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德是什么意思
德的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德,拼音dé
出处:明汉 许慎《说文》:“德,升也。”
白话释义: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
扩展资料:
组词:道德、德行、恩德、德高望重
1、道德,拼音dào dé,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合乎道德的
出处:秦 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白话释义:天道使他们生,德行抚养了他们,外物使他们成长,形势使他们有成就。
2、德行,拼音dé xíng,指道德品行的素质;也指讥讽人的话,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用此词。
出处:周姬昌《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白话释义:君子因此制定礼数法度并且评议道德行为使之任用得宜。
3、恩德,拼音ēn dé,恩惠
引证:冰心《超人》:“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
1.道德的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
2.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
3.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4.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5.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6.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7.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8.德也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指人的本性、品德。
9.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扩展资料:
老子认为的德:
老子认为“修之于身”,从自我修德开始,就是这“德”之涟漪向外扩散的水滴。
这很清楚,善建者和善抱者,他们之所以善于建立,善于抱稳,就在于他们善于修德。
从上述自我修德以影响世界的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仍然处于周文化的流脉中,老子本章所讲的仍然在周王朝“以德治国”的治国哲学框架内。
周公治国之道,强调的是“敬德保民”,修德以配天,以良好的德性,以匹配上天的要求,用心保护好民众。孔子追随周公之道,也讲要“为政以德”。
周公、老子、孔子都讲“德”,但如何实现“德”,老子与周公的想法并不一样。周公认为应当以礼明德,用礼乐教化来实现德政。老子讲无为而治,朝廷自律自控以释放民众自由,反对以礼教干预压迫民众。
本章的核心是修“德”,“德”是什么意思?我们先看看“德”字的渊源。
商朝甲骨文中有“德”的象形字,学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耕种使种子发芽养育生命。另一种解释为眼睛看路,走正道。大家可以看看我发的“德”字字形演变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
2013-08-17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老子语: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语:道生德蓄道生德养。
管子言:德者道舍德者道住。
耿阁说:德者道所德者道居。
道德一体道德整体。
整体无间无间整体。
道昭德载道示德承。
道共德同道御德统。
道体德用其论悖理;
不论不类张冠戴李;
误断道德老子本意。
附:《人民网》已经发布过的文章以作说明诠释而佐证之。
东方旅游文化网»东方红论坛›≡ 识途文化区 ≡›口-识 途›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人民网发布)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人民网已经发布)
sa56 03月11日 17:02
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的定义》是:“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 道大无形囊天纳地其无所不包也!”
《德的定义》是:“能载现所有的行为(物象)则为德。” 德广统驭物事情理其皆寓其中也!”
《道德定义》是:“能够昭示承载着无极宇宙自然间一切事物固有存在总和的天然法则或之客观规律的道理就是道德。” (之其於人类而言就是:“道德指的是人类所需要遵循着的行为意识趋向的法则和行为行动准则的规律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无比正义的公道公德的宇宙观。” “道德她是整个人类灵魂的坐标并整个世界文明的灯塔。”)“别解则缺理,另释则欠情。”
另附我耿阁在“人民网”发表过的一篇小文章现录於下: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之间的关系之浅识 sa56 03月06日 14:54
耿阁(鸣天士君)著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道体德用”是极其悖论而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质本能的大行大为是被德所表现所承载着的而又体现成为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说到底就是说:“人家老子先生所说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为是被德这个大行大为所表现所体现所承载着的之道德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这个规律道理的”并之“人家老子先生说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种无限大无限真无限美无限善的无极质场的物质质量能所形成的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始终中的规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义的。”(并不是说的什么无所作为的那种意境状态的)。” 为了说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道理的真谛之所在,我耿阁在《《妩媚永恒的春天★统御世界的美奂》之“简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国大易经》“并“彻悟世界文明中最伟大的《中国道德经》”》的这篇文章中用了约有两万字的说辞进行了表述论证和诠释。”
耿阁:於2018.06.10半夜12.35分
德三是指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是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与威廉一世和奥托·冯·俾斯麦创立的“德意志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
当魏玛时期被边缘化与消极评价的同时,与此相应的,这样一来“第三帝国”的称呼,就有一种让人觉得,德三是上承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时期,这样一种自我标榜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