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 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幼儿的言语发展及特点
一、谈“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
在幼儿园,有的老师很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幼儿言语的水平;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大了,自然会说话,没有重视的必要。”
诚然,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孩子是这样,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但是,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们语言训练多少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我们曾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进行过言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汇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丰富、生动,如看图讲述时,前者能说:“这是春天的一个睛朗的早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在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坛,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粉的,多美丽!”而后者,绝大多数只能说:“这是早晨,天上有云彩。”“公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真好看。”与前者相比,语汇明显地显得平淡、枯燥,缺乏生气和美感;从句子结构来看,前者基本上都是复合句,甚至不少人用了反映较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偏正复句,句子完整、连贯,层次明确、清楚,而后者一般句子较短,不连贯,带有很大的情景性;从说话习惯看,前者喜欢说话, 说话时也大胆、自然,声音清楚、响亮,而后者则有许多幼儿不爱说话,说
话时,声音小,含糊不清,眼睛望天或看地,手揪衣角或玩扣子。就是在城市幼儿园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老师重视不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是不是与幼儿经常交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明显地不一样。有人曾作过调查,发现同是四岁幼儿,都是表述星期天的生活,缺乏语言训练的孩子,说了112句,共11段,还不能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主题交代清楚。而受到老师较多的语言训练的孩子,只用二、三十句话,就抓住了主要情节和各情节之间的关系,语句简练,表达系
统,并且基本上没有不必要的废词和拉长声的语病。
许多心理实验和研究都表明,幼儿言语的发展是幼儿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因为,正是由于言语加入幼儿的认识过程,才使感知对象被知觉得更清晰、完善,使得注意有意性更强,想象具有更大的独创性,抽象逻辑思维也得以萌芽、发展。也正是由于言语能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传达思想的中介,老师与幼儿间的交往,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才可以成为可能。因此,为了幼儿言语的发展,更为了幼儿整个智力的发展,使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我们还是抛弃“自然”说,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吧。
二、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语音。
幼儿语音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三至六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听觉不够灵敏,还不能区分差别较小的声音;同时,他们的发音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善,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差,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分,所以有不少声音发不准。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舌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现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发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吃饭”说做“七饭”的现象。幼儿对于“n”、“l”,“r”、“l”,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飞尘”。四岁以后,幼儿由于听觉灵敏性的发展,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逐渐能够控制发音的部位,在正确的教育和训练下,他们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只有个别幼儿对个别较难发的音,仍感到困难。到六岁,幼儿的发音,一般已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不仅能正确地发出词音,而且能按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能清楚准确地发出四声。如果这时的幼儿,还有发音不清的情况,就是属于特殊现象了,应该进行专门的检查和治疗。
(二)词汇。
幼儿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一般地说,三岁幼儿掌握八百至一千个词,四岁幼儿可掌握一千六百至二千个词,五岁时可增加到二千二百至三千个词,六岁时可掌握三千到四千个词。 其次,幼儿掌提的词类范围,迸一步扩大。在三、四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绝大多数是名词、动词,还有部分形容词。到五、六岁,形容词大量增加,其他各词类如副词、数词、量词、连接词、前置词等也逐渐被掌握、使用。到幼儿末期,人类言语活动中最基本的一些词类,在幼儿言语中,都可以找到。当然,幼儿词汇中,虚词仅仅占很小的比例,远远不能与学龄儿童相比。
再者,幼儿掌握的词汇内容不断丰富、加深。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多,词类的扩大上,而且也表现在内容的丰富与加深上。一方面幼儿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概括性逐渐增长,例如“桌子”、“苹果”,不但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桌子和苹果,而且包括了桌子和苹果的某些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幼儿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数量逐渐增加,比如,在过去幼儿只掌握“老虎”、“狮子”、“狗熊”、“猴子”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几种东西的词,即“动物”;过去只掌握“皮球”、“娃娃”、“汽车”、“跳绳”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些东西的词,即“玩具”。当然,和成人相比,幼儿对词义的掌握,还是不够丰富和深刻的。对多义词,幼儿通常只能掌握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意义,对词的转义,还几乎不能掌握。高级词汇在幼儿掌握的词汇中,也还是较少的,而且幼儿对这些词的理解,跟学龄儿童或成人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区别,显得幼稚、肤浅,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幼儿掌握、运用得较好的,还是基本的、常用的、抽象概括性较低的词。
(三)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仅有词汇并不能进行言语交往,还必须按照造句的规则,将词或词组组成句子,才能行使言语交流思想的职能。在整个学前期内,幼儿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音、词汇,而且无形中也逐步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语法结构形式。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是有个过程的。三岁左右的幼儿,大量运用的是由十来个字词组成的简单句,由于他们对词和词的关系的掌握不好,所以常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大量正确运用简单句,并能用许多简单句来稍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见闻,或说明自己的意思。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已经开始出现了复合句式。不过,他们的复合句式,基本上只是简单句的结合,没有连词。到五、六岁时,由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在正确教育的影
响下,幼儿语言中各种类型的复合句相继出现,并且不仅有反映时间、空间关系的复合句,而且还有反映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部分和整体等关系的比较复杂的复合句。
应该指出,整个学前期,在幼儿经常使用的句型中,还是以简单句为主。许多实验和调查材料表明:幼儿所使用的简单句,占总句量的90%,复合句只占10%。而且,幼儿所说的复合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连词用得少。五岁以后,虽然出现了连词,但有时还用得不很恰当。这与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不深,揭示事物间关系的思维能力还较差有关。并且,在整个幼儿期,幼儿虽然能够说出各种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规则当作认识对象,他们只是在语言习惯上
把握了它。专门的语法学习,对幼儿来说,既很困难,也没必要。
(四)口头表达能力。
在掌握比较丰富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的同时,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发展了起来。
学前初期,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和婴儿期差不多,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他们不能作完整、连贯的叙述,而常常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地讲,使用的是没头没尾、断断续续的短句,并且常常出现没有主语、动宾不当或词序颠倒、重复等现象。比如一个四岁孩子叙述孙悟空的故事时说:“晚上,孙悟空一金箍棒打烂了塔,搞坏了把塔,后来老头子来了,后来他滚到山头去了,要把大象背到云里面去,后来大象坐了孙悟空的云走了。”在叙述时,他还辅以各种手势和表情。这里“搞坏了把塔”,就是把塔搞坏了”的颠倒,至于孙悟空与老头子、大象的关系就更没说清,说得没头没脑了。
到学前中期,随着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增多,幼儿需要向成人或小朋友表述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甚至某种生活经历,而那种夹杂着浓厚的情境性的、不连贯的言语,已不能完成上述任务。因此,这就促使幼儿的连贯性言语逐渐发展了起来,这个时期幼儿开始能够比较完整、连贯地进行叙述。
到学前晚期,连贯性言语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成人仅凭其言语表达本身,就可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一、谈“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
在幼儿园,有的老师很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幼儿言语的水平;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大了,自然会说话,没有重视的必要。”
诚然,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孩子是这样,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但是,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们语言训练多少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我们曾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进行过言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汇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丰富、生动,如看图讲述时,前者能说:“这是春天的一个睛朗的早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在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坛,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粉的,多美丽!”而后者,绝大多数只能说:“这是早晨,天上有云彩。”“公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真好看。”与前者相比,语汇明显地显得平淡、枯燥,缺乏生气和美感;从句子结构来看,前者基本上都是复合句,甚至不少人用了反映较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偏正复句,句子完整、连贯,层次明确、清楚,而后者一般句子较短,不连贯,带有很大的情景性;从说话习惯看,前者喜欢说话, 说话时也大胆、自然,声音清楚、响亮,而后者则有许多幼儿不爱说话,说
话时,声音小,含糊不清,眼睛望天或看地,手揪衣角或玩扣子。就是在城市幼儿园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老师重视不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是不是与幼儿经常交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明显地不一样。有人曾作过调查,发现同是四岁幼儿,都是表述星期天的生活,缺乏语言训练的孩子,说了112句,共11段,还不能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主题交代清楚。而受到老师较多的语言训练的孩子,只用二、三十句话,就抓住了主要情节和各情节之间的关系,语句简练,表达系
统,并且基本上没有不必要的废词和拉长声的语病。
许多心理实验和研究都表明,幼儿言语的发展是幼儿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因为,正是由于言语加入幼儿的认识过程,才使感知对象被知觉得更清晰、完善,使得注意有意性更强,想象具有更大的独创性,抽象逻辑思维也得以萌芽、发展。也正是由于言语能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传达思想的中介,老师与幼儿间的交往,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才可以成为可能。因此,为了幼儿言语的发展,更为了幼儿整个智力的发展,使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我们还是抛弃“自然”说,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吧。
二、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语音。
幼儿语音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三至六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听觉不够灵敏,还不能区分差别较小的声音;同时,他们的发音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善,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差,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分,所以有不少声音发不准。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舌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现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发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吃饭”说做“七饭”的现象。幼儿对于“n”、“l”,“r”、“l”,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飞尘”。四岁以后,幼儿由于听觉灵敏性的发展,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逐渐能够控制发音的部位,在正确的教育和训练下,他们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只有个别幼儿对个别较难发的音,仍感到困难。到六岁,幼儿的发音,一般已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不仅能正确地发出词音,而且能按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能清楚准确地发出四声。如果这时的幼儿,还有发音不清的情况,就是属于特殊现象了,应该进行专门的检查和治疗。
(二)词汇。
幼儿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一般地说,三岁幼儿掌握八百至一千个词,四岁幼儿可掌握一千六百至二千个词,五岁时可增加到二千二百至三千个词,六岁时可掌握三千到四千个词。 其次,幼儿掌提的词类范围,迸一步扩大。在三、四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绝大多数是名词、动词,还有部分形容词。到五、六岁,形容词大量增加,其他各词类如副词、数词、量词、连接词、前置词等也逐渐被掌握、使用。到幼儿末期,人类言语活动中最基本的一些词类,在幼儿言语中,都可以找到。当然,幼儿词汇中,虚词仅仅占很小的比例,远远不能与学龄儿童相比。
再者,幼儿掌握的词汇内容不断丰富、加深。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多,词类的扩大上,而且也表现在内容的丰富与加深上。一方面幼儿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概括性逐渐增长,例如“桌子”、“苹果”,不但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桌子和苹果,而且包括了桌子和苹果的某些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幼儿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数量逐渐增加,比如,在过去幼儿只掌握“老虎”、“狮子”、“狗熊”、“猴子”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几种东西的词,即“动物”;过去只掌握“皮球”、“娃娃”、“汽车”、“跳绳”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些东西的词,即“玩具”。当然,和成人相比,幼儿对词义的掌握,还是不够丰富和深刻的。对多义词,幼儿通常只能掌握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意义,对词的转义,还几乎不能掌握。高级词汇在幼儿掌握的词汇中,也还是较少的,而且幼儿对这些词的理解,跟学龄儿童或成人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区别,显得幼稚、肤浅,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幼儿掌握、运用得较好的,还是基本的、常用的、抽象概括性较低的词。
(三)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仅有词汇并不能进行言语交往,还必须按照造句的规则,将词或词组组成句子,才能行使言语交流思想的职能。在整个学前期内,幼儿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音、词汇,而且无形中也逐步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语法结构形式。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是有个过程的。三岁左右的幼儿,大量运用的是由十来个字词组成的简单句,由于他们对词和词的关系的掌握不好,所以常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大量正确运用简单句,并能用许多简单句来稍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见闻,或说明自己的意思。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已经开始出现了复合句式。不过,他们的复合句式,基本上只是简单句的结合,没有连词。到五、六岁时,由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在正确教育的影
响下,幼儿语言中各种类型的复合句相继出现,并且不仅有反映时间、空间关系的复合句,而且还有反映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部分和整体等关系的比较复杂的复合句。
应该指出,整个学前期,在幼儿经常使用的句型中,还是以简单句为主。许多实验和调查材料表明:幼儿所使用的简单句,占总句量的90%,复合句只占10%。而且,幼儿所说的复合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连词用得少。五岁以后,虽然出现了连词,但有时还用得不很恰当。这与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不深,揭示事物间关系的思维能力还较差有关。并且,在整个幼儿期,幼儿虽然能够说出各种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规则当作认识对象,他们只是在语言习惯上
把握了它。专门的语法学习,对幼儿来说,既很困难,也没必要。
(四)口头表达能力。
在掌握比较丰富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的同时,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发展了起来。
学前初期,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和婴儿期差不多,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他们不能作完整、连贯的叙述,而常常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地讲,使用的是没头没尾、断断续续的短句,并且常常出现没有主语、动宾不当或词序颠倒、重复等现象。比如一个四岁孩子叙述孙悟空的故事时说:“晚上,孙悟空一金箍棒打烂了塔,搞坏了把塔,后来老头子来了,后来他滚到山头去了,要把大象背到云里面去,后来大象坐了孙悟空的云走了。”在叙述时,他还辅以各种手势和表情。这里“搞坏了把塔”,就是把塔搞坏了”的颠倒,至于孙悟空与老头子、大象的关系就更没说清,说得没头没脑了。
到学前中期,随着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增多,幼儿需要向成人或小朋友表述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甚至某种生活经历,而那种夹杂着浓厚的情境性的、不连贯的言语,已不能完成上述任务。因此,这就促使幼儿的连贯性言语逐渐发展了起来,这个时期幼儿开始能够比较完整、连贯地进行叙述。
到学前晚期,连贯性言语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成人仅凭其言语表达本身,就可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