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扦插和育苗移栽
蒌蒿在日平均温度4.5℃左右时开始萌发,嫩茎生长最适温度为日平均12~18℃,20℃以上茎秆迅速老化。在南京露地野生蒌蒿春季一般于2月中旬开始萌发,4月上旬至4月下旬营养生长明显加快,此间是露地野生蒌蒿的上市高峰期。8月中旬植株基本定型,9月中下旬开花。
12月中旬遇重霜后地上部分枯死。扦插于7~8月进行。过早扦插组织不充实,养分累积小,插后新技长势不旺,匍匐茎分枝多,次春蒌整齐度差,无效株多。过晚扦插植株生长期不足,同样影响次春产量。
采用当年未收割过,茎粗1厘米以上,露地蒿秆,截成15~20厘米的插条,要求无病虫,腋芽未萌发,每段插条顶端至少留有1~2个饱满芽。以株行距30厘米见方,正向斜插于土壤中,顶端露出地面1~2厘米。每667平方米5000株左右。
在一般管理水平下,次年春每平方米可保1000株基本苗,每667平方米达50万株基本苗,可获产量500千克。实践证明双株扦插密度过大,次年春蒌蒿纤细,产品质量不佳。
清明以后,选用露地未收割过的萎蒿,苗高10厘米以上时,连根刨起栽种,按前述株行距栽于畦面。若腾茬紧张,可延至5~6月份进行,但栽后要进行近地面缩剪。此法占地时间稍长,但带根系,生长势旺盛,早熟性较好,产量较高。并可于秋后割连覆盖,实现当年秋末初冬应市。
如行育苗移栽,可于10月底至11月初,田间花序吐白时,摘下老熟的头状花序,晒干搓揉出种子。次春清明前后直至夏至,每克种子掺合5千克左右的河泥土,充分搅匀;
于苗床上,每20厘米见方舀一勺,稍摊平,苗床水分以见干见湿为好,约在10天左右即可出苗,40天以后,苗高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二、露地越冬
蒌蒿地上部分能经受轻霜冻,经-5℃以下低温植株逐渐枯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初霜冻以后,于地上1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清理畦面。重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或尿素25~30千克,或复合肥40~50千克。最好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但要注意,复合肥施后覆膜易造成氨中毒,故以改用尿素结合磷钾肥施用为妥。施肥后透浇一次水。耙松畦面,20~30天后覆以地膜。每667平方米需地膜约9~10千克。10天左右,幼芽陆续出土。
覆膜以后的管理工作不多,主要是雨后清除局部膜面积水,雪后将畦面积雪扫于沟中,以免融雪后降低地温,影响生长。
三、蒌蒿早熟栽培
蒌蒿人工露地栽培,一般4月初上市,4月份以后,气温上升快,采收期短,产量低。而在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售价高。如果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将蒌蒿的萌发生长期提前,则采收期延长,产量提高,收益大幅度增加。
1、定植方式蒌蒿以无性繁殖为主,5~8月都可栽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5月上旬,在选留好的种株田块,将植株连根挖起,分株栽种,每穴2~3株,行株距50×45厘米,每667平方米可种2.5万穴左右,667平方米种蒿可栽种大田6670平方米。
(2)、6月下旬(梅雨前),可将半木质化茎杆截去顶部嫩梢,按行距30~35厘米开沟,深5~7厘米,横栽于沟中,露2~3节在地上,覆土踏紧,压实,浇足水。
(3)、秋季,8月中下旬,剪取生长健壮的植株,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化的部分,选中段截成15~20厘米小段,按行距25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小段埋入沟中,株距5~7厘米,地上露1/3,覆土踏紧,浇足水,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等,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发根。
2、覆盖一般于12月上中旬进行,最早于11月中下旬进行。覆盖前,砍去植株地上部,结合清除田间枯枝残叶,浅松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或复合肥40~50千克,浇足水,7天后如棚盖膜,畦面用地膜浮面覆盖,40~50天即可收获。
四、软化处理
当植株地上茎至7~8厘米高,茎粗0.4~0.5厘米时,齐根割起,然后进行软化处理,即将采收的蒿苗堆放,上面覆盖稻草,每3~5小时浇1次透水,外加薄膜覆盖,2~4天后茎经软化肉质转嫩脆,即可摘除老叶上市。
扩展资料:
泥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泥蒿的种子、根、茎均可繁殖。多生于水边堤岸或沼泽中,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
泥蒿早在明朝南京市民即已开始采食野生泥蒿。90年代初期尝试泥蒿人工栽培,湖北蔡甸等地已广泛栽培;
泥蒿以嫩茎供食用,其脆嫩、辛香、风味独特,是闻名遐尔的优良蔬菜;
江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小叶青梗蒿、柳叶青梗蒿、小叶红梗蒿,其中以柳叶青梗蒿品质最好。泥蒿的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腌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蒿
推荐于2017-11-26
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
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
按嫩茎颜色分 :
青芦蒿。嫩茎青绿色。白芦蒿。嫩茎浅绿色。 栽种方式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条播即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无性繁殖。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去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厘米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茎秆压条繁殖。每年7~8月月将半木质化的茎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芦蒿茎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厘米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田间管理 整地施肥:选择前茬在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低肥,每1/15公顷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千克或腐熟饼肥150千克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1次追肥,每1/15公顷用尿素10千克,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玲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技术: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1/15公顷撒施尿素10千克或复合肥80千克,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刃平地面在芦蒿基地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1/15公顷追施5~10千克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1/15公顷产量达800~1000千克。
1、泥蒿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至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条播即可;
2、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3、5月上中旬,去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种植,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天左右即可活棵;
4、每年7到8月将半木质化的茎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距开沟,将芦蒿茎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
5、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播种,每穴斜插4小段,地上露一半,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