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赵括代替了廉颇

赵括不是秦国人吗,而廉颇是赵国人啊... 赵括不是秦国人吗,而廉颇是赵国人啊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19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为何赵括挂帅代替廉颇
  公元前260年,秦赵大决于长平,此战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调,将唯一能与之抗衡的赵国击败。39年后,秦在始皇帝的带领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时代。在这场关键战役,为何赵国弃廉颇不用,启用年轻将领赵括,是为很多人谈论的话题。我在此简单叙述下:

  1——胡服骑射。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志向远大,眼光不凡、意志坚定、大胆的推行移风易俗,并选练精锐弩弓骑兵。赵国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里。赵国君臣睦、将相和。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良相名将辈出。赵国民风骠悍、崇尚气力、慷慨悲凉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国强卒练,故迅速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北方军事强国。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国为之侧目。在战国中后期,东方三强(魏、齐、楚)相继衰落,秦国之威独步天下之时,赵国实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这里将领赵奢就是赵括之父。

  2——渑池会。赵国对秦国而言是东出的最大的阻碍,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秦国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与军事宿敌。秦国不会看着他的对手一步步的壮大从而威胁自身地位,伺机削弱并沉重的打击赵国。秦赵两国统治集团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外交伐谋越演越烈。赵主父使秦、完璧归赵与渑池相会、互派质子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发生,就是秦赵双方相互试探、暗中较劲的真实体现。秦昭襄王威震天下,却受辱与赵国大臣蔺相如并非心甘情愿,实是迫于赵国实力,不敢造次发难、迫不得已耳。这一轮政治外交上的较量,秦国外厉内荏,赵国争锋相对,秦国没有讨得任何便宜。

  3——大战前因。前269 年秦派大将胡阳率精兵数万越韩境上党进攻赵国的阏与,这是几十年来秦赵第一次直接对抗,赵国占据地理优势,赵奢所统领的赵军精锐突骑利用对方大将轻敌,一场血战将其击败。此战秦军全军覆灭,赵军伤亡也十分惨重,赵奢也残废了。战后封为马服君,赵王有感于其功绩,对其宠信有嘉,甚至对其子也是如此,这也为后事埋下附笔。秦军兵败后,宣太后临朝听政时代结束,秦昭襄王正式亲政,并着力东征。

  4——本文主题:前265年,秦采纳范雎远交近攻之策,连续4年不间断的攻韩。相继占领了韩国的少曲、高平、南阳、野王并阻断了韩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桓惠王在秦军凌厉的攻势之下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以自保。韩上党太守冯亭为促成三晋联合共同抗秦的局面,拒绝执行王命,反将上党十七县献与赵国。赵国统治集团内部,关于是否受地问题发生分歧,以平阳君赵豹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冯亭献上党是引秦赵相争的嫁祸之计,不可受地。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强硬派认为不战得上党十七县,控山西形胜之地机不可失,赵应迅速接收上党以防被秦国占先。赵孝成王采纳平原君之议,派兵接收上党。赵国虎口夺食置秦国霸权于不顾,深深激怒了强秦。秦逐于当年(前261年)初,令全国男子书年,进行了总动员,发倾国之师攻赵。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出宜阳攻韩国堠氏以防韩魏援赵,用以掩护大军侧翼。秦军主力由左庶长王龁率领出安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上党。由于实力悬殊,上党陷落,韩赵长党军民退守赵境长平。秦军主力迅速向长平推进。赵国见情况危急,紧急征发大军由老将廉颇统率星夜驰援长平。秦赵两国重兵集团之间的历史性大决战,由此展开了。

  此役,秦国前后投入的兵力总数估计在五十万左右,赵国投入的总兵力大概在四十五万以上。赵国在总兵力的数量上不如秦军,但赵国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且军事素养高,经验丰富。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赵步兵的作战经验值、勇悍度方面似乎不如秦步兵。而骑兵战斗力与秦国相差无几。但由于是主场作战,不落下风。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秦军参战的总兵力略高于赵军,兵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秦军有备而来,赵军被迫仓促应战,故战争初期秦军拥有战场主动权。

秦军步兵的战斗力高于赵步兵。

  以战车部队和弓弩骑兵为主的机动快速部队,秦赵旗鼓相当,且赵军略占上风。

  这场战役,仍是步兵作战为主体。秦国占据优势,但不占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不了战争胜负。

秦赵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其本上仍是势均力敌。   因长平地形不利于赵国骑兵发挥威力,加之秦国准备充分,故赵军主帅廉颇采取守势,以期拖垮秦国。秦国先期经过几场血战,突破了赵军几个防守要地,但付出较大代价。此时秦国暗中派遣白起为主将,增兵长平,并派遣间谍深入赵国,离间军臣关系,最终赵王以赵括代替廉颇为前线主将。在此要先说明个问题,由于战国时劳动力缺乏,生产力水平低,无法长期支持一场持久战争,而当时秦赵两军在长平已经对持数月,消耗较大,而整体而言赵国国力弱于秦国,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抗秦。又赵国又是四战之国,北有匈奴和燕国,东有齐国,南有魏韩,特别是匈奴,长期威胁其北方安全,大战开始时,北方仍有李牧率少数军队守备长城一线,其余兵力全部南下。在双方面都不利的局面下,有感国力无法长久支撑,赵王只好催处廉颇出战,但是廉颇处于对战局的把握,不愿妄动。

  在外部环境上,魏,楚等持观望态度,在战局不目确的情况下不愿意出兵援助。最终,在秦国的离间之下,赵王以赵括为主将,以期于秦国大决。(注:当时赵国老将已经无几,年轻一代以赵括为首,其实赵王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后来的大将李牧尚且年轻,正在北边戍守)

  赵括,赵奢之子,史书记载其为纸上谈兵,其实不然,赵括是当时赵国年轻一代将领的佼佼者,在兵法上深的其父真传,但是为人有时过于死板,喜欢照本宣科。如果长平之战对手不是白起,或者其在突围时不被射死,当为一代名将。
秦五粮V
2021-01-03 ·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秦五粮V
采纳数:84 获赞数:3909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赵孝成王换掉廉颇最主要的原因是,嫌弃廉颇在长平那边一直不出战,国内已经耗不起了。因此赵括到了长平立即出战,应该也是收到赵孝成王的死命令,赵括不立即出战,赵孝成王可能会再次换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9
展开全部
秦国用反间计害廉颇,于是赵国的大臣iu推荐赵括为帅,因为他是出资名门将后赵奢的儿子,可是赵括没有经验,纸上谈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19
展开全部
秦国散布谣言说廉颇要造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昂柳思u2
2018-04-01 · TA获得超过1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4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赵括纸上谈兵 导致赵长平之战惨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