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的谥号、庙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比如皇帝中的:汉武帝、汉高祖、宋仁宗、乾隆都是什么意思?主要解释一下“武、高祖、仁、宗、乾隆”的意思。... 比如皇帝中的:汉武帝、汉高祖、宋仁宗、乾隆都是什么意思?主要解释一下“武、高祖、仁、宗、乾隆”的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思毛降临xntxb
2014-10-13 · 超过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 我国历代各朝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 天赐礼盛国庆”等。 封建帝王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 因而导致年号重复。 先看庙号 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 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 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 孝桓四帝有庙号,不过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 唐朝 ,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 皇帝 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 祖 ”字或“ 宗 ”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 ”或“ 高祖 ”,如汉太祖、 唐高祖 、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 唐太宗 、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 曹魏 。到 十六国 时期,后赵、前燕、后秦、 西秦 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 谥号 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 唐朝 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 汉武帝 、 隋炀帝 ,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 、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 世的帝王简要摘列如下: 汉太宗 文皇帝 刘恒 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庶五子 西汉第五代皇帝 晋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开国皇帝中宗司马睿少子 东晋第八代皇帝 成汉太宗 武皇帝 李雄 益州牧李特第三子 成汉开国皇帝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开国国王高祖张寔弟 前凉第二代国王 前秦太宗 高皇帝 苻登 世祖苻坚族孙,苻敞子 前秦第六代皇帝 宋太宗 明皇帝 刘彧 开国皇帝高祖刘裕孙,太祖刘义隆第十一子 宋第六代皇帝 梁太宗 简文皇帝 萧纲 开国皇帝高祖萧衍第三子 梁第二代皇帝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开国皇帝太祖拓跋跬长子 北魏第二代皇帝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开国皇帝高祖 李渊 次子 唐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 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 开国皇帝太祖 赵匡胤 弟,赵弘殷次子 北宋第二代皇帝 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开国皇帝太祖 耶律阿保机 第二子 辽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完颜吴乞买(完颜晟) 开国皇帝太祖 完颜阿骨打 弟,完颜劾里本第四子 金第二代皇帝 明太宗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 皇太极 开国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再看谥号: 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 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种类: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善、恶“ 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 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 外内从乱”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 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 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 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 规则: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 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三世等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 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 元圣文神武皇帝”。 皇后之“尊号”即“徽号”。 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帝的谥号为:
釳鶍
2014-10-13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帝号 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 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尊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尊号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称呼时习惯于使用尊号之首的两个字。 1)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 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 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 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 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 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 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 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 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 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 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 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 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3)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 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 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 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 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亦是帝王用的,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 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 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 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 说,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在 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乾隆的名号。遇到这种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