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介绍一本关于企业高管的书籍

学习管理... 学习管理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这两天在看《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是墨城在1998年1月26日送给我的,上书“永远学习 辉煌一生”八个大字,当时翻了一下发现在讲什么啤酒销售,就没再往下翻,这一放就是10年。2008年初再次硬着头皮拿起它,不为别的,只为书架上的书都要看过或至少要了解个大概,不然就与那些满书架精装书却从来不读书的党的官僚是一路货色了。这一硬头皮不要紧,确实发现了一座宝藏——这是一本绝好的书,任何企业管理者都要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比红宝书强多了。看完第一遍一看时间,是2008年1月25日22:50,真是太巧了——整整10年,于是就在最后做了个记号。如果说企业管理方面近几十年还有些什么好书,我就再推荐三本:《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22条商规》、《与时间有约》,其中《与时间有约》只看前半部分就行了。我们读西方的书,经常会感到困倦,这一方面有写作习惯的问题、翻译水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太落后了,很多东西我们没见过、没听说过,需要从零学起;而成年人,特别是自以为在国内行业内已经是佼佼者的高管,却总习惯于在书中找自己的观点,即不是在学习,而是想通过书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与英明。西方真正的好书往往会让他们失望,因为里面大部分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就无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了。怎么办呢?放下架子,承认自己的封闭与无知,硬着头皮认真阅读,等读完了,自己才会真的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学到真正知识的喜悦要比浅薄的虚荣深刻得多,也持久得多。而这些不懈追求、学习、实践的经理人,才是中国发展、进步、提高层次的中坚力量。昨晚一口气把《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看完了,这本规范可以说凝聚了中国建设者们四五十年的心血,编写组也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但我看完后总觉得有问题,它的问题是你找不出问题,面面俱到,枯燥无味,毫无创意,最多算是个施工组织设计的提纲,而这提纲,怎么能成为国家标准呢?有必要吗?看完这个规范,不由得又激起我去读美国国家标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兴趣来。我有这本书的电子版,由于我不喜欢读电子读物,就一直存在电脑里没看,但既然要比较,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我会再次硬起头皮将它读一遍,更何况,这本书是我大学的班主任卢有杰教授翻译的。中国的持续高烧的房地产热,也令房地产书籍非常畅销,对这样国产的书我是很少买的,因为自己从90年起就在房地产公司,且毕业之前是在北京市房改办做毕业论文,觉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从系统知识的角度看,还是比较有自信的。但即使很少买书,也还是零零碎碎地在20年里看了不少。这些国内人写的书,基本都是政策、法律、实践的罗列,不系统、不全面,更不深刻。这里面你看不出理论框架,无法引人思考,除了具体的小业务之外,它也没有指导意义。这两年好像好点了,因为中国正在成熟几个研究机构,比如深圳赛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明源地产研究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等。但看它们的东西,好像仍在半路上摸索,即仍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的具体业务、流程方面探索;而大学里的房地产研究机构,好像仍只是闭门造车,情绪比本事大,在出名方面花的力气比在具体研究方面花得多。前几年看美国人的《房地产原理》,发现它里面很少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的内容,绝大部分内容是房地产渊源、土地权利、规划、金融、交易等。当时我很困惑,但随着《物权法》的出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整个国家都还没弄明白房地产原理,还在错误的道路上摸着漩涡过河。看过《房地产原理》,再来看中国的《物权法》,你会觉得脊梁骨发凉——他们为什么要坚持错误拒不悔改?无论作为什么行业大公司的高管,也不论你是分管哪一领域的,经济学都是基础知识,否则就一定是不称职的——高管不称职,做个小部门经理还凑合。我的专业与管理有关,于是大学里有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课,工作中也时不时地买几本书看看,考公务员时也曾猛学过一阵子,且由于喜爱,考试过后还重读了一遍。但现在我依然对经济学茫然,似乎那些国内的书本知识都忘掉了,或根本无法指导我来分析任何经济问题。公司的书架上有两本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美国人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每每看着这厚厚的两大本——《宏观经济学分册》与《微观经济学分册》,我都恋恋不舍地走开,因为我还抽不出这大段的时间来仔细阅读。而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们,他们更不愿把宝贵的时间用于学习,他们要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浏览无聊网页,借以打发这无聊的日子。中国人写的书就不好看吗?当然不全是。你看我不是很推荐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吗?我还极力推荐林达写的一系列书籍,比如《我也有一个梦想》、《扫起落叶好过冬》、《如彗星划过夜空》、《带一本书去巴黎》等,你光看这名字就有亲近感,那样的浑然天成而又不落俗套。当然对企业高管来说,我还要推荐一本财务方面的书:史永翔写的《搞通财务出利润——总经理财务课堂》。天可怜见,这些好书的作者,都有国际知识背景。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是很难培养出有创意、有实质性知识贡献的人的——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由于最近要读的书太多,且大部分是我急需学习的专业书籍,苏三的《汉字起源新解》才刚开了个头,所以不便进行外行地评价。但一个具有全球视角的人,站在空间的高度来纵观历史,无论是逻辑、方法、观点还是推论,都会带给我们健康的启迪。好书是一定要认真地读两遍的,现在我重读《第五项修炼》,相信里面的精髓——系统思考、建立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等,一定会对我将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哈佛管理学》上下册共两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大败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