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杂音是怎么回事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扰逗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因心血管结构异常或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引起湍流而产生的声音,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及振幅均不同的振动。杂音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也可见于正常人。
心脏或大血管内血流加速(如运动后,贫血时),血液从狭窄处流到宽大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致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液逆流(如瓣膜关闭不全),血液流经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又如动脉瘤中血液自正常血管流入扩大的部分)或血液中有能自由震动的薄片状物(如心脏内乳头肌断裂,扰动血液使发生漩涡),发生湍流从而振动心血管壁,产生杂音(图1)。杂音可与心音完全分开,亦可与之连续,甚至完全掩盖心音。杂音可用听诊器听到,亦可用心音图记录,在心音图上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不一,振幅不同的混合性振动。杂音可见于正常人(良性杂音,如儿童及青年、运动后、妊娠时),亦见于心脏血管病及其他疾病(如发热时血流加快,产生激流及漩涡)。杂音可根据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杂音。功能性杂音发生于无器质性改变的心脏。可为生理性,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如贫血、发热)。器质性杂音往往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解剖学改变(如瓣膜口狭窄、异常通道)及推断病因(如风湿性、先天性、梅毒性)。但有些器质性心脏病并无杂音。从出现时间上杂音可分为收缩期杂音(生理性杂音均在收缩期,但收缩期杂音可为病理性)、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及连续性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瘤)。收缩、缩舒张期杂音又可分为早、中、晚期。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
杂音发生机制[1]
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即使没有瓣膜病变或狭窄的情况下,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流速度加快也可出现杂音或者原有的杂音增强。
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大血管狭窄处(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肺动脉或主动脉)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这是形成杂音的原因之一。
3、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这也是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腱索、乳头肌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血流自正常的动脉管腔流经扩张的部位时,可产生漩涡而引起杂音。[1]
注意事项
分析心脏杂音时应注意下列方面:
①杂音出现的时间。收缩晚期、全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都有让桥病理意义。
②杂音的部位和传导。不同的心脏病变,所产生的杂音各有其最响的部位和传导范围,这与病变位置、血流方向及将杂音传到体表的介质性质有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在心尖部最响,一般很少传导。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在心尖部最响,向腋下传导。
③杂音的强度。听诊时收缩期杂音可分为四级或六级(如下表[1]),临床上较多使用六级分法。一级杂音无重要意义,正常人在主动脉瓣区及心尖部亦可听到。但三级以上杂音多表示心脏血管有器质性病变如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发热等。心音图中常以心尖部S1主波的振幅为标准,杂音振幅≥S1振幅称为显著,<1/3S1振幅称为轻度,等于1/2S1称为中度,仅有微弱振动者称为很弱。
级别
响度
听诊特点
1
最轻
很弱,且所占时间很短,须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2
轻度
弱,但较易听到。
3
中度
较响亮,容易听到。
4
响亮
杂音响亮。
5
很响
更响亮,且向四周甚至背部传导,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则听不到。
6
最响缓滑卖
极响震耳,甚至听诊器距胸壁一定距离也可听到。
④杂音频率。频率与压差及流速成正比而与流量成反比。高频杂音频率120Hz以上,中频杂音60~120Hz,低频杂音30~60Hz。高频为主的杂音听诊为吹风样,以低频为主的杂音听诊呈隆隆样。
⑤心音图上杂音的形态。与产生杂音的病理基础有关,有一贯型、递增型、递减型、菱型、连续型、不规则型、音乐型等(图2)。
⑥呼吸、体位、瓦尔萨尔瓦氏动作(紧闭声门后用力呼气)、运动、心动周期长度改变及某些影响血液动力学的药物的影响。一般卧位时较坐位、站位清晰,运动后及使血流加快后杂音强度增大。有时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在一般体位不易听到,转到左侧卧位,尤其是刚转体位后 6~10次心跳方能听到。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杂音于吸气时加强,生理性收缩期杂音可于吸气时消失。
①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多在心尖部或肺动脉瓣区听到或录到。运动、情绪激动或心动过速时易出现或使杂音增强。听诊为柔和吹风样。生理性(良性)杂音均为收缩期杂音,多发生于收缩中期,多在肺动脉瓣区(有时在心尖区)听到,较局限,多在三级以下,音调柔和,卧位时易听到,呼气末清晰。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为喷射性杂音(心室收缩期的快速排空期血液冲入肺动脉及升主动脉)。妊娠、贫血、发热等时可出现功能性杂音。心音图上收缩期杂音,频率在中等以上多为递减型或菱型,振幅一般<1/3S1的振幅。有些杂音则为心外原因引起。
②器质性收缩期杂音。从发生机理可分两类。
一为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简称喷射性杂音),见于半月瓣或心室流出道狭窄,或半月瓣正常而心室喷血速度过快过多,或血液由压力高的心血管腔分流到压力低的心血管腔。主要在心底部听到或录到。 心音图特点是:杂音在S1高频成分后,与S1之间有个空隙,相当于心室等容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的菱形。半月瓣狭窄致相应心室的射血时间延长使杂音的菱峰延迟。菱峰延迟程度与瓣膜狭窄程度成正比,杂音的振幅与心室射血的平均速度呈正比。杂音的频率与杂音强度平行。一侧的喷射性杂音终于同侧半月瓣关闭音之前,但可越过对侧半月瓣关闭音。杂音在收缩期的位置、历时长短、菱峰早晚和形态也与心室射血量、喷射开始时间、射血期长短和射血期瞬间血流变化等有关系。常见于肺动脉瓣狭窄(PS)等。 二为收缩期反流性杂音。是血液从高压心腔经异常通路反流到低压心腔所产生的杂音,亦称回流性杂音。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其心音图特点为杂音呈一贯型或递增型或递减型的变异,在S1后即开始,常掩盖S1;历时长,多占全收缩期,频率高。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在心尖及心尖区以外最响,亦可传到左肩胛下角处)出现于收缩早期,或占据大部分收缩期。强度在2~3级以上,音调高,粗糙,吹嘘性或乐性,心音图上可有多种形态。室间隔缺损杂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最响。
5分类
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乳头肌功能不全或键索断裂、(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发性腹索断裂、瓣膜松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仅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高原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类癌综合征。左,已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Austin-Flint 杂音、左房部液瘤二尖瓣较大的赘生物或血栓、缩窄性心包炎、Hurler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Lutembacher综合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扩张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上狭窄综合征、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Ebstein畸形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颈动脉杂音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动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致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高位室间隔缺损致主动脉瓣脱垂、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非病理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狭窄或漏斗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一右房通道。
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肺动脉瓣收缩期杂音风湿性肺动脉瓣炎、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动内膜炎、先天性肺动脉口狭窄、肺动脉与分支狭窄Fallot四联症、Lutembacner综合征、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症(Eisemmenger综合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颈动脉杂音。
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肺动脉炎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狭窄手术后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Granam-stell杂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左一右分流)先天性肺动脉瘤、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
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三尖瓣炎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乳头肌功能不全瓣膜松弛。电高辐射损伤、Ebstein畸形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室明显扩大、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左一右分流(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引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三尖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三尖瓣炎风湿性三尖瓣狭窄、霉菌感染性。动内膜炎先天性三尖瓣狭窄、右房部液瘤、二尖瓣狭窄致右室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反流、房间隔缺损大量左十右分流、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
心底部连续性杂音
静脉营营音动脉导管未闭、主一肺动脉隔缺损。肺动静脉瘦王动脉窦动脉瘤破人右心室(房)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瘦、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闭锁、胸腔内动脉吻合术后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
其他部位杂音
①头部听诊:良性头部杂音眼球杂音;
②颈部听诊:颈静脉营营音、锁骨下动脉杂音。甲状腺杂音锁骨上动脉杂音;
③胸背部杂音:胸膜粘连性杂音、乳房杂音;
④腹部血管性杂音:肝区动脉杂音、肝区静脉杂音肾动脉狭窄产生的杂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杂音、来源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杂音妊娠杂音、脊肋角血管杂音;
⑤四肢听诊:动静脉瘦、动脉瘤血管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因心血管结构异常或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引起湍流而产生的声音,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及振幅均不同的振动。杂音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也可见于正常人。
心脏或大血管内血流加速(如运动后,贫血时),血液从狭窄处流到宽大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致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液逆流(如瓣膜关闭不全),血液流经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又如动脉瘤中血液自正常血管流入扩大的部分)或血液中有能自由震动的薄片状物(如心脏内乳头肌断裂,扰动血液使发生漩涡),发生湍流从而振动心血管壁,产生杂音(图1)。杂音可与心音完全分开,亦可与之连续,甚至完全掩盖心音。杂音可用听诊器听到,亦可用心音图记录,在心音图上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不一,振幅不同的混合性振动。杂音可见于正常人(良性杂音,如儿童及青年、运动后、妊娠时),亦见于心脏血管病及其他疾病(如发热时血流加快,产生激流及漩涡)。杂音可根据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杂音。功能性杂音发生于无器质性改变的心脏。可为生理性,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如贫血、发热)。器质性杂音往往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解剖学改变(如瓣膜口狭窄、异常通道)及推断病因(如风湿性、先天性、梅毒性)。但有些器质性心脏病并无杂音。从出现时间上杂音可分为收缩期杂音(生理性杂音均在收缩期,但收缩期杂音可为病理性)、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及连续性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瘤)。收缩、缩舒张期杂音又可分为早、中、晚期。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
杂音发生机制[1]
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即使没有瓣膜病变或狭窄的情况下,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流速度加快也可出现杂音或者原有的杂音增强。
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大血管狭窄处(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肺动脉或主动脉)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这是形成杂音的原因之一。
3、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这也是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腱索、乳头肌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血流自正常的动脉管腔流经扩张的部位时,可产生漩涡而引起杂音。[1]
注意事项
分析心脏杂音时应注意下列方面:
①杂音出现的时间。收缩晚期、全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都有让桥病理意义。
②杂音的部位和传导。不同的心脏病变,所产生的杂音各有其最响的部位和传导范围,这与病变位置、血流方向及将杂音传到体表的介质性质有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在心尖部最响,一般很少传导。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在心尖部最响,向腋下传导。
③杂音的强度。听诊时收缩期杂音可分为四级或六级(如下表[1]),临床上较多使用六级分法。一级杂音无重要意义,正常人在主动脉瓣区及心尖部亦可听到。但三级以上杂音多表示心脏血管有器质性病变如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发热等。心音图中常以心尖部S1主波的振幅为标准,杂音振幅≥S1振幅称为显著,<1/3S1振幅称为轻度,等于1/2S1称为中度,仅有微弱振动者称为很弱。
级别
响度
听诊特点
1
最轻
很弱,且所占时间很短,须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2
轻度
弱,但较易听到。
3
中度
较响亮,容易听到。
4
响亮
杂音响亮。
5
很响
更响亮,且向四周甚至背部传导,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则听不到。
6
最响缓滑卖
极响震耳,甚至听诊器距胸壁一定距离也可听到。
④杂音频率。频率与压差及流速成正比而与流量成反比。高频杂音频率120Hz以上,中频杂音60~120Hz,低频杂音30~60Hz。高频为主的杂音听诊为吹风样,以低频为主的杂音听诊呈隆隆样。
⑤心音图上杂音的形态。与产生杂音的病理基础有关,有一贯型、递增型、递减型、菱型、连续型、不规则型、音乐型等(图2)。
⑥呼吸、体位、瓦尔萨尔瓦氏动作(紧闭声门后用力呼气)、运动、心动周期长度改变及某些影响血液动力学的药物的影响。一般卧位时较坐位、站位清晰,运动后及使血流加快后杂音强度增大。有时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在一般体位不易听到,转到左侧卧位,尤其是刚转体位后 6~10次心跳方能听到。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杂音于吸气时加强,生理性收缩期杂音可于吸气时消失。
①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多在心尖部或肺动脉瓣区听到或录到。运动、情绪激动或心动过速时易出现或使杂音增强。听诊为柔和吹风样。生理性(良性)杂音均为收缩期杂音,多发生于收缩中期,多在肺动脉瓣区(有时在心尖区)听到,较局限,多在三级以下,音调柔和,卧位时易听到,呼气末清晰。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为喷射性杂音(心室收缩期的快速排空期血液冲入肺动脉及升主动脉)。妊娠、贫血、发热等时可出现功能性杂音。心音图上收缩期杂音,频率在中等以上多为递减型或菱型,振幅一般<1/3S1的振幅。有些杂音则为心外原因引起。
②器质性收缩期杂音。从发生机理可分两类。
一为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简称喷射性杂音),见于半月瓣或心室流出道狭窄,或半月瓣正常而心室喷血速度过快过多,或血液由压力高的心血管腔分流到压力低的心血管腔。主要在心底部听到或录到。 心音图特点是:杂音在S1高频成分后,与S1之间有个空隙,相当于心室等容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的菱形。半月瓣狭窄致相应心室的射血时间延长使杂音的菱峰延迟。菱峰延迟程度与瓣膜狭窄程度成正比,杂音的振幅与心室射血的平均速度呈正比。杂音的频率与杂音强度平行。一侧的喷射性杂音终于同侧半月瓣关闭音之前,但可越过对侧半月瓣关闭音。杂音在收缩期的位置、历时长短、菱峰早晚和形态也与心室射血量、喷射开始时间、射血期长短和射血期瞬间血流变化等有关系。常见于肺动脉瓣狭窄(PS)等。 二为收缩期反流性杂音。是血液从高压心腔经异常通路反流到低压心腔所产生的杂音,亦称回流性杂音。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其心音图特点为杂音呈一贯型或递增型或递减型的变异,在S1后即开始,常掩盖S1;历时长,多占全收缩期,频率高。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在心尖及心尖区以外最响,亦可传到左肩胛下角处)出现于收缩早期,或占据大部分收缩期。强度在2~3级以上,音调高,粗糙,吹嘘性或乐性,心音图上可有多种形态。室间隔缺损杂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最响。
5分类
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乳头肌功能不全或键索断裂、(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发性腹索断裂、瓣膜松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仅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高原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类癌综合征。左,已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Austin-Flint 杂音、左房部液瘤二尖瓣较大的赘生物或血栓、缩窄性心包炎、Hurler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Lutembacher综合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扩张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上狭窄综合征、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Ebstein畸形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颈动脉杂音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动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致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高位室间隔缺损致主动脉瓣脱垂、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非病理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狭窄或漏斗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一右房通道。
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肺动脉瓣收缩期杂音风湿性肺动脉瓣炎、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动内膜炎、先天性肺动脉口狭窄、肺动脉与分支狭窄Fallot四联症、Lutembacner综合征、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症(Eisemmenger综合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颈动脉杂音。
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肺动脉炎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狭窄手术后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Granam-stell杂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左一右分流)先天性肺动脉瘤、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
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三尖瓣炎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乳头肌功能不全瓣膜松弛。电高辐射损伤、Ebstein畸形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室明显扩大、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左一右分流(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引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三尖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三尖瓣炎风湿性三尖瓣狭窄、霉菌感染性。动内膜炎先天性三尖瓣狭窄、右房部液瘤、二尖瓣狭窄致右室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反流、房间隔缺损大量左十右分流、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
心底部连续性杂音
静脉营营音动脉导管未闭、主一肺动脉隔缺损。肺动静脉瘦王动脉窦动脉瘤破人右心室(房)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瘦、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闭锁、胸腔内动脉吻合术后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
其他部位杂音
①头部听诊:良性头部杂音眼球杂音;
②颈部听诊:颈静脉营营音、锁骨下动脉杂音。甲状腺杂音锁骨上动脉杂音;
③胸背部杂音:胸膜粘连性杂音、乳房杂音;
④腹部血管性杂音:肝区动脉杂音、肝区静脉杂音肾动脉狭窄产生的杂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杂音、来源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杂音妊娠杂音、脊肋角血管杂音;
⑤四肢听诊:动静脉瘦、动脉瘤血管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推荐于2017-10-0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因心血管结构异常或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引起湍流而产生的声音,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及振幅均不同的振动。杂音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也可见于正常人。
产生:
心脏或大血管内血流加速(如运动后,贫血时),血液从狭窄处流到宽大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致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液逆流(如瓣膜关闭不全),血液流经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又如动脉瘤中血液自正常血管流入扩大的部分)或血液中有能自由震动的薄片状物(如心脏内乳头肌断裂,扰动血液使发生漩涡),发生湍流从而振动心血管壁,产生杂音(图1)。杂音可与心音完全分开,亦可与之连续,甚至完全掩盖心音。杂音可用听诊器听到,亦可用心音图记录,在心音图上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不一,振幅不同的混合性振动。杂音可见于正常人(良性杂音,如儿童及青年、运动后、妊娠时),亦见于心脏血管病及其他疾病(如发热时血流加快,产生激流及漩涡)。杂音可根据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杂音。功能性杂音发生于无器质性改变的心脏。可为生理性,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如贫血、发热)。器质性杂音往往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解剖学改变(如瓣膜口狭窄、异常通道)及推断病因(如风湿性、先天性誉罩、梅毒性)。但有些器质性心脏病并无杂音。从出现时间上杂音可分为收缩期杂音(生理性杂音均在收缩期,但收缩期杂音可为病理性)、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及连续性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瘤)。收缩、缩舒张期杂音又可分为早、中、晚期。
机制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即使没有瓣膜病变或狭窄的情况下,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流速派虚伍度加快也可出现杂音或者原有的杂音增强。
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大血管狭窄处(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肺动脉或主动脉)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这是形成杂音的原因之一。
3、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这也是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尘或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腱索、乳头肌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血流自正常的动脉管腔流经扩张的部位时,可产生漩涡而引起杂音。
因心血管结构异常或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引起湍流而产生的声音,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及振幅均不同的振动。杂音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也可见于正常人。
产生:
心脏或大血管内血流加速(如运动后,贫血时),血液从狭窄处流到宽大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致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液逆流(如瓣膜关闭不全),血液流经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又如动脉瘤中血液自正常血管流入扩大的部分)或血液中有能自由震动的薄片状物(如心脏内乳头肌断裂,扰动血液使发生漩涡),发生湍流从而振动心血管壁,产生杂音(图1)。杂音可与心音完全分开,亦可与之连续,甚至完全掩盖心音。杂音可用听诊器听到,亦可用心音图记录,在心音图上是一组历时较长,频率不一,振幅不同的混合性振动。杂音可见于正常人(良性杂音,如儿童及青年、运动后、妊娠时),亦见于心脏血管病及其他疾病(如发热时血流加快,产生激流及漩涡)。杂音可根据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杂音。功能性杂音发生于无器质性改变的心脏。可为生理性,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如贫血、发热)。器质性杂音往往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解剖学改变(如瓣膜口狭窄、异常通道)及推断病因(如风湿性、先天性誉罩、梅毒性)。但有些器质性心脏病并无杂音。从出现时间上杂音可分为收缩期杂音(生理性杂音均在收缩期,但收缩期杂音可为病理性)、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及连续性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瘤)。收缩、缩舒张期杂音又可分为早、中、晚期。
机制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即使没有瓣膜病变或狭窄的情况下,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流速派虚伍度加快也可出现杂音或者原有的杂音增强。
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大血管狭窄处(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肺动脉或主动脉)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这是形成杂音的原因之一。
3、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这也是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尘或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腱索、乳头肌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血流自正常的动脉管腔流经扩张的部位时,可产生漩涡而引起杂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