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称“圆寂”是指什么?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圆寂,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圆寂,梵语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圆寂,梵语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展开全部
佛教所称“圆寂”是指什么? 佛门中人去世 什么是圆寂?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只要把三种烦恼,见思烦恼,法烦恼,无明烦恼灭尽,自性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自然现前,这是德;灭妄想分别执着三种烦恼,谓之“功”,这是功夫。这三种烦恼灭了,所得到的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圆满的功德,称这为圆寂。 现在很多人把“圆寂”错用了,出家人死了都称“圆寂”。如果认为死了就圆寂,就入大般涅盘,那我们都不需要修行,就会入大般涅盘,这个意思搞错了。入大般涅盘的人,不一定是死了,活着时候入。唐朝的惠能大师,他要不入大般涅盘,五祖忍和尚就不会把法传给他。大般涅盘在中国俗称作“得道”,修行正果、得道的意思。 所以,出家人死了,不说死了,都说是圆寂,意思就是称赞他们,像佛菩萨一样的涅盘了。涅盘,是梵语。完全说起来,是摩诃般若涅盘。翻译成中国文,是大灭度。灭,是灭生死。度,是度众生。佛菩萨在各界度众生,等到有缘末佛菩萨的相,也自然不现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说佛菩萨涅盘了,就是这个意思。涅字,又可以当做不灭的解释,所以涅盘两个字,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了脱生死。还有一种解释,涅盘翻译成中国文是圆寂。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盘”或“涅盘”。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问:先生云:三教一理,极荷开发。但释氏涅槃,道家脱胎,似有不同处?
曰:涅槃与脱胎,只是一个道理。脱胎者,脱去凡胎也,岂非涅槃乎?如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即抱本归虚,与释氏归空一理,无差别也。
又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且如佛云"真空",儒曰"无为",道曰"自然",皆抱本还元,与太虚同体也.执著之徒,畴克知此一贯之道哉?
请问:佛家舍利与道家金丹是同是异?师曰:佛家以见性为宗,精气非其所事事也。万物有生有灭,而性无生无灭。涅槃之后,此物固是圆明,超出三界之外,永免六道轮回,所余精气结为舍利,时放光明,忽隐忽现,佛之神通,大抵如此。夫佛既涅槃,遗下精气乃无知之物,何分隐见,谁放光明?吁,乌得言无知也!虽然,亦何得言有知也!譬如明珠放光,谁为为之?珠生于蚌,蚌之精华结而成珠,珠既出蚌,与灵性别矣,而圆明如月,由其精气在是也。人身精气神原是一非二,佛家独要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独提出来,余下精气交结成形,然其诸漏已尽,百结俱销,则其精为元精,气为元气,虽不比神之洞明普照,然亦故是灵物,故光明隐见,变化不常,此其理也。而其所见之色各有不同者,世间宝物数种,光彩陆离,随其质性;精气,人身之宝物也,身具五行,故有五色,故舍利所见之色不同。由此道以推之,佛家之所谓不生不灭者,神也,即性也;其舍利,精气也,命也。彼修性而不修命,故灭度之后,神升于虚,而精气留于世也。
若吾道家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浑合为珠,周天火候孕成一个轻如片云、娇如处女、与吾一般的孩子,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不可分也。或曰:修仙之士,亦有坐化的,流出舍利,既是性命双修,何得复有舍利?吾应之曰:若因有舍利,其所修者,必是佛而非仙,详于性而略于命者也。性命双修之士,将此身精气神团结得干干净净,骨血皆化,毛窍皆虚,血如白膏,体若纤云,赤如日,热如火,贯通百体四肢之间,照耀于虚无朗净之境,故能升沉变化,随意圆通。释、道之不同若此。至若性体本空,六根常寂,不以有物累无物,始能以无物照有物,慧炬无方,真如永湛,则又同。
修持之要,千圣万真,总归寂灭。学道而不至于寂灭,未有能度劫者也。然而仙佛有分,于炼性炼炁之间耳。佛家重炼性,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此谓性长生。仙家重炼炁,淘出纯阳之体,金光法界,自我为之,此谓炁长生。究竟到得无上之根源,就是炁也是性,长生也是寂灭。何也?此炁若是阴阳五行之气,是有形有质之物,以如是生,亦以如是死,以此为人,亦以此为鬼。至若仙家所炼之炁,盖有超出于五行之外者。约而言之,总是元始以来一点灵光浑融周遍太和,至真之物,而实无有物也。既无有物,则更有何劫之可度?而世之学仙者,妄意推测,以为仙人是享福受用一班快活的人。夫有福可享,则便有罪可遭;既有快活,则便有愁苦。二者乘除之数,相对之理也。而世人愚痴,作此等见,是与贪嗔痴三种妄心一也。以此学道,去道远矣。
曰:涅槃与脱胎,只是一个道理。脱胎者,脱去凡胎也,岂非涅槃乎?如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即抱本归虚,与释氏归空一理,无差别也。
又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且如佛云"真空",儒曰"无为",道曰"自然",皆抱本还元,与太虚同体也.执著之徒,畴克知此一贯之道哉?
请问:佛家舍利与道家金丹是同是异?师曰:佛家以见性为宗,精气非其所事事也。万物有生有灭,而性无生无灭。涅槃之后,此物固是圆明,超出三界之外,永免六道轮回,所余精气结为舍利,时放光明,忽隐忽现,佛之神通,大抵如此。夫佛既涅槃,遗下精气乃无知之物,何分隐见,谁放光明?吁,乌得言无知也!虽然,亦何得言有知也!譬如明珠放光,谁为为之?珠生于蚌,蚌之精华结而成珠,珠既出蚌,与灵性别矣,而圆明如月,由其精气在是也。人身精气神原是一非二,佛家独要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独提出来,余下精气交结成形,然其诸漏已尽,百结俱销,则其精为元精,气为元气,虽不比神之洞明普照,然亦故是灵物,故光明隐见,变化不常,此其理也。而其所见之色各有不同者,世间宝物数种,光彩陆离,随其质性;精气,人身之宝物也,身具五行,故有五色,故舍利所见之色不同。由此道以推之,佛家之所谓不生不灭者,神也,即性也;其舍利,精气也,命也。彼修性而不修命,故灭度之后,神升于虚,而精气留于世也。
若吾道家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浑合为珠,周天火候孕成一个轻如片云、娇如处女、与吾一般的孩子,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不可分也。或曰:修仙之士,亦有坐化的,流出舍利,既是性命双修,何得复有舍利?吾应之曰:若因有舍利,其所修者,必是佛而非仙,详于性而略于命者也。性命双修之士,将此身精气神团结得干干净净,骨血皆化,毛窍皆虚,血如白膏,体若纤云,赤如日,热如火,贯通百体四肢之间,照耀于虚无朗净之境,故能升沉变化,随意圆通。释、道之不同若此。至若性体本空,六根常寂,不以有物累无物,始能以无物照有物,慧炬无方,真如永湛,则又同。
修持之要,千圣万真,总归寂灭。学道而不至于寂灭,未有能度劫者也。然而仙佛有分,于炼性炼炁之间耳。佛家重炼性,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此谓性长生。仙家重炼炁,淘出纯阳之体,金光法界,自我为之,此谓炁长生。究竟到得无上之根源,就是炁也是性,长生也是寂灭。何也?此炁若是阴阳五行之气,是有形有质之物,以如是生,亦以如是死,以此为人,亦以此为鬼。至若仙家所炼之炁,盖有超出于五行之外者。约而言之,总是元始以来一点灵光浑融周遍太和,至真之物,而实无有物也。既无有物,则更有何劫之可度?而世之学仙者,妄意推测,以为仙人是享福受用一班快活的人。夫有福可享,则便有罪可遭;既有快活,则便有愁苦。二者乘除之数,相对之理也。而世人愚痴,作此等见,是与贪嗔痴三种妄心一也。以此学道,去道远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