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按照购买力换算肯定不对,1美圆在美国买份报纸在中国可以买7份,而报纸的价值又基本相等,谁能回答呢?...
按照购买力换算肯定不对,1美圆在美国买份报纸在中国可以买7份,而报纸的价值又基本相等,谁能回答呢?
展开
2013-08-24
展开全部
本人并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见到过这样一段文章,觉得他说的和LZ提问的关联比较大,也是我了解这方面只是的一个起点。
在1997年中国银行独家推出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时候,对外公布远期四个月美元的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甚至有达到8.5的时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结汇价格高出了许多。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受到冲击而大幅度贬值,人民币贬值的谣言四起,中国银行公布了如此高的远期结汇价格,许多不明白远期价格形成机制和计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担心这是人民币贬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人民币不贬值,今天结汇价是8.27,四个月后也是8.27,那么中国银行能提供四个月期的结汇价为8.4,到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8.4,中国银行肯定会亏钱,银行又肯定不会做亏本生意,说明四个月后人民币的汇率起码要贬值到8.4以上。其实这是由于许多公司不理解远期外汇买卖价格是怎么样形成和计算的。
比如说在三个月后要将美元兑换成日元,要怎么样做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现在将美元兑换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个月,另外一个方法是现在先将美元存三个月定期,到期后再连本带息兑换成日元。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样的,否则市场就会出现套利的机会。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汇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种方法使用了即期汇率,而第二种方法使用的是远期汇率。所以远期价格主要是即期汇率加减两种货币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个货币或数值不变的货币)当作是A货币,而把日元(即第二个货币或数值变化的货币)当作是B货币,它们的远期计算公式是: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即期汇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远期天数÷360
从这个计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汇率确定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主要与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和远期的天数有关。而远期汇率如果B货币的利率高于A货币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号值为正数,远期汇率就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中括号值称为升水点;如果B货币的利率低于A货币的利率,中括号值为负数,远期汇率就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中括号值称为贴水点。而在两种货币的利率都确定的时候,远期期限越长,升水点或贴水点就越大,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价差也越大。
比如说美元一个月期的同业拆借利率为2.46%,日元的利率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汇率为120.45,用这些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月期美元/日元的远期汇率了:
一个月期美元/日元汇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说,美元/日元一个月期贴水24点。
同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97年时中国银行的远期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了。当时人民币资金市场紧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高达两位数(假设为13%),而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计算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
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汇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当年确信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的进出口公司,利用中国银行公布的较高的远期结汇牌价,纷纷将未来出口收入的外汇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结汇协议,在别的公司还只能用8.27的即期牌价结汇时,他们已经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达8.5的远期结汇牌价办理出口结汇,不到一亿美元的出口收汇,这些公司通过中国银行“外汇锦囊”中的远期结汇业务额外获得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收入。同样,在1999年,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高达6.5%,而人民币的同业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牌价由大幅度的升水变为大幅度的贴水,四个月期的远期售汇价格不到8.2,较近8.3的即期售汇牌价贴水了01,许多需要购买美元支付进口需要的公司又纷纷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售汇合同,同样的售汇金额,节省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购汇费用,极大改善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远期汇率的计算公式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重要和有用的一个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A/B货币对于远期汇率与A、B这两种货币汇率的未来变动趋势没有一点关系,远期汇率贴水(低于即期汇率)并不代表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下跌,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高于B货币的利率;同样,远期汇率升水也不代表货币汇率在将来要上升,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低于B货币的利率。远期汇率只是与A、B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和远期的天数有关。掌握这点对我们运用远期业务防范汇率风险十分有用。
在1997年中国银行独家推出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时候,对外公布远期四个月美元的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甚至有达到8.5的时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结汇价格高出了许多。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受到冲击而大幅度贬值,人民币贬值的谣言四起,中国银行公布了如此高的远期结汇价格,许多不明白远期价格形成机制和计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担心这是人民币贬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人民币不贬值,今天结汇价是8.27,四个月后也是8.27,那么中国银行能提供四个月期的结汇价为8.4,到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8.4,中国银行肯定会亏钱,银行又肯定不会做亏本生意,说明四个月后人民币的汇率起码要贬值到8.4以上。其实这是由于许多公司不理解远期外汇买卖价格是怎么样形成和计算的。
比如说在三个月后要将美元兑换成日元,要怎么样做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现在将美元兑换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个月,另外一个方法是现在先将美元存三个月定期,到期后再连本带息兑换成日元。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样的,否则市场就会出现套利的机会。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汇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种方法使用了即期汇率,而第二种方法使用的是远期汇率。所以远期价格主要是即期汇率加减两种货币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个货币或数值不变的货币)当作是A货币,而把日元(即第二个货币或数值变化的货币)当作是B货币,它们的远期计算公式是: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即期汇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远期天数÷360
从这个计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汇率确定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主要与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和远期的天数有关。而远期汇率如果B货币的利率高于A货币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号值为正数,远期汇率就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中括号值称为升水点;如果B货币的利率低于A货币的利率,中括号值为负数,远期汇率就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中括号值称为贴水点。而在两种货币的利率都确定的时候,远期期限越长,升水点或贴水点就越大,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价差也越大。
比如说美元一个月期的同业拆借利率为2.46%,日元的利率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汇率为120.45,用这些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月期美元/日元的远期汇率了:
一个月期美元/日元汇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说,美元/日元一个月期贴水24点。
同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97年时中国银行的远期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了。当时人民币资金市场紧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高达两位数(假设为13%),而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计算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
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汇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当年确信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的进出口公司,利用中国银行公布的较高的远期结汇牌价,纷纷将未来出口收入的外汇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结汇协议,在别的公司还只能用8.27的即期牌价结汇时,他们已经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达8.5的远期结汇牌价办理出口结汇,不到一亿美元的出口收汇,这些公司通过中国银行“外汇锦囊”中的远期结汇业务额外获得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收入。同样,在1999年,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高达6.5%,而人民币的同业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牌价由大幅度的升水变为大幅度的贴水,四个月期的远期售汇价格不到8.2,较近8.3的即期售汇牌价贴水了01,许多需要购买美元支付进口需要的公司又纷纷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售汇合同,同样的售汇金额,节省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购汇费用,极大改善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远期汇率的计算公式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重要和有用的一个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A/B货币对于远期汇率与A、B这两种货币汇率的未来变动趋势没有一点关系,远期汇率贴水(低于即期汇率)并不代表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下跌,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高于B货币的利率;同样,远期汇率升水也不代表货币汇率在将来要上升,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低于B货币的利率。远期汇率只是与A、B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和远期的天数有关。掌握这点对我们运用远期业务防范汇率风险十分有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