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阶段复习、系统小结
从时间来划分,如周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升学复习等,从知识上来划分,如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等,都可称做阶段系统复习。
1.阶段系统复习的任务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专家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留44%,两天后只剩下25%,可见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在大脑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复习,正是为了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系统。
理解了的知识便于记忆,这是对的,但理解了的知识还要通过复习才能真正记牢。记性好的同学,不仅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多次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凡是抓紧复习的同学,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时地得到补正,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是系统复习的中心任务。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但这时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的知识这时还是“半成品”,需要采取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这时,才能说完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任务。
2.阶段系统复习的程式和方法
阶段复习必须注意做好“三准备”,即主题准备、时间准备和材料准备。
(1)主题准备。
复习之前一定要明确这次复习的中心内容,复习时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如果不明确中心内容,拿起课本从头捋到尾,不能称之为复习,只能算是一种重复,最多起到一个熟悉的作用,知识还是分散的,构不成体系,效果并不好。
(2)时间准备。
由于阶段复习要看、要想、要查资料,还要写复习笔记,量比较大,因此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时间都必须相对集中,可以采取主动分配、被动安排两种方法。时间的主动分配,即根据复习的内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两天复习一部分内容,若干天后全部内容复习完。
时间的被动安排,即复习的时间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计算一下从复习开始到考试一共有多少时间,需要复习的内容有多少。如果时间不够用,那就要根据时间的许可,调整复习内容,熟悉的内容略去,保证重点学科等。
这样,虽然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所剩的时间不多,但是由于时间安排得当,可以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3)材料准备。
当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一切与中心内容有关的课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都应当尽可能准备齐全,复习时专心思考,需要查阅时资料伸手可得。阶段复习的程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回忆后看书
和课后复习一样,阶段复习进行时,也是先不看书,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回忆。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忙于翻书,先自己想想看,实在想不起来才去看课本。这样做,是逼着自己动脑筋,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先看题后做题
阶段复习时对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必要再温习一遍。不过,不是一题不落地再做一遍,也不要一题也不做。看题是把书上的练习、日常的作业、阶段测验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看题的时候,只看题目,理清解题思路,会做的可以与原先的做法相对照比较,不会做的再看原先是怎么解的,自己这次“卡壳”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一遍。
除了看题之外,有必要选择部分习题做一做,尤其是选一些综合性习题做一做。因为平时学习所做的习题都是为了练习当时讲课的内容,都是个别的。而综合性习题则要运用本章或本体系的全部知识才能解答,因此,做一些综合性习题是阶段复习中用来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必要的方法。通过做综合题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步:先复习后笔记
阶段复习结束之前,应当把复习的成果记录下来。复习的成果可以包括通过复习而获得的系统知识,新的体会,新的解题方法,自己的难点弱点等等。复习笔记不是课堂笔记的翻版,而应当是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如同你进入知识领域的一名向导,靠着它可以把你引入知识的各个角落。换句话说,看着复习笔记可逐一回忆起课本上相关的内容。
3.阶段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
(1)复习前要抓紧平时学习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要利用平时零星的时间,围绕复习中心内容把有关的笔记、书本、作业、试卷和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
(2)复习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
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还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
(3)要坚持用循环复习的方法。
所谓“循环复习法”是: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就是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学完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后一次复习要包括前一次复习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同时,学到一定阶段,要把整个复习的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复习后都要搞一次大循环。内容多的还可以穿插循环。
(4)要做点综合性题目。
目的是检验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确定,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习题类型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要一致,用做综合题来进一步使知识完善化和系统化,并以此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复习时,要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和比较表等等。这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思路,影响复习效果。
(6)制作复习笔记。
在复习时,通过艰巨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重视复习笔记,把握知识的精华,考试时就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4.阶段系统复习的常用方法
(1)时间运筹法。
时间运筹法指的是从客观上制定目标计划的方法,是安排时间的艺术。时间运筹包括长期行为、中期行为、短期行为的运筹。而复习所采用的方法多半是中期运筹和短期运筹法。中期运筹法指以月、年为单位,以完成一个复习目标的时间安排为限。具体每部分的复习方案又要采取短期运筹的方法。短期运筹法主要指以周、日、小时为单位对学地安排时间的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点运筹复习法:指把复习中必须攻克的难点放到一天中头脑最灵活、精力最充沛的那段时间里进行。或者把难点的复习放在时间相对集中的日子里进行。
②绝缘运筹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与外界隔绝,闭门进行攻读的复习方法。为了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复习某些内容或知识,要防止外界不必要干扰,以便集中全力复习。
③复线运筹法,指在复习一门知识的时间里,把可以同时复习的另一门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例如中文专业学生,在复习现代文学自由体诗发展时,又把当代作家艾青的许多作品拿来复习,并比较艾青作品前后三个阶段艺术特色以及引起的思想转变。有利于加深对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理解。
④交错运筹法,在复习过程中,交换复习内容,可以减少大脑对某一内容的疲倦感,从而保持最佳效率的工作状态。交错运筹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复习内容的相互转换,但要注意保持时间的相对完整性,不要把大块时间割裂成没有效率的碎片。可以用两个小时复习语文知识,再用两小时复习数学知识。这是合理的交错运筹法。二是复习的进行和休息交错。为的是充分调节大脑的机制,在复习效率高时可以多复习一会儿,效率低的情况下可以多休息一会儿,或改成其它内容。在紧张的复习之后适当放松一下。总之,时间运筹是宏观方面起调控作用的,与其它复习方法互相联系,有时又是不可分的,应从宏观角度正确把握。
(2)分散复习法。
分散,指时间分散、内容分散、地点分散。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分散的复习时间就像储蓄一样,可以用零散的时间把化整为零的内容积蓄起来。“日积月累”会变成“富翁”。分散复习法特别适用于知识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分散复习法要注意克服遗忘带来的影响。由于时间分散,又受到各种环境的干扰,印象并不深刻,容易遗忘,必须不断重温,以便巩固记忆。分散复习法不是盲目地抢时间学,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这样才能奏效。因此分散复习法最好能和整体布局法、时间运筹法结合起来运用。
(3)集中复习法。
集中复习法指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专门从事复习。像期末复习、考试复习、自学复习等等。这种集中复习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集中、外界干扰少。如果自我安排得当,很容易安下心来,搞好复习。那么怎样掌握集中复习的方法呢?就是充分地利用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把各门知识的要点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把知识连贯起来,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梗概,以便产生飞跃。由于时间集中,紧张地进行复习,把平时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排列,重新认识它们的联系,找出重点,加深印象,对应试取得好成绩并形成永久性记忆帮助极大。集中复习应注意和时间运筹法结合起来运用。
(4)整体布局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构思,即所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然后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再正式动笔“开篇”。整体布局法的复习也是这样。从内容上讲,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每科内容所占比重多少,排列好复习的顺序,整体布局。这样全盘考虑复习时间、内容的比重,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照顾全面,有利于保证复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5)先易后难法。
顾名思义,就是先复习容易的,打开突破口,逐步接触难懂的或难记的,循序渐进的复习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就精神力量而言,要完成复习任务必须调动积极因素,常言道:胜利的喜悦鼓舞人,失败的痛苦压抑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特别是第一次的成功,在精神上的激励作用特别大。根据这个道理,先安排简单内容进行复习,可以逐步扫除畏难情绪,避免复习中的自我干扰,减少精神压力,容易取得圆满成功。按记忆的难度安排复习内容,对应试很适用,不易忘记的先复习,难记的后复习,易忘的安排在考前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易后难的道理还在于:破易是攻难的台阶和武器,好比登山,先登缓坡地带,最后再登陡峭的山峰,对人的精神鼓舞极大,容易成功。
难与易是相对的,每门知识的前后构成都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先攻破易,应把易做为进攻难的阶梯和突破口。但要注意:一不要割断知识的连续性;二要紧紧把握住从“易”到难的过渡关。
(6)提纲图解法。
把知识用纲目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炼,化繁为简,化多为少,便于掌握和记忆,即提纲图解法。采取提纲图解法概括复习知识,可以防止局部遗忘。图解法的特点是直观、简单、易记。但要注意的是:
①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理解后才能提炼出纲目或图形来。
②要层次清楚,要准确无误。图解法不能包罗万象,它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条件时不能全部照顾到,只能是知识的骨架,血肉的充填还要伴之以其它方法的复习。
(7)交叉渗透法。
交叉渗透法是系统复习法的一个特例。它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开始反映敏捷,时间越长反映越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反应才恢复最初那样。这个实验说明,长时间复习一门知识,会产生一种自控屏蔽抑制,降低效率。在脑力、精力许可的情况下,插进一些与之无关的其它内容的复习,有利于调节大脑的兴奋中心。比如思维方式的交叉,由抽象概念的思维,改变为形象思维;由计算复习改换成解题推理等等。复习内容的交叉渗透,常常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大脑机体有劳逸。
运用交叉渗透复习法,可以调整长时间复习某门知识带来的枯燥单调。同时还有利于把互相连接的知识互相渗透,相互借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在交叉渗透的复习中,受到启发,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8)强烈刺激法。
强烈刺激法是从心理兴趣上帮助记忆的复习方法之一。即在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刺激后形成的记忆会产生终生难忘的印象。在学习复习或其它经历中,造成精神情绪激烈变化,感情发生震动的事物,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考试中没有答对的问题,事后印象深,弄懂后比别的题记得牢。强烈刺激有时靠外界施加,而自身产生的常常是不自觉的。比如: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等等,都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得到外部的点拨即刻产生的变化,文学创作中叫灵感,心理学上叫神经的沟通,古人称顿悟。这种在复习中产生的强烈刺激是良性的,是大脑机制全面开动的反映。强烈刺激常常是复习时精力高度集中,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出现的,把寻求这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称为强烈刺激法。这种复习中产生的高效率,伴之以精神上的兴奋,使各方面相联系的知识纷纷涌来,对解决难题,弄清实质,分析透彻十分有益。一旦出现强烈刺激,正是抓紧复习的大好时机。
(9)“制题互测”法。
要把已学过的知识。
在几节课上复习好、巩固住,是不容易的。要使学生人人都动手,人人有所得则更是一大难题。“制题互测”,有别于个人自由复习和老师带领复习,学生要在复习中找寻“制题”材料,要既体现出教材重点、难点,还要在自己多次考试的经验上,思考命题的方式及试题中难题和一般题的合理分布,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果题出得好,将是学生很大的骄傲。另外,制题者还担负着制作答案、批阅和讲评试卷的任务,这就使制题者不得不十分认真,以免出纰漏。这就是“制题互测法”的心理基础。
这种方法,在单元复习或综合复习中都可以使用。做法是首先向学生讲明白作法和要求,提示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注意到“制题”的科学性,注意到客观效果。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制题。又可分为找知识点、知识点分类、选用题型、制成抄写四个小步骤。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题型参照标准化选择题和非标准化答问、填空两大类;二是抄写要认真,写明制题者;三是制作答案准备阅卷打分。
第二步是答卷。试题制好,按次序收齐,然后交换发下,按规定时间答卷。答卷过程中不准商量、询问。
第三步,把答卷分别发还制题者批阅记分。要强调认真严肃,高度负责。
第四步,讲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讲清题目要求、批阅标准、答案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使用此法时,为了节约时间并使题型合理,也可采用发放印有试卷题头、题型号的空白卷,供制题者在复习中选题填题的办法。
从时间来划分,如周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升学复习等,从知识上来划分,如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等,都可称做阶段系统复习。
1.阶段系统复习的任务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专家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留44%,两天后只剩下25%,可见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在大脑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复习,正是为了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系统。
理解了的知识便于记忆,这是对的,但理解了的知识还要通过复习才能真正记牢。记性好的同学,不仅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多次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凡是抓紧复习的同学,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时地得到补正,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是系统复习的中心任务。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但这时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的知识这时还是“半成品”,需要采取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这时,才能说完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任务。
2.阶段系统复习的程式和方法
阶段复习必须注意做好“三准备”,即主题准备、时间准备和材料准备。
(1)主题准备。
复习之前一定要明确这次复习的中心内容,复习时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如果不明确中心内容,拿起课本从头捋到尾,不能称之为复习,只能算是一种重复,最多起到一个熟悉的作用,知识还是分散的,构不成体系,效果并不好。
(2)时间准备。
由于阶段复习要看、要想、要查资料,还要写复习笔记,量比较大,因此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时间都必须相对集中,可以采取主动分配、被动安排两种方法。时间的主动分配,即根据复习的内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两天复习一部分内容,若干天后全部内容复习完。
时间的被动安排,即复习的时间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计算一下从复习开始到考试一共有多少时间,需要复习的内容有多少。如果时间不够用,那就要根据时间的许可,调整复习内容,熟悉的内容略去,保证重点学科等。
这样,虽然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所剩的时间不多,但是由于时间安排得当,可以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3)材料准备。
当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一切与中心内容有关的课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都应当尽可能准备齐全,复习时专心思考,需要查阅时资料伸手可得。阶段复习的程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回忆后看书
和课后复习一样,阶段复习进行时,也是先不看书,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回忆。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忙于翻书,先自己想想看,实在想不起来才去看课本。这样做,是逼着自己动脑筋,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先看题后做题
阶段复习时对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必要再温习一遍。不过,不是一题不落地再做一遍,也不要一题也不做。看题是把书上的练习、日常的作业、阶段测验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看题的时候,只看题目,理清解题思路,会做的可以与原先的做法相对照比较,不会做的再看原先是怎么解的,自己这次“卡壳”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一遍。
除了看题之外,有必要选择部分习题做一做,尤其是选一些综合性习题做一做。因为平时学习所做的习题都是为了练习当时讲课的内容,都是个别的。而综合性习题则要运用本章或本体系的全部知识才能解答,因此,做一些综合性习题是阶段复习中用来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必要的方法。通过做综合题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步:先复习后笔记
阶段复习结束之前,应当把复习的成果记录下来。复习的成果可以包括通过复习而获得的系统知识,新的体会,新的解题方法,自己的难点弱点等等。复习笔记不是课堂笔记的翻版,而应当是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如同你进入知识领域的一名向导,靠着它可以把你引入知识的各个角落。换句话说,看着复习笔记可逐一回忆起课本上相关的内容。
3.阶段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
(1)复习前要抓紧平时学习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要利用平时零星的时间,围绕复习中心内容把有关的笔记、书本、作业、试卷和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
(2)复习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
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还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
(3)要坚持用循环复习的方法。
所谓“循环复习法”是: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就是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学完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后一次复习要包括前一次复习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同时,学到一定阶段,要把整个复习的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复习后都要搞一次大循环。内容多的还可以穿插循环。
(4)要做点综合性题目。
目的是检验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确定,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习题类型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要一致,用做综合题来进一步使知识完善化和系统化,并以此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复习时,要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和比较表等等。这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思路,影响复习效果。
(6)制作复习笔记。
在复习时,通过艰巨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重视复习笔记,把握知识的精华,考试时就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4.阶段系统复习的常用方法
(1)时间运筹法。
时间运筹法指的是从客观上制定目标计划的方法,是安排时间的艺术。时间运筹包括长期行为、中期行为、短期行为的运筹。而复习所采用的方法多半是中期运筹和短期运筹法。中期运筹法指以月、年为单位,以完成一个复习目标的时间安排为限。具体每部分的复习方案又要采取短期运筹的方法。短期运筹法主要指以周、日、小时为单位对学地安排时间的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点运筹复习法:指把复习中必须攻克的难点放到一天中头脑最灵活、精力最充沛的那段时间里进行。或者把难点的复习放在时间相对集中的日子里进行。
②绝缘运筹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与外界隔绝,闭门进行攻读的复习方法。为了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复习某些内容或知识,要防止外界不必要干扰,以便集中全力复习。
③复线运筹法,指在复习一门知识的时间里,把可以同时复习的另一门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例如中文专业学生,在复习现代文学自由体诗发展时,又把当代作家艾青的许多作品拿来复习,并比较艾青作品前后三个阶段艺术特色以及引起的思想转变。有利于加深对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理解。
④交错运筹法,在复习过程中,交换复习内容,可以减少大脑对某一内容的疲倦感,从而保持最佳效率的工作状态。交错运筹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复习内容的相互转换,但要注意保持时间的相对完整性,不要把大块时间割裂成没有效率的碎片。可以用两个小时复习语文知识,再用两小时复习数学知识。这是合理的交错运筹法。二是复习的进行和休息交错。为的是充分调节大脑的机制,在复习效率高时可以多复习一会儿,效率低的情况下可以多休息一会儿,或改成其它内容。在紧张的复习之后适当放松一下。总之,时间运筹是宏观方面起调控作用的,与其它复习方法互相联系,有时又是不可分的,应从宏观角度正确把握。
(2)分散复习法。
分散,指时间分散、内容分散、地点分散。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分散的复习时间就像储蓄一样,可以用零散的时间把化整为零的内容积蓄起来。“日积月累”会变成“富翁”。分散复习法特别适用于知识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分散复习法要注意克服遗忘带来的影响。由于时间分散,又受到各种环境的干扰,印象并不深刻,容易遗忘,必须不断重温,以便巩固记忆。分散复习法不是盲目地抢时间学,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这样才能奏效。因此分散复习法最好能和整体布局法、时间运筹法结合起来运用。
(3)集中复习法。
集中复习法指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专门从事复习。像期末复习、考试复习、自学复习等等。这种集中复习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集中、外界干扰少。如果自我安排得当,很容易安下心来,搞好复习。那么怎样掌握集中复习的方法呢?就是充分地利用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把各门知识的要点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把知识连贯起来,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梗概,以便产生飞跃。由于时间集中,紧张地进行复习,把平时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排列,重新认识它们的联系,找出重点,加深印象,对应试取得好成绩并形成永久性记忆帮助极大。集中复习应注意和时间运筹法结合起来运用。
(4)整体布局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构思,即所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然后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再正式动笔“开篇”。整体布局法的复习也是这样。从内容上讲,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每科内容所占比重多少,排列好复习的顺序,整体布局。这样全盘考虑复习时间、内容的比重,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照顾全面,有利于保证复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5)先易后难法。
顾名思义,就是先复习容易的,打开突破口,逐步接触难懂的或难记的,循序渐进的复习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就精神力量而言,要完成复习任务必须调动积极因素,常言道:胜利的喜悦鼓舞人,失败的痛苦压抑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特别是第一次的成功,在精神上的激励作用特别大。根据这个道理,先安排简单内容进行复习,可以逐步扫除畏难情绪,避免复习中的自我干扰,减少精神压力,容易取得圆满成功。按记忆的难度安排复习内容,对应试很适用,不易忘记的先复习,难记的后复习,易忘的安排在考前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易后难的道理还在于:破易是攻难的台阶和武器,好比登山,先登缓坡地带,最后再登陡峭的山峰,对人的精神鼓舞极大,容易成功。
难与易是相对的,每门知识的前后构成都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先攻破易,应把易做为进攻难的阶梯和突破口。但要注意:一不要割断知识的连续性;二要紧紧把握住从“易”到难的过渡关。
(6)提纲图解法。
把知识用纲目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炼,化繁为简,化多为少,便于掌握和记忆,即提纲图解法。采取提纲图解法概括复习知识,可以防止局部遗忘。图解法的特点是直观、简单、易记。但要注意的是:
①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理解后才能提炼出纲目或图形来。
②要层次清楚,要准确无误。图解法不能包罗万象,它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条件时不能全部照顾到,只能是知识的骨架,血肉的充填还要伴之以其它方法的复习。
(7)交叉渗透法。
交叉渗透法是系统复习法的一个特例。它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开始反映敏捷,时间越长反映越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反应才恢复最初那样。这个实验说明,长时间复习一门知识,会产生一种自控屏蔽抑制,降低效率。在脑力、精力许可的情况下,插进一些与之无关的其它内容的复习,有利于调节大脑的兴奋中心。比如思维方式的交叉,由抽象概念的思维,改变为形象思维;由计算复习改换成解题推理等等。复习内容的交叉渗透,常常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大脑机体有劳逸。
运用交叉渗透复习法,可以调整长时间复习某门知识带来的枯燥单调。同时还有利于把互相连接的知识互相渗透,相互借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在交叉渗透的复习中,受到启发,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8)强烈刺激法。
强烈刺激法是从心理兴趣上帮助记忆的复习方法之一。即在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刺激后形成的记忆会产生终生难忘的印象。在学习复习或其它经历中,造成精神情绪激烈变化,感情发生震动的事物,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考试中没有答对的问题,事后印象深,弄懂后比别的题记得牢。强烈刺激有时靠外界施加,而自身产生的常常是不自觉的。比如: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等等,都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得到外部的点拨即刻产生的变化,文学创作中叫灵感,心理学上叫神经的沟通,古人称顿悟。这种在复习中产生的强烈刺激是良性的,是大脑机制全面开动的反映。强烈刺激常常是复习时精力高度集中,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出现的,把寻求这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称为强烈刺激法。这种复习中产生的高效率,伴之以精神上的兴奋,使各方面相联系的知识纷纷涌来,对解决难题,弄清实质,分析透彻十分有益。一旦出现强烈刺激,正是抓紧复习的大好时机。
(9)“制题互测”法。
要把已学过的知识。
在几节课上复习好、巩固住,是不容易的。要使学生人人都动手,人人有所得则更是一大难题。“制题互测”,有别于个人自由复习和老师带领复习,学生要在复习中找寻“制题”材料,要既体现出教材重点、难点,还要在自己多次考试的经验上,思考命题的方式及试题中难题和一般题的合理分布,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果题出得好,将是学生很大的骄傲。另外,制题者还担负着制作答案、批阅和讲评试卷的任务,这就使制题者不得不十分认真,以免出纰漏。这就是“制题互测法”的心理基础。
这种方法,在单元复习或综合复习中都可以使用。做法是首先向学生讲明白作法和要求,提示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注意到“制题”的科学性,注意到客观效果。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制题。又可分为找知识点、知识点分类、选用题型、制成抄写四个小步骤。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题型参照标准化选择题和非标准化答问、填空两大类;二是抄写要认真,写明制题者;三是制作答案准备阅卷打分。
第二步是答卷。试题制好,按次序收齐,然后交换发下,按规定时间答卷。答卷过程中不准商量、询问。
第三步,把答卷分别发还制题者批阅记分。要强调认真严肃,高度负责。
第四步,讲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讲清题目要求、批阅标准、答案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使用此法时,为了节约时间并使题型合理,也可采用发放印有试卷题头、题型号的空白卷,供制题者在复习中选题填题的办法。
展开全部
资料:《系统复习》
什么叫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就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
系统复习的种类和名称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划分时所用的标准不同而造成的。
按时间划分,可以把系统复习叫阶段复习,根据阶段的不同,可称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
按内容划分,也就是依复习的内容来命名,如物理的光学复习、力学复习、热学复习;化学的无机化学复习、有机化学复习。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些,这要根据复习的任务来决定。
进行系统复习,一要有时间,二要有内容。在实际复习时,上面两种划分法,又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按学习态度划分,又可以把系统复习分为:主动系统复习和被动系统复习。
被动系统复习一般在考试前进行,它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进行的复习,带有考前突击的性质。
主动系统复习一般在平时进行。
(一)系统复习的好处
从表面上看,系统复习只是学习的重复,但这种重复和初次学习时大不一样。进行系统复习时,知识水平和能力比初次学习时要高得多。学习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是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了(当然这个整体和全局是相对的)。由于这种变化,使得系统复习的内容虽然还是学过的那些知识,但通过“温故”却可以得到许多新收获。这种新收获,集中表现在系统复习带来的四点好处,即:
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这也许就是“温故知新”中“知新”的主要内容吧!可以说,正是通过系统复习,使知识的掌握来了个飞跃,达到了系统化和综合应用的高级阶段。
下面就以上四点加以具体说明。
(1)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有的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对学习的成功渐渐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知识反正是要忘的,早记早忘,不如在考试前突击记忆。可是到了临考前,由于要记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时又记不过来,心里很烦恼。还有的学生认为,理解了的知识自然就会记住,可事实上,明明理解了的知识,却也忘记了,到运用时不知所措。
其实,人的头脑在记忆方面,既不像计算机那样忠实,也不像笔记本那样可靠,一个人对感知过的事物总是会忘记的。
遗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科学实验表明,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可见,问题不在于会不会忘记,而在于怎样和遗忘现象做斗争,使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牢固地保存在头脑中,以便在应用时能随时取用。
怎样才能使知识很好地保存在头脑中呢?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而系统复习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联系,以防止它的“消退”。
在系统复习时,要重新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使这些知识在头脑中再一次出现。例如,要回忆每一个概念是怎么引出来的,概念又是怎么得出来的,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是什么,而复习一些原理公式时,要回忆这些原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些原理适用于什么范围,公式反映了哪些数量关系等等。这种回忆本身就起着强化记忆的作用,而回忆不出来的问题,又可以作为重点,再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些,无疑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复习,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理解的加深又会大大促进记忆。因为,记忆的内容已是系统化的“知识之网”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这种内在的联系,像网络那样,把记忆的内容牢牢联络起来,结果就不容易再遗忘了。
例如,学化学时,开始对质量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究竟反映了哪些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总搞不清。到系统复习时,通过比较找到了这三种浓度之间的共同点都是反映了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点在于溶质和溶液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已,有的用质量比,有的用摩尔数、当量数,有的用体积。再进而通过系统复习,找到了它们之间互相换算的途径,那么,这个浓度问题就变得很容易记了。
又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生理卫生时,开始死记八大系统的名称,经过系统复习后,认识到了八大系统和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到了八大系统的内在联系,这时会格外好记,用不着再死记硬背了。
如果一个学生能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的基础上,坚持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每个专题有复习,每门学科有总复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不仅所学知识的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为什么优秀生面对问题会迅速地把有关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把问题迅速解决呢?这是与他们坚持复习,尤其是坚持系统复习分不开的。
(2)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生病缺课,闹情绪学不下去,环境太乱分了心等等,往往使某一部分知识没有学好。由于所学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这些漏洞和欠缺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尤其是在换了学习课题后,常常被忽略,一时没有察觉到它们对学习的影响。如初二物理有漏洞和欠缺,并不太影响初三物理的学习,因为初二物理主要学的是力学,而初三物理主要学的是光学、热学和电学,这些知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果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话,那么这些漏洞和欠缺,在系统复习时就可以及时被发现和弥补。因此,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学生,很少在学习上有“欠债”现象,他们的知识是比较完整的。
不抓系统复习的学生,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学习局面呢?这些学生往往在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前,也就是总复习时,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有那么多的漏洞和欠缺。总复习本来就已经够紧张了,还要再补课,结果使总复习的效果大受影响。
学习上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要么在预习时还,要么在系统复习时还,这都是上策,而拖到总复习时算总账,实在是下策。可以这么说,在总复习之前,还没有还清“学习债”,在知识上还缺乏完整性的学生,是很难承受住总复习的负担的。
例如,进行化学计算的总复习,其中涉及到浓度的计算,老师一般可能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上,如果这时才发现自己还不明白什么叫摩尔,什么叫摩尔浓度,什么叫当量,什么叫当量浓度,那就被动了,就会造成上课听不懂、课下没时间补的局面。总复习时如果各学科同时出现了上述现象,就有可能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
可见,平时主动抓紧系统复习,及时查漏补缺,早日使知识完整化是多么重要。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这可以说是系统复习给学习带来的最大好处了。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或者说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是由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平时,通过分学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只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联系和区别,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就要依靠系统复习。
如果把知识系统比喻为“知识大厦”,把概念、原理比喻为建筑的“原材料”,那么平时学习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就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系统复习就是利用这些“原材料”建造“知识大厦”的过程。
建造“知识大厦”时,应当考虑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些“原材料”有机地组建起来,建成“知识大厦”。老师在系统复习时,经常说要把学过的知识串一串,或者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实际上就是指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可说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或者说是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
知识系统化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应有的位置上去。不通过系统复习,就很难达到这种从全局上把握具体概念和原理的境界,所学的知识就将是支离破碎的、孤立的或杂乱堆积式的,这种无序的知识结构,显然与它所反映的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不相符合的。
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
经过系统复习,可能用几页纸就把一本书的要点整理出来了,而一个专题可能只需要一张图表就够了。经过系统复习后所产生的复习纲要、系统表、示意图、比较表等,往往集中反映了各种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知识的骨架,抓住了它,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三,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新的概念、新的原理,一旦纳入了知识的系统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时,就和旧知识建立了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建立,就难忘记,因为新知识和系统知识挂上了钩。
如果你系统复习了“光”的初步知识,再来回忆,在你的头脑中就好像出现了一张“知识网”,这张“网”,把知识的要点,各种现象,各个概念,以及原理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展现了出来。这时,你会感到知识的掌握比过去清楚多了,还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要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的思维,要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知道,科学的思考会大大加快组建“知识大厦”的速度。
(4)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大家知道,在重大考试中的题目多是综合性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多是综合性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应用综合性的系统化知识才行。在系统复习的后期,通过做适量的综合题目,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知识系统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进程。经过系统复习时的综合练习,应用系统化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加强,使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复习的程序
系统复习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1)阅读
就是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看笔记、看作业和试卷等。通过阅读使掌握的知识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弄懂,发现了没有记住的知识,要想办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围绕课题这个中心,着重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
②阅读前,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先自己考考自己,看看独立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拿张草稿纸,在上面把回忆的线索写出来。如果坚持把回忆和阅读结合起来,并坚持多思考,阅读时就会更加专心。
③阅读速度要根据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来决定,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学得较好的部分,就可以很快地过一下;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则要多花点时间,并留下记号,以便在以后学习时提醒自己。
④在回忆、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要随时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思考成果用笔记形式固定下来。有了好的想法要随时记下来,作为下一步整理复习笔记的原始材料。因为系统复习的过程比较长,好的想法不随时记下来,复习到后面就可能把前面的忘了,这很可惜。
总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俯而读,仰而思”,并以思考为主,阅读和回忆都是为了促进思考,至于下一步制作的复习笔记,就是这一阶段思考的成果。
(2)整理
指整理出系统复习的笔记。
通过艰苦的思考,终于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应当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并及时用复习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使这些思考的成果,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再复习时,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以这高水平为起点,可再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这样,复习笔记变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避免学习时一次又一次地简单重复。
有了复习笔记,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不少学生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笔记;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表;把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为醒目的图示;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关系图;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就更加醒目了。
有了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整理的,印象深刻,所以是一份极难得的“备忘录”。
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就会更加专心。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之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整理复习笔记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复习笔记要能反映知识的系统,应重点把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复习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知识之网”展现出来。
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千万不要变成课本的再版或课堂笔记的再现,不要写得密密麻麻一大片。
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有个人的特点,自己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上要简单些,甚至只有一两个字表示一下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部分,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看的,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简称,使之更加好用。
复习笔记既是自己心血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取用,这比“贮存”在头脑中更可靠。经过多次使用,直到熟记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学习优秀的学生正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人,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了知识的精髓,完全离开笔记为止。
不少优秀生在考试前,翻翻平时整理好的高度浓缩而又经过升华的复习笔记就行了。他们显得很轻松,这种轻松正是平时的劳动换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考前手忙脚乱,面对一大堆书本、笔记,茫然不知所措,这与他们平时不搞系统复习,不整理笔记,只靠考前突击有密切关系,难免陷入被动的局面。
(3)练习
阅读和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深入领会和巩固的问题,当知识系统化以后还该干什么呢?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做习题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深入地读书钻研,加深领会,继而再做题,这个过程是可以不断深入进行的。不少学生自认为复习得挺好,可是一做题,就知道自己的肤浅了,从而促进了对问题的钻研。
在系统复习时,适当做点习题,可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每做好一道题之后,要注意回味一下,整理出解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划分好题目的类型等,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当然,在练习后,还要认真地把自己曾做过的与专题有关的全部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这项工作在系统复习的后期进行为好,整理后再做有关习题,会感到容易得多。
(4)熟练
熟练指的是记忆、表达和解题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就需要按照记忆规律反复记忆,认真练习。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典型的习题要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现在的重大考试,题量都比较大,如果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在考场上就往往完不成任务。因此,对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不仅要弄懂,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会运用;不仅要会运用,还要能熟练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当然,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对熟练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律简单地理解为背得熟,解题快。实验学科的动手操作,也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系统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系统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课题进行
系统复习之前,首先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系统复习的课题。
有的学生在复习时,缺乏明确的中心,仍然像看小说似地按章节阅读,重复着初次学习的老路。要知道,章节的排列顺序是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的接受能力而定的,学完一遍后,再复习时就不应当重走老路,而应当改为围绕专题阅读了。如果还按章节阅读,最多只能起到熟悉作用,有时反而还会把知识的系统打乱,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因此,在系统复习时,应当翻翻书本的目录,按照专题把有关的章节加以归类,然后再围绕专题阅读有关章节,这样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在自己选择系统复习的专题时,应尽量先选择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专题,这样,不仅可以完成系统复习的任务,还可以促进新课的学习。
(2)要搞好平时的学习
从系统复习的角度来看,平时学习概念、原理正是在为系统复习准备“原材料”,而系统复习又正是用这些“原材料”来组建“知识大厦”。如果平时“建筑材料”没有准备好,那么“知识大厦”在系统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平时学习是搞好系统复习的基础,系统复习是平时学习的巩固和深入,两者不可分割。在这一点上,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跳跃。
有的学生计划搞一次系统复习,可是进展极为缓慢,分析一下原因,发现主要耽误在对概念和原理的领会上了。从表面上看,此时是在进行系统复习,实质上是在进行补习,复习变成了补习,难怪进展缓慢。所以,一定要抓好平时的学习,不要把对概念、原理的领会,放到系统复习时进行,必须在平时就把这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好,因为系统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各种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或者说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绝不是从头再补习这些概念和原理。
(3)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在系统复习时,要加工整理较多的知识,要读、要想、要写、要查材料、要设计复习笔记等等,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特别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环境,以保证系统复习的顺利进行。
好的学习环境是要努力去寻找或创造的,不要安于不良的学习环境,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能促使自己专心搞系统复习的环境之中。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仍然坚持到学校学习,问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他们说,在家里一个人学习,往往管不住自己,一会儿想吃东西,一会儿想躺一会儿,学习效率很低,在学校里学习,虽然物质条件差点,可是有学习的气氛,比在家里学习时效率高多了。一个学生如果明明知道学习环境不好,明明知道自己缺乏自控力,那就该当机立断,迅速离开这种环境,在这时游移就意味着失败。
系统复习需要用比较长的学习时间才能完成,可是平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集中时间怎么办呢?在确定专题之后,可以采用“分散时间集中使用法”来解决。例如,为了把初中物理的“热学”复习一下,不妨把一周的“自由时间”全部集中起来复习“热学”,这样就能够收到好效果。所谓自由时间,就是每天完成了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时间上虽然是分散的,但学习的内容却是专一的,这样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取得好的效果。
(4)做好系统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复习的课题确定以后,就要利用平时的零星时间,把与这个课题有关的教科书、笔记、作业、试卷、参考书等,一一找出来,准备好,不妨把它们集中到一个旧书包中,在系统复习时,拿出来就可以用了,这样可以迅速进入复习状态。
例如,有的学生计划星期日抽出半天时间复习力学专题,可是到了星期日,为了找初中第一册物理书就费了很多时间,至于找作业、试卷、笔记,那就更费时间了,结果,因找这些学习材料,不仅浪费了完整的复习时间,而且搞得心烦意乱,破坏了学习情绪,直接影响了系统复习的效果。如果在星期日之前,利用每天放学后的零星时间,耐心地找找这些材料,为星期日的系统复习做好物质准备,上述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5)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深入钻研
不少学生都进行系统复习,但效果大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系统复习时能否善于发现问题和深入钻研,如果仅仅读一读书,背一背定义、定理和公式,然后再做点习题,那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复习难免形成“走过场”,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系统复习的全过程中,还要多动脑筋,不断地发现问题,深入钻研。
读书时,要先回忆一下,看看自己对概念、原理掌握得如何,哪儿还掌握得不好,原因是什么,看作业、试卷时,要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有时间的话,先不看答案,而把每道题的解法在头脑中先过一遍,再去看现成的答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自己去比较一下,找出异同点,对各原理的推导过程要认真思考一遍,搞清原理的适用范围,还要想一想,如果条件发生变化,这些原理还能不能成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总之,一定要开动脑筋,善于抓住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这样的系统复习,才能从新的角度,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不抓住问题进行深入钻研,难免在系统复习之后,还仍然是:“一看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果在充分独立思考之后,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就应当向老师请教,跟同学座谈,以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系统复习后,也可以把自己的复习成果和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可以吗?
什么叫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就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
系统复习的种类和名称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划分时所用的标准不同而造成的。
按时间划分,可以把系统复习叫阶段复习,根据阶段的不同,可称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
按内容划分,也就是依复习的内容来命名,如物理的光学复习、力学复习、热学复习;化学的无机化学复习、有机化学复习。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些,这要根据复习的任务来决定。
进行系统复习,一要有时间,二要有内容。在实际复习时,上面两种划分法,又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按学习态度划分,又可以把系统复习分为:主动系统复习和被动系统复习。
被动系统复习一般在考试前进行,它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进行的复习,带有考前突击的性质。
主动系统复习一般在平时进行。
(一)系统复习的好处
从表面上看,系统复习只是学习的重复,但这种重复和初次学习时大不一样。进行系统复习时,知识水平和能力比初次学习时要高得多。学习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是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了(当然这个整体和全局是相对的)。由于这种变化,使得系统复习的内容虽然还是学过的那些知识,但通过“温故”却可以得到许多新收获。这种新收获,集中表现在系统复习带来的四点好处,即:
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这也许就是“温故知新”中“知新”的主要内容吧!可以说,正是通过系统复习,使知识的掌握来了个飞跃,达到了系统化和综合应用的高级阶段。
下面就以上四点加以具体说明。
(1)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有的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对学习的成功渐渐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知识反正是要忘的,早记早忘,不如在考试前突击记忆。可是到了临考前,由于要记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时又记不过来,心里很烦恼。还有的学生认为,理解了的知识自然就会记住,可事实上,明明理解了的知识,却也忘记了,到运用时不知所措。
其实,人的头脑在记忆方面,既不像计算机那样忠实,也不像笔记本那样可靠,一个人对感知过的事物总是会忘记的。
遗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科学实验表明,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可见,问题不在于会不会忘记,而在于怎样和遗忘现象做斗争,使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牢固地保存在头脑中,以便在应用时能随时取用。
怎样才能使知识很好地保存在头脑中呢?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而系统复习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联系,以防止它的“消退”。
在系统复习时,要重新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使这些知识在头脑中再一次出现。例如,要回忆每一个概念是怎么引出来的,概念又是怎么得出来的,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是什么,而复习一些原理公式时,要回忆这些原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些原理适用于什么范围,公式反映了哪些数量关系等等。这种回忆本身就起着强化记忆的作用,而回忆不出来的问题,又可以作为重点,再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些,无疑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复习,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理解的加深又会大大促进记忆。因为,记忆的内容已是系统化的“知识之网”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这种内在的联系,像网络那样,把记忆的内容牢牢联络起来,结果就不容易再遗忘了。
例如,学化学时,开始对质量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究竟反映了哪些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总搞不清。到系统复习时,通过比较找到了这三种浓度之间的共同点都是反映了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点在于溶质和溶液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已,有的用质量比,有的用摩尔数、当量数,有的用体积。再进而通过系统复习,找到了它们之间互相换算的途径,那么,这个浓度问题就变得很容易记了。
又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生理卫生时,开始死记八大系统的名称,经过系统复习后,认识到了八大系统和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到了八大系统的内在联系,这时会格外好记,用不着再死记硬背了。
如果一个学生能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的基础上,坚持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每个专题有复习,每门学科有总复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不仅所学知识的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为什么优秀生面对问题会迅速地把有关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把问题迅速解决呢?这是与他们坚持复习,尤其是坚持系统复习分不开的。
(2)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生病缺课,闹情绪学不下去,环境太乱分了心等等,往往使某一部分知识没有学好。由于所学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这些漏洞和欠缺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尤其是在换了学习课题后,常常被忽略,一时没有察觉到它们对学习的影响。如初二物理有漏洞和欠缺,并不太影响初三物理的学习,因为初二物理主要学的是力学,而初三物理主要学的是光学、热学和电学,这些知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果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话,那么这些漏洞和欠缺,在系统复习时就可以及时被发现和弥补。因此,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学生,很少在学习上有“欠债”现象,他们的知识是比较完整的。
不抓系统复习的学生,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学习局面呢?这些学生往往在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前,也就是总复习时,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有那么多的漏洞和欠缺。总复习本来就已经够紧张了,还要再补课,结果使总复习的效果大受影响。
学习上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要么在预习时还,要么在系统复习时还,这都是上策,而拖到总复习时算总账,实在是下策。可以这么说,在总复习之前,还没有还清“学习债”,在知识上还缺乏完整性的学生,是很难承受住总复习的负担的。
例如,进行化学计算的总复习,其中涉及到浓度的计算,老师一般可能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上,如果这时才发现自己还不明白什么叫摩尔,什么叫摩尔浓度,什么叫当量,什么叫当量浓度,那就被动了,就会造成上课听不懂、课下没时间补的局面。总复习时如果各学科同时出现了上述现象,就有可能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
可见,平时主动抓紧系统复习,及时查漏补缺,早日使知识完整化是多么重要。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这可以说是系统复习给学习带来的最大好处了。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或者说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是由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平时,通过分学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只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联系和区别,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就要依靠系统复习。
如果把知识系统比喻为“知识大厦”,把概念、原理比喻为建筑的“原材料”,那么平时学习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就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系统复习就是利用这些“原材料”建造“知识大厦”的过程。
建造“知识大厦”时,应当考虑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些“原材料”有机地组建起来,建成“知识大厦”。老师在系统复习时,经常说要把学过的知识串一串,或者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实际上就是指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可说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或者说是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
知识系统化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应有的位置上去。不通过系统复习,就很难达到这种从全局上把握具体概念和原理的境界,所学的知识就将是支离破碎的、孤立的或杂乱堆积式的,这种无序的知识结构,显然与它所反映的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不相符合的。
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
经过系统复习,可能用几页纸就把一本书的要点整理出来了,而一个专题可能只需要一张图表就够了。经过系统复习后所产生的复习纲要、系统表、示意图、比较表等,往往集中反映了各种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知识的骨架,抓住了它,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三,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新的概念、新的原理,一旦纳入了知识的系统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时,就和旧知识建立了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建立,就难忘记,因为新知识和系统知识挂上了钩。
如果你系统复习了“光”的初步知识,再来回忆,在你的头脑中就好像出现了一张“知识网”,这张“网”,把知识的要点,各种现象,各个概念,以及原理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展现了出来。这时,你会感到知识的掌握比过去清楚多了,还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要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的思维,要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知道,科学的思考会大大加快组建“知识大厦”的速度。
(4)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大家知道,在重大考试中的题目多是综合性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多是综合性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应用综合性的系统化知识才行。在系统复习的后期,通过做适量的综合题目,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知识系统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进程。经过系统复习时的综合练习,应用系统化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加强,使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复习的程序
系统复习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1)阅读
就是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看笔记、看作业和试卷等。通过阅读使掌握的知识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弄懂,发现了没有记住的知识,要想办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围绕课题这个中心,着重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
②阅读前,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先自己考考自己,看看独立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拿张草稿纸,在上面把回忆的线索写出来。如果坚持把回忆和阅读结合起来,并坚持多思考,阅读时就会更加专心。
③阅读速度要根据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来决定,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学得较好的部分,就可以很快地过一下;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则要多花点时间,并留下记号,以便在以后学习时提醒自己。
④在回忆、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要随时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思考成果用笔记形式固定下来。有了好的想法要随时记下来,作为下一步整理复习笔记的原始材料。因为系统复习的过程比较长,好的想法不随时记下来,复习到后面就可能把前面的忘了,这很可惜。
总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俯而读,仰而思”,并以思考为主,阅读和回忆都是为了促进思考,至于下一步制作的复习笔记,就是这一阶段思考的成果。
(2)整理
指整理出系统复习的笔记。
通过艰苦的思考,终于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应当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并及时用复习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使这些思考的成果,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再复习时,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以这高水平为起点,可再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这样,复习笔记变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避免学习时一次又一次地简单重复。
有了复习笔记,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不少学生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笔记;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表;把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为醒目的图示;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关系图;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就更加醒目了。
有了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整理的,印象深刻,所以是一份极难得的“备忘录”。
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就会更加专心。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之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整理复习笔记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复习笔记要能反映知识的系统,应重点把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复习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知识之网”展现出来。
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千万不要变成课本的再版或课堂笔记的再现,不要写得密密麻麻一大片。
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有个人的特点,自己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上要简单些,甚至只有一两个字表示一下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部分,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看的,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简称,使之更加好用。
复习笔记既是自己心血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取用,这比“贮存”在头脑中更可靠。经过多次使用,直到熟记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学习优秀的学生正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人,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了知识的精髓,完全离开笔记为止。
不少优秀生在考试前,翻翻平时整理好的高度浓缩而又经过升华的复习笔记就行了。他们显得很轻松,这种轻松正是平时的劳动换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考前手忙脚乱,面对一大堆书本、笔记,茫然不知所措,这与他们平时不搞系统复习,不整理笔记,只靠考前突击有密切关系,难免陷入被动的局面。
(3)练习
阅读和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深入领会和巩固的问题,当知识系统化以后还该干什么呢?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做习题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深入地读书钻研,加深领会,继而再做题,这个过程是可以不断深入进行的。不少学生自认为复习得挺好,可是一做题,就知道自己的肤浅了,从而促进了对问题的钻研。
在系统复习时,适当做点习题,可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每做好一道题之后,要注意回味一下,整理出解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划分好题目的类型等,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当然,在练习后,还要认真地把自己曾做过的与专题有关的全部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这项工作在系统复习的后期进行为好,整理后再做有关习题,会感到容易得多。
(4)熟练
熟练指的是记忆、表达和解题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就需要按照记忆规律反复记忆,认真练习。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典型的习题要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现在的重大考试,题量都比较大,如果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在考场上就往往完不成任务。因此,对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不仅要弄懂,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会运用;不仅要会运用,还要能熟练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当然,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对熟练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律简单地理解为背得熟,解题快。实验学科的动手操作,也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系统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系统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课题进行
系统复习之前,首先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系统复习的课题。
有的学生在复习时,缺乏明确的中心,仍然像看小说似地按章节阅读,重复着初次学习的老路。要知道,章节的排列顺序是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的接受能力而定的,学完一遍后,再复习时就不应当重走老路,而应当改为围绕专题阅读了。如果还按章节阅读,最多只能起到熟悉作用,有时反而还会把知识的系统打乱,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因此,在系统复习时,应当翻翻书本的目录,按照专题把有关的章节加以归类,然后再围绕专题阅读有关章节,这样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在自己选择系统复习的专题时,应尽量先选择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专题,这样,不仅可以完成系统复习的任务,还可以促进新课的学习。
(2)要搞好平时的学习
从系统复习的角度来看,平时学习概念、原理正是在为系统复习准备“原材料”,而系统复习又正是用这些“原材料”来组建“知识大厦”。如果平时“建筑材料”没有准备好,那么“知识大厦”在系统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平时学习是搞好系统复习的基础,系统复习是平时学习的巩固和深入,两者不可分割。在这一点上,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跳跃。
有的学生计划搞一次系统复习,可是进展极为缓慢,分析一下原因,发现主要耽误在对概念和原理的领会上了。从表面上看,此时是在进行系统复习,实质上是在进行补习,复习变成了补习,难怪进展缓慢。所以,一定要抓好平时的学习,不要把对概念、原理的领会,放到系统复习时进行,必须在平时就把这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好,因为系统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各种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或者说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绝不是从头再补习这些概念和原理。
(3)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在系统复习时,要加工整理较多的知识,要读、要想、要写、要查材料、要设计复习笔记等等,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特别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环境,以保证系统复习的顺利进行。
好的学习环境是要努力去寻找或创造的,不要安于不良的学习环境,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能促使自己专心搞系统复习的环境之中。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仍然坚持到学校学习,问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他们说,在家里一个人学习,往往管不住自己,一会儿想吃东西,一会儿想躺一会儿,学习效率很低,在学校里学习,虽然物质条件差点,可是有学习的气氛,比在家里学习时效率高多了。一个学生如果明明知道学习环境不好,明明知道自己缺乏自控力,那就该当机立断,迅速离开这种环境,在这时游移就意味着失败。
系统复习需要用比较长的学习时间才能完成,可是平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集中时间怎么办呢?在确定专题之后,可以采用“分散时间集中使用法”来解决。例如,为了把初中物理的“热学”复习一下,不妨把一周的“自由时间”全部集中起来复习“热学”,这样就能够收到好效果。所谓自由时间,就是每天完成了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时间上虽然是分散的,但学习的内容却是专一的,这样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取得好的效果。
(4)做好系统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复习的课题确定以后,就要利用平时的零星时间,把与这个课题有关的教科书、笔记、作业、试卷、参考书等,一一找出来,准备好,不妨把它们集中到一个旧书包中,在系统复习时,拿出来就可以用了,这样可以迅速进入复习状态。
例如,有的学生计划星期日抽出半天时间复习力学专题,可是到了星期日,为了找初中第一册物理书就费了很多时间,至于找作业、试卷、笔记,那就更费时间了,结果,因找这些学习材料,不仅浪费了完整的复习时间,而且搞得心烦意乱,破坏了学习情绪,直接影响了系统复习的效果。如果在星期日之前,利用每天放学后的零星时间,耐心地找找这些材料,为星期日的系统复习做好物质准备,上述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5)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深入钻研
不少学生都进行系统复习,但效果大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系统复习时能否善于发现问题和深入钻研,如果仅仅读一读书,背一背定义、定理和公式,然后再做点习题,那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复习难免形成“走过场”,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系统复习的全过程中,还要多动脑筋,不断地发现问题,深入钻研。
读书时,要先回忆一下,看看自己对概念、原理掌握得如何,哪儿还掌握得不好,原因是什么,看作业、试卷时,要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有时间的话,先不看答案,而把每道题的解法在头脑中先过一遍,再去看现成的答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自己去比较一下,找出异同点,对各原理的推导过程要认真思考一遍,搞清原理的适用范围,还要想一想,如果条件发生变化,这些原理还能不能成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总之,一定要开动脑筋,善于抓住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这样的系统复习,才能从新的角度,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不抓住问题进行深入钻研,难免在系统复习之后,还仍然是:“一看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果在充分独立思考之后,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就应当向老师请教,跟同学座谈,以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系统复习后,也可以把自己的复习成果和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可以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