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为什么设定26度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
对于不同的人,这个舒适环境的温度也是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的舒蔽谈适温度基本上都是集中在18-24℃之间。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温度附近才是人体的舒适温度呢?又是怎么算的?
人体的舒适温度的计算
舒适温度,是指某一环境在给定人体活动量、衣着热阻值及环境温度的条件下满足舒适要求的当量温度。
舒适温度是人体感觉最舒适,人体表面热负荷为零时根据范格热方程计算出气流精致的均匀空间温度。
具体的原理是这样的: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正常体温的维持实际是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在体内温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即人体必须同周围环境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平衡,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行为活动。
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人体的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会世铅产生较大的影响宏返碰,因此,为了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良好的人机功效,人体在进行自身的生理调节之外,要维持人体热平衡必须控制周围温度环境,保证人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从而达到维持人体热平衡的目的。
为此,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主要对人体产热的机理、散热的机制以及影响散热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了维持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该研究对环境的舒适舒适度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实,我们也可以知道人体舒适温度的范围。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不仅大汗淋漓,容易食欲不振,而且心情烦躁,易产生过激行为,心境低落;温度升到38℃,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等情况会明显增多;温度升到40℃,打架斗殴、自杀等事件的发生几率,会比平常高出许多。气温在20℃—22℃的情况下,人心情舒畅;在18℃、20℃时人的工作效率最高。气温过低时,人会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lO℃以下时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气温低于4℃严重影响思维效率。
天气对人的影响:
1、湿热天气会影响人反应的准确性。人的反应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较高。
2、气温在18℃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3、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4、空气新鲜的时间不是早晨。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七点和早七点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
2024-11-27 广告
推荐于2017-11-28
“第一个提出26℃标准的是北京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女士.
为了提高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最终促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室内空调温度作出明确规定。2004年廖晓义女士联合一些环保专家上书国务院,倡议饭店、商厦、写字楼以及社会各界都将室内空调的温度设定在26℃或以上。恰好当天是6月26日,于是便有了“26℃空调节能行动”这一名称。“提出空调设在26℃,最初只是想通过一个数字历宽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李杰笑着说,“醉翁之意不在李局26℃,而在于唤起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节能意识。”
26℃标准并不死板
“26℃其实是一个弹性标准,它强调的主要是‘合适的温度’——既能节约用电,又不会造成温差过大而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张建宇表示,空调设在26℃不仅比较节能,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事实证明,空调的设定温度每降低1℃,耗电量就会相应增加10%。如果将上海现有空调全都调在26℃,差不多可节约人民币10亿元。”
另一方面,从医学角度来讲,26℃也是人体感知的最佳舒适度。“如果把空调温度定得太低,容易使免疫系统受损,并引发其他疾病。此外,睡眠时还应再高1℃-2℃。天气再热,室温也不宜调到24℃以下。”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于友华认为,为了健康着想,室内外的温差最肢扰亮好不要高于5℃。若温差过大,从火热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时,人体就会出现头晕、易倦等反应,人体免疫功能也会出现下降。而夏天室外温度一般都在35℃以上,所以室内温度调为26℃其实还算低了。
此举也是有效缓解夏季电力紧张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