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的个人简介

他的著名的名言&一些作品,个人资料~~~~~急~~~~~... 他的著名的名言&一些作品,个人资料
~~~~~急~~~~~
展开
 我来答
装甲掷弹兵水瓶
高粉答主

2019-04-1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万
展开全部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扩展资料:

屠格涅夫创作特点

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且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屠格涅夫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了不人道的社会制度。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不妥协的精神,而这也就表明他与其所从出的贵族阶级的彻底决裂。

屠格涅夫笔下一些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格涅夫

A一弘秋水A
2008-07-18 · TA获得超过13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语:Ivan Sergeevich Turgenev,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合儒略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生平经历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创作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别林斯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 带来巨大声誉 的是他由22篇特 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作品中对大自然富有诗意的描写和叙述中的抒情笔调,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 ,作家先后发表6部长篇小说,它们成了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罗亭》,写贵族知识分子的作用问题。主人公罗亭是他生活时代的“多余的人”。《贵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写“多余的人”的小说。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终无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战场,表明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前夜》是作家转向以“新人”——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说,女主人公叶莲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与子》着力描写俄国自己的“新人”。父辈指老一代贵族,“子”辈指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小说深刻揭示了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烟》反映出农奴制改革的有名无实。《处女地》则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发动的“到民间去”这一社会运动。作者以自己的渐进论观点去评价这一运动,而把希望寄托在改良主义者沙罗明身上。

影响
屠格涅夫是 19 世纪俄国有世界 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 ,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早在1917年就开始翻译介绍屠格涅夫的小说,现在几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一些名作还有多种译本。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作品内容

屠格涅夫对自己母亲的专横和虐待农奴的行为很不满,常常与农民和农奴交谈。他庄园的一个农奴常给屠格涅夫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屠格涅夫非常喜欢,写了一些诗歌和特写,被别林斯基读到。别林斯基非常赞赏其中表现出的天赋。在别林斯基关怀下,185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自己的特写集猎人笔记。这是几年来他观察平民生活,和各界人士交谈等生活经验的提取。作者借一个猎人的视角,站在温和的民主主义立场,对俄罗斯农民的遭遇进行了真实而富有诗意的描写,同时给予了深厚的同情。这部作品被社会各阶层广泛阅读,当时正在考虑农奴制度改革的沙皇也对其非常赞赏。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这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屠格涅夫是个促进俄罗斯文学的大人物。

《罗亭》,《父与子》都是其著名的为学代表作。

代表作
长篇小说
《罗亭》(1856)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
《烟》(1867)
中短篇小说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1846)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Где тонко, там и рвется (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

作品翻拍

《春潮》〔1989〕
《猎人笔记》

名言
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妙的全部奥妙不在于能够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
·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了苦。
· 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正是在死亡中,他将发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归宿。
· 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
· 一个人必须剔除自己身上的顽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现的权利。
· 真理只能和永久的服役甚至与有力的牺牲相接近。
·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
·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关进坟墓。
·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 要找出来我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主要的是能够献出自己。
· 只要你曾经尽可能地贡献出来,就已经值得感激了。
· 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 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
·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价值学苑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8 · 您身边的教育专家,让教育融入生活
价值学苑
采纳数:7607 获赞数:12698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即伊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屠格涅夫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他的创作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屠格涅夫的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屠格涅夫自幼目睹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此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在这之后屠格涅夫开始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1847年-1852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欣赏一位少年写的小说《童年》后来通过他的欣赏与鼓励,给了这个少年很大信心,使这个少年日后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
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1867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烟》。
19世纪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了他暮年的情怀。《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来自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db0cc12f
推荐于2017-10-11 · TA获得超过2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淇淇海文
2021-08-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19
展开全部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中文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外文名
俄文: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
别名
英文:Ivan Sergeevich Turgenev
国籍
俄国
出生地
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
出生日期
1818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
1883年9月3日
毕业院校
彼得堡大学
职业
作家
代表作品
《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前夜》等
星座
天蝎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