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没有身份证,但是有官员的识别符号,其作用类似于身份证。
据说最早的政府官员身份证,出现在隋唐时期。名叫“鱼符”。鱼形,分两瓣,中用丝线穿,可挂载腰间。质地多为金属和木制。上面刻有官员姓名,所在衙门和官居品级。六品铜质,五品银质,三品以上为金质。装鱼符的袋子叫鱼袋,五品以上才配有。
当时,高官的“鱼符”都是用黄金做成的,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低一级的官员的“鱼符”是用银子做成的;更低一级的官员则是用铜来制作“鱼符”。“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使用。
扩展资料:
居民证——最早的身份证:
宁夏“居民证”为白布制作,长7厘米,宽3厘米,上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长、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项。“居民证”缝于上衣里面,以便查验。这个“居民证”虽与后来的国民身份证尚有不同,但已具备了身份证的各项要素,当属中国身份证之最早雏形。
不过,宁夏省“居民证”制度的施行并不顺利。因为布制居民证是缝在衣服上的,由于洗晒和磨损.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所以,此项制度仅实行了一年多,就变得名存实亡。
1940年夏,马鸿逵又下令在清查户口和居民证的基础上,制发“宁夏省国民身份证”。为此,还制定了《宁夏省国民身份证发给及检验法》。在制发“身份证”的同时,还制发了 “客籍人民居留证”及“通行证”,目的是为了“防范汉奸、间谍、奸党与奸宄盗匪起见”。
实际上,宁夏省建立身份证制度,主要是为了封锁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强化对宁夏人民的控制。自从发明了国民身份证,马鸿逵抓兵就方便多了。男丁被抽壮丁后,身份证立刻就由部队收存。如有人逃跑,则向出丁户追索。逃兵没有身份证。
在宁夏便会寸步难行:要么被抓回来,要么逃往外省:国民身份证制度的实行,为马鸿逵统治和控制人民、防止逃兵和缉捕逃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份证
大家都知道,身份证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东西,它无论是从表明身份还是从出行方便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没有拍照技术还有电子系统的古代,古人的身份证和现在的身份证有大大的不同。早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身份证的雏形,后来在历朝历代都对人的身份凭证有所规定。因此,即使不是很准确,但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身份证件。
一、最早的身份证——照身帖大家商鞅进行变法的时候,这对秦国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了规定。当时他有一片磨光的竹叶片,记录下每个人的基本样貌特征以及身份信息,把这个叫做照身帖。还用了法律明文规定如果没有照身帖,不得入住人家,也不得出关。所以说这就和现在的身份证在形态上,还是作用上都非常接近了,不过后来商鞅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没带照身帖而身首异处。
二、唐朝开始使用鱼符在唐朝以前身份证是比较混乱的,而从唐朝开始就规定用鱼符作为辨别身份的凭证。不过这也仅仅是黎明百姓所使用的,真正做官的往往使用的是龟符,这也就是最早金龟婿的由来。在唐朝只有朝中重臣才能用金龟作为自己的官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与李白的故事里的金龟。
三、明清用各种牙牌腰牌在唐朝之后,各个朝代基本上用的也就是鱼符。不过其中的缺陷就在于没有人的面部信息,因此,在宋代,有很多人冒充别人身份做违法的事情非常频繁。不过这一点在清朝的牙牌和腰牌上就有所改变了,上面不光有你的籍贯信息和官职以及其他信息,还有你的面部及特点的描述。甚至有一些会有自己的面部画像。因此我们古人的智慧并没有落后到哪里去,他们的身份证对于自然经济下也是很实用的。
推荐于2017-11-26
份证是有起源的,古代最早的身份证是在战国时期,有一种能证明身份的东西,那就是照身贴,这个照身贴是用竹子做成的竹板,上面刻着古代人的个人相关信息,更是要求人人都要有的。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