一系列有关辽东的事件,为阉党利用,导致孙去职。 (4)从经济方面来看,东林党反对向士绅纳税,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资产阶级,矿业主的利益。但这实际上变相使帝国财政匮乏。而魏忠贤执政几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崇祯上台重用东林党,撤销了这一政策和加征三饷反而从侧面肯定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 (5)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和刘瑾、严嵩等人相比贪得实在不多,就算相比权势也没有多大,况且执政时间也不过区区三年多,要说为祸甚烈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简直胡说八道,魏忠贤的爪牙残害百姓,跟魏忠贤无关么?非要魏忠贤跨马抡枪去杀老百姓么?) 但是,魏忠贤执政期间。卖官鬻爵却是事实,虽没有直接侵害百姓。从地方到中央,阉党人数十分巨大,而且大多人品素质非常低劣,残杀正直官员,法之不法。相较刘、严等人以及其所处时代,党争之祸远盛。综上所述,魏虽未侵害,但民却因魏深受其害。 (民受其害,国能免乎?民,国之本也,民之泣血,国焉必残破,此魏忠贤之过!) (6)魏忠贤还向国家捐款,用自己的私产资助辽东战事兵器马匹等物品。辽东巡抚袁崇焕在献媚魏忠贤的疏中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边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2013-08-18
201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