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灭亡,责任在姜维吗﹖

 我来答
上朔五千年3b3f3b5
2013-08-24 · TA获得超过10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7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150万
展开全部
如果仅仅从军事上来分析,姜维要负很大的责任。下面说说我的依据:
魏灭蜀之战的关键点在于蜀汉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御,转折点则是魏军偷渡阴平。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重要,为魏,蜀必争之地,亦为蜀汉北方的边防要地。黄权认为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亦说:“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蜀汉在汉中方面的部署,早在魏延镇守汉中时期,都是充实兵力坚守汉中外围秦岭各要隘,以御外敌。敌来攻时,使不得入。兴势之战,王平抗拒曹爽的进攻,都是采取这种防御部署。姜维任大将军后,认为:防守重迭交错的外围各要点,只可以抗拒敌人,不能获得大胜。他向刘禅建议:待敌来攻时,不如外围各要点都收兵聚谷,退守汉,乐二城,使敌进入汉中平地,并以重兵防守各关隘,抗拒魏军,另派游军侧击敌之空虚。敌军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待敌军退却时,防守各要点的蜀军齐出,协助游军,并力击敌,这才是歼敌之良策。后主刘禅采纳了他的建议,命汉中都督胡济退驻汉寿,监军王含防守乐城,护军蒋斌防守汉城。

在蜀汉国力不济的情况下,充实兵力,坚守汉中外围各要隘,以御魏军,是较为稳妥的方案。姜维的诱敌深入,击其惰归的方案,如果兵力部署得当,尚属可行。在魏军兵力不多,进攻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易收到积极的歼敌效果;即使在魏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亦可能收到敌疲而后反击的效果。但部署边防,利用地形设置袋形阵地,袋底必须坚固,如果袋底很容易地被敌人的矛头刺穿,袋形合围的部署就会破产。因此,实施这一方案的关键性的一着是在汉中这个主要防御方向上必须配置蜀军的主力,作为强大的机动部队,先顶住敌人攻势的矛头,才能在敌疲之后,配合外围友军,并力反击,歼灭敌人。姜维的兵力部署与他的作战方案的战略意图是不协调的。他率蜀军主力远屯沓中,在汉中这个主要防御方向上,未控制有强大的机动部队。这样,放弃汉中外围各要点,让敌进入汉中平地,如此的诱敌深入,等于开门揖盗,是不够恰当的。这是他在筹划蜀汉边防时极大的失误。当他探知 “ 钟会治兵关中,欲窥进取 ” 之后,感到汉中兵力薄弱,就应当立即变更部署,把控制在沓中的蜀军主力转移到汉中这个主要防御方向上来,扼守诸隘路,以抗拒魏军的大举进攻,才是比较稳妥的部署。但姜维未能机断行事,率部转移,只是上表刘禅建议派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陕西阳平关),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这是姜维战役指导上的再次失误。结果,就是这个请求增调兵力的建议也为黄皓所误,刘禅没有及时采纳施行。直到魏军大举进攻时,刘禅才急忙调廖化率军去沓中支援姜维,调张翼和董厥率军去防守阳安关口,以援外围要点。但廖化到阴平时,听说诸葛绪部向建威(甘肃成县西北)前进,即留驻阴平,没有及时占领桥头孔道,以阻止魏军,结果被诸葛绪部夺占,阻断了在沓中的姜维的归路;张翼,董厥部行动迟缓,也未能及时赶到阳安关口。这时,姜维部还远在沓中。这样一来,外围的蜀军已撤下来,后面的援军还上不去,姜维的主力又过不来,汉中蜀军的防御完全陷于崩溃。

如果魏将诸葛绪不因姜维实施的战略机动造成他的错觉,自动后退三十里,,而始终坚守阴平桥头,阻止姜维的主力东调,则钟会的大军直扑空虚无备的剑阁,张翼,董厥的部队恐难抵挡魏军强大的攻势。魏军长驱直入,蜀汉政权可能立即土崩瓦解。诸葛绪犯错误,让出道路,使姜维大军幸运地通过阴平桥头,会合张翼,廖化诸军退守剑阁,方始局势暂时转危为安。从汉中正面来看,钟会的大军被阻,似乎是已经无隙可乘,无虚可蹈了。可是姜维忽视其他谷道空隙的防守,终被邓艾奇兵偷渡阴平,导致蜀汉政权的覆灭。身为大将军的姜维对大山区的防御部署和指导是有着重大失误的。如果平时重视汉中正面的边防筹划,在部署山地防御时,重视隘路设防,堵塞虚隙,像阴平这些虚隙之处,早就应该配备兵力。由于没有照顾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兵力部署不当,因而产生虚隙,终因一,二着之误,全盘皆输。而马邈的不战而降,诸葛瞻的未能速行据险,扼守隘路,刘禅的不能坚守待援,才使邓艾冒险成功。
浅挚半离兮丶浅
推荐于2017-09-07 · TA获得超过5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万
展开全部
不对你这样真是对姜维的不公平,
第1 蜀国在3个国家里面人力,财力,都不行,吴国在南方,三国时候,因为战乱。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就是吴国,因此吴国在财力和人力比蜀国好,还在在三国以前北方是经济中心,就算转移了,但是饿死的裸体比马大,蜀国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第2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不是蜀国灭亡的重要因素,你们不知道有句话叫做 以战养战吗,攻打城池虽然会有消耗,但是一旦攻打下城池,这城池的价值比攻打城池的消耗好的一塌糊涂,姜维虽然是一代天才,但是魏国有司马懿,可以和姜维一同高下,甚至比姜维还要厉害,蜀国的将军死的死,老的老,怎么能和魏国的曹洪他们相比,如果在对方条件相等下,姜维还是有能力灭魏国的,姜维败在魏国的人力上啊。
第3就是蜀国皇帝 蜀国皇帝不理朝政,被人利用,黄皓专政,国家简直被他们是乌烟瘴气,如果皇帝不庸,下官不贪,怎么可能会被灭国

第4魏国之所以不敢伐蜀,那是因为诸葛亮,诸葛亮的智力司马懿他们没法比,只要有诸葛亮在,魏国伐蜀,肯定没有好果子,
诸葛亮第4次被伐时,犯了一个错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时魏延请缨率领精兵5千突袭魏国首都,因为魏国兵一大半在阻拦蜀国北伐,还有一小半在守护边疆和防这吴国来偷袭,首都几乎没有兵力,如果偷袭,定能成功,但是因为诸葛亮太过小心阻拦了魏延,怀疑有炸,可是事实证明当时魏延偷袭的话,魏国根本没有多出来的兵力来防守,就算救援,也要2天才能到达首都,2天时间足以魏延打下魏国首都,如果当时诸葛亮听取魏延建议,那么蜀国真应该一统天下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jgc0322
2013-08-23 · TA获得超过10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6万
展开全部
这是国力的问题,说极端点蜀国的兴亡与蜀国人没有太大关系,魏国才是决定天下命运的国家。诸葛亮说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一种很委婉很有忧患意识的说法。不是王业不偏安,而是偏安只能等死!不想偏安就必须进取,但是蜀国能不能有所进取,并不是蜀国人自己单方面能决定的,基本是由魏国方面的情况决定的,只要魏国不出现暴君、愚君、内乱以及重大的灾荒,蜀国跟吴国就没有任何希望。而不幸的是,魏国最缺的就是暴君、愚君、和重大灾荒(因为屯田制和修生养息),内乱出现过几次,但都被主政者用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住了!蜀国跟吴国最大的不幸就是魏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虽然江东子弟多才俊,但是后期也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蜀国人才凋零就更不用说了!蜀先于吴灭,基本上是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已经把蜀国耗得疲惫不堪,而姜维的十一次北伐、穷兵黩武更是令蜀国民不聊生!魏国方面从赤壁一战之后就一直修生养息,国力与日俱增,一消一长,不用打都知道结果了!但是诸葛亮和姜维这样聪明的人会不明白自己穷兵黩武、出师北伐是在逆天行事吗?不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总不成要等死吧?所以只能期待“万一”,希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魏国越修生养息越淡定,蜀国和吴国就越紧张!这就是大国跟小国的根本区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ickener
2013-08-23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当然不在他了。国家最后比拼的是资源和实力,只能说刘备和诸葛当时选择巴蜀只是一时之需,但不是争霸天下的利器。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加上刘备损失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盲目复仇征东吴,导致火烧连营,国力军力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蜀国的灭亡,只是迟早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轩辕裔
2013-08-23 · TA获得超过10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4万
展开全部
不在,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曹魏始终想一统天下,蜀汉也想。其次,由于关羽不肯退出荆州一些土地给孙权,引发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战争,致使蜀汉元气大伤,说实在的,孙权也贪荆州(这是有原因的!袁绍起兵催来诸侯共伐董卓时,由于孙坚获得玉玺不肯交出,回江东时被刘表击败致死,从此江东便与荆州结仇),如果孙坚不死,很多人也不会死。最后诸葛亮大小诸事必一一过目,损耗了他的体力,还有就是人才、政治,很多,你去看《三国演义》、《三国志》这两本书就知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