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简单历史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
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1、黄巾起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2、易京之战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第二年发动官渡之战。
3、官渡之战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北方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4、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乱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5、潼关之战 扫荡马超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6、汉中之战 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之地,使刘军达到空前的强大,刘备也进位称汉中王。
7、夷陵之战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8、诸葛亮北伐 蜀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魏司马懿掌握兵权。
9、姜维北伐 蜀国国力被大量消耗。
10、魏灭蜀之战 。 蜀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11、晋灭吴之战 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史
184年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 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
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 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注:lz说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为三国演义编造出来的,正史中并没有,推荐lz看三国志
190年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
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190年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192年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 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98年12月 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200年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208年7月 曹操南征刘表。
208年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208年9月 刘琮投降曹操。
208年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 孙权攻破宛城。
214年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214年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 曹操征张鲁。
215年11月 张鲁降曹操。
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219年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1月 曹操病亡。
220年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 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223年8月 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226年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234年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毌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251年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 司马师废曹芳。
254年10月 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260年6月 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265年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
黄巾起义[30]
,引起全国性的战乱[31]。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32-33],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34]。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35-36],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37]。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例如益州牧刘焉为了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38],切断与关中朝廷的关系。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39-40]
188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41]。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42],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41]。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8]。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董卓乱政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其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41]。最后董卓废除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41]。[43]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
董卓[44]
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45],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41]。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41]。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46]、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8]。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43]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47]。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41]。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42]。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8]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8][48]。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43]
群雄割据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皇帝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
官渡之战[49]
子张绣继承后[50],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46],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51],最后被曹操及刘备攻灭。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35],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绍灭亡。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47]。[43]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8],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8];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41]。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43]
三足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
赤壁之战[52]
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12]。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53]。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12][54],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又因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崩于白帝城[12]。之后不久, 蜀汉、东吴恢复结
夷陵之战[55]
盟关系,共抗曹魏[13],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43]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43]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56],钟会被挡于剑阁前[57],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58]。[43]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59-60]。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
晋武帝司马炎[16]
陆抗对峙[61-62]。在264年孙皓即位后[23],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43]。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63-64]。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63-64],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