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可以通过立秋的阴历时间来区分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在阳历上立秋的时间比较固定,都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但是表现在阴历上就有可能差很多。以阴历7月为参照物,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到阴历7月,那么就称之为早立秋;反之,若已经进入到阴历7月,就称之为晚立秋。
“立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中秋季的开始”,它是农历24节气中第13个节气。通常情况下,立秋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但并不是一“立秋”天气马上就凉快了,只是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天气转凉已经是大势所趋,昼夜的温差开始加大,即使白天再热,晚上也会有了阵阵的凉意。
事实上,在立秋之后,还有“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的说法。因为每年的立秋都是在三伏天之内,只有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完全过完,天气才会正式的凉快下来。俗语中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也就是说立秋的早晚对于天气有着很大的影响。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立秋早晚与天气冷热的关系。于是大家就把目光盯在立秋在一天的早晚时间上了,认为如果在清晨立秋,天气将凉爽,傍晚立秋,天气要热。好多媒体也在宣传着这一观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节气是将地球运行轨道分成二十四份,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当地球进入立秋节气的瞬间,就是立秋的开始。立秋的计时,是和我们所在时区有关的,立秋的时间在不同时区是不一样的,怎么会影响到气侯呢? 显然结论是有问题的。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和气象知识,很多表现在民间谚语中,其正确性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上述说法实际是我们理解错了。过去人们讲日期都讲的是农历,与今天不同。早立秋、晚立秋应该指的是农历上立秋的早晚,而不是一天中的早晚。
节气表示了天气现象,直接关系到农时,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每一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时间是固定的,因为阳历是按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制定的。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是不会差的,八月份的气温也不会相差太多。但是节气在农历中却是年年变动的。今天因为贴了秋膘,酒足饭饱,格外高兴,一时兴起,拿起万年历,摘录出1935至2004年70年的立秋日期。从摘录中我发现,立秋时间最早的是1987年的闰6月14日,其次有1960年的闰6月15日、1979年的闰6月16日;立秋时间最晚的是1949年和1968年的7月14日,其次有1938年、1957年、1995年的7月13日,其余年份立秋时间都分布在6月17至7月12日之间。由此可见,立秋时间的早晚,前后能相差一个月,也就是说,在农历的同一天,可能相差两个节气。1987年闰6月14日立秋,到了7月14日已是处暑第十四天,阳历的9月6日,天气能不凉快吗?而1968年的7月14日刚刚立秋,是阳历的8月7日,天气正热呢。
一切事物都要认真分析,不能只从字面理解就下结论。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和气象知识,很多表现在民间谚语中,其正确性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上述说法实际是我们理解错了。过去人们讲日期都讲的是农历,与今天不同。早立秋、晚立秋应该指的是农历上立秋的早晚,而不是一天中的早晚。
节气表示了天气现象,直接关系到农时,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每一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时间是固定的,因为阳历是按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制定的。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是不会差的,八月份的气温也不会相差太多。但是节气在农历中却是年年变动的。今天因为贴了秋膘,酒足饭饱,格外高兴,一时兴起,拿起万年历,摘录出1935至2004年70年的立秋日期。从摘录中我发现,立秋时间最早的是1987年的闰6月14日,其次有1960年的闰6月15日、1979年的闰6月16日;立秋时间最晚的是1949年和1968年的7月14日,其次有1938年、1957年、1995年的7月13日,其余年份立秋时间都分布在6月17至7月12日之间。由此可见,立秋时间的早晚,前后能相差一个月,也就是说,在农历的同一天,可能相差两个节气。1987年闰6月14日立秋,到了7月14日已是处暑第十四天,阳历的9月6日,天气能不凉快吗?而1968年的7月14日刚刚立秋,是阳历的8月7日,天气正热呢。
一切事物都要认真分析,不能只从字面理解就下结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2
展开全部
大哥 看中国的日历啊 上面都写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