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韩,三家为什么要分晋?强大一点的国家不好吗?三家分晋的过程?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0
展开全部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卿大夫家族控制了晋国的政局。经过不断吞并,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韩、魏、赵、范、智、中行6家最大的宗族,称为六卿。代表新兴势力的六卿同晋国旧贵族进行了激烈斗争,旧贵族日趋没落。六卿各自采取革新措施,以期发展实力。韩、赵、魏的改革尤为彻底。后来赵又灭范氏、中行氏,迫使他们逃出晋国。春秋末年,智氏最强,赵联合韩、魏消灭智氏。晋长期的卿大夫兼并战争告一段落,三家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晋静公,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解题过程]
三家分晋的原因:
1、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是统治阶级内部,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问题。
2、从物质基础上说,这是因为以公卿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经济势力超过了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经济三家分晋的偶然性
三家分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第一次打破了我国历史上曾经非常森严的诸侯与大夫的界限(田氏代齐尚在其后),而这甚至可以看作是后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先声。所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的时候把它作为记事的开始。对于这么强大一个国家一分为三,最后在战国时代内耗不止,最后分别为强秦所灭,我一直很不甘心,经常在想历史有没有给过晋国不分裂的机会呢?现在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解释一下,这里说的偶然性指的是晋国最后有可能像齐国那样被一家贵族所独占,而不是像历史事实那样由三家瓜分。晋国公室为异姓贵族所取代那是必然的。
在赵氏说服韩、魏两家反戈,灭掉智氏之后,三家分晋的局面就基本已经形成了。在此之前,根据晋国形势的发展,当时各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出了晋国最后落入异姓贵族之手的结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出访晋国,对赵文子(赵武)、韩宣子(韩起)、魏献子(魏舒)说:“晋国其萃于三族乎!”同时又劝晋国的公室支庶,谨守礼仪的叔向“必思自免于难”。不过《左传》中的预言多是根据后来的事实附会的,因此,当时的人时候真的就认为晋国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还不能肯定。正好,除了《左传》的记载,考古工作者还从地下发现了关于晋国的结局的预言,而预言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孙武。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吴问》的竹简,其中就有吴王阖庐与孙武关于晋国形势的对话。
“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
行是先亡。’‘孰为之次?’‘知是为次。’‘孰为之次?’‘韩、魏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
……”
省略号所省掉的,是孙武对六卿所实行的田赋制度的分析。他认为赵氏所实行的制度是最宽松的,最能争取民心,所以他预言赵氏如果不改变其制度的话,最后可以独吞晋国。此预言不见于传世文献,是从地下出土的文献上得到的。其来源是西汉墓埋藏的竹简,文中记载的预言又与后来的事实不完全相符,看来可能没有经过后人的修改。这么说,当时人就有认为晋国最后像齐国一样被一家异姓贵族所代替的看法。按照诸侯国内卿大夫纷争的一般规律,赵、韩、魏三家中有一家逐渐强大而吃掉另外两家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赵、韩、魏联合灭智氏以后和平共处,最后大家一起瓜分了晋国做了诸侯。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据我分析,赵氏之所以没有像孙武预言的那样独霸晋国,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外部原因是赵氏在六卿的相互争斗中始终处于旋涡的中心,先是和范氏、中行氏失和而大战一场,差点连赵简子(赵鞅)的正卿都丢掉了。然后又是赵襄子(赵无恤)与智氏对着干,被智氏联合韩、魏一顿暴打,要不是张孟谈看出智氏与韩、魏之间的矛盾,说反了韩、魏,反灭了智氏,赵氏怕是就要被灭族了。经过这几次折腾,赵氏的力量被削弱了很多,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元气。这个时候,韩、魏两家又没有主动找赵氏的麻烦,所以,三家就没有相互攻击。当然这也应该和三家历来比较和睦有关系。韩氏一向都是与赵氏交好的,魏氏与赵氏也没什么矛盾,或许三家有默契也不是不可能的。从内部因素看,三家灭智的时候,赵氏是赵襄子当家。赵襄子是赵简子的庶子,其母是狄女,他在赵简子诸子中地位最低,以其有才,故被赵简子立为继承人。在宗法制盛行的当时,加上华夷之别,赵襄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肯定是很不稳定的,他最后不能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而立其长兄伯鲁之子,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支配地位,赵襄子肯定要花一番工夫,他当然没有精力再去同时与韩、魏两家争斗,那两家没来找赵氏的麻烦他就应该很满足了。另外,赵氏在大战之后为了迅速恢复,可能改变了以前比较宽松的税赋制度,已经不具备孙武所说的“毋失其故法”的前提条件,所以孙武的预言也就无从实现了。以上就是我对晋国没有归于一家而被三家瓜分的原因的一点看法。
最后谈谈三家分晋对后来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晋国在春秋中后期一直是第一号的强国,可以说是“一极独大”,非但在中原诸国没有国家可以挑战晋国的这个地位,就是南方的楚国也落在了下风。如果晋国不分裂,作为一个强国堵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恐怕秦国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而且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趋向看,中原小国最后的结局肯定是被晋国兼并,其他二流强国基本没有插手的机会,这也算是符合“马太效应”吧。也许大家要说,战国时国家发展的前景在于变法,而不在于国家原来的强弱。那么我们又来看看当时变法的情况。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变法,最早的是魏国的李悝主持的变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魏惠王在战国初期称霸的局面。可以说,三晋的变法是走在了各国的前列的。而变法的著名人物,特别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都是出自三晋的。而且晋国在春秋时期就以能变法而闻名,这也是晋国在春秋时能称霸的原因。晋国的异姓贵族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也有变法的传统,因此,如果不是三晋经常相互攻伐而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作为一个整体的晋国在战国时期应该发展成一个超级强国,并可能成为统一中国事业的完成者。而最有可能成为统一的晋国的继承者的赵国在战国时期也一直很强,虽然没有像秦、齐、楚那样成为统一全国的时代开创者的有力人选,但是也有“胡服骑射”那样的创举,而且是战国后期可以与秦国对抗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但是赵国的领土过于偏北,中原的先进思想不能及时传入,终于在政治经济上落后了。晋国的分裂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秦国,只可惜中国文化传承由此而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匿名用户
2013-08-20
展开全部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 三家分晋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 三家示意图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0
展开全部
人都有私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