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苏三起解

我觉得苏三其解里的苏三离了红桐县往后那段唱的很好,调很好听。各位戏友有没有跟这调子相似的段子~~望不吝赐教~... 我觉得苏三其解里的苏三离了红桐县往后那段唱的很好,调很好听。各位戏友有没有跟这调子相似的段子~~望不吝赐教~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18
展开全部
《玉堂春》里的“苏三起解”。这个调式:“西皮”板式“流水”。京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最脍炙人口的。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京剧里这种板式的段子非常多:像各流派的《苏三起解》是最脍炙人口的。荀派花旦《红娘》叫张生。梅派青衣《生死恨》说什么花好月圆,《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家角声震。程派青衣《锁麟囊》这才是人生难预料,《荒山泪》他人好似我夫面。《碧玉簪》玉贞生来非下贱。老生《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对唱的《坐宫》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武家坡》苏龙魏虎为媒正《御碑亭》自幼父母娇生养。《凤还巢》休将岳父来抱怨。。。不胜枚举。如有兴兴趣的话可以先听听这些。很多名段呢,因流派不同,特点也各有千秋,梅派的“南梆子”“西皮原板”就很多名段,程派的“西皮慢板”“二黄慢板”“饭二黄慢板”“西皮二六”都不错,荀派的话当然要听“四平调”“反四平调”之类的,那是这派的特色,张派的“流水”“散板”反二黄的段子都很精彩。不胜枚举。我现在就收藏了,梅,程,张诸派的,您所给的这段视频“苏三起解”伴奏,若喜欢的话,请留下您的QQ邮箱,发给您欣赏一下,过门都特相似
匿名用户
2013-08-18
展开全部
苏三起解一段是西皮流水,后面的“人言洛阳花似锦,偏我到来不如春,低头离了洪洞县境。”是西皮摇板。再后面的“五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想由初在院中凌辱受尽,到如今又落得罪衣罪裙。”是西皮导板接慢板。前者西皮摇板像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里的“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得免兵戈扰乱,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也很好听。还有比如程派的《碧玉簪》里的“晓莺啼月画楼前,绣被余温尚恋眠;春睡方回人意倦,梳妆待下水晶帘。”等等。后者西皮导板接慢板就更多了,青衣里面最具代表的像《武家坡》里面“多蒙邻居对我言,武家坡又来了王氏宝钏。站立在坡前用目观看,那一旁站定了一军管。假意儿在此把菜剜,他那里问一声我好回答一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8
展开全部
苏三起解这一段是采用西皮流水的板式,也称西皮垛板,西皮与二黄、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相对,大致在唱段内容,感情等方面有所不同,流水与快板,慢板等相对,是节奏上的不同,也就是打节奏的手势节奏、指掌有变化(双掌相拍表示板,中指击掌表示眼),西皮流水在京剧中比较普遍,有的戏直接是西皮流水,有的是通过导板—原板—流水板,(如《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有的则是原板—流水(如《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等),京剧中西皮流水的唱段有《打龙袍》“一见皇儿跪埃尘”,《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囗”《淮河营》“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 《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等,另外,当然还有西皮慢流水,如《追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这个以后再说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8
展开全部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