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历史。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而 明确提出“歇后语”这一名称的是南宋的洪迈。他在《容斋诗话》卷二里说: 杜、韩二公作诗,或用歇后语,如:“凄其望吕、葛”;“山鸟山花吾友于”;“友于皆挺拔”;“再接再厉乃”;“
僮仆诚自郐”;“为尔惜居诸”;“谁谓贻厥无基址”之类是也。从所举诗句实例来看,洪迈的所谓“歇后语”,乃是某些词语的简略代称;其“歇后”,就是那一词语后面部分的“歇却”。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应该算是我们今天所能考证的最早的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