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神榜的原著作者是谁
作者是许仲琳。
封神榜讲述了商末时期,由于纣王得罪女娲、残暴无道,宠信妖女妲己,苦害生灵;周文王顺应天时,招兵买马,聘请姜子牙出山讨伐纣王,最终推翻商王朝的神话故事。
许仲琳,号钟山逸叟,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闻名。
扩展资料
《封神演义》反映了和封建伦理观念相违背的思想。这突出地表现在哪吒剔骨还肉的故事里。哪吒打死了凶恶的龙王三太子,为了不连累怕事的父亲李靖,就自杀而死。后来,李靖一再对他的魂魄进行无理的逼迫。他已“还了父母骨肉”,不能再忍受下去,在得到莲花化身成形以后,就采取“下山报仇”的举动。
他把自己的父亲当作“对头”看待,见面直呼其名,用枪刺去。李靖大败而逃,他还紧追不舍。哪吒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里,被看成是“忤逆乱伦”。而哪吒故事的可贵就在于它批判了“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封建道德原则。
然而,作者所表现的这种思想还是不够彻底的,没有完全突破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因此,哪吒的反抗并未获得最后的胜利,终于在燃灯道人的玲珑塔下屈服,向李靖认罪。
而且,《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很多地方表现了宿命论的观点。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几乎已经成为全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结果,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
这无疑歪曲了斗争的性质,从而也就影响了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作者对于妇女有时持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
妲己被当成“祸水”来描写:纣王亡国主要是由于受了她的蛊惑,纣王的一切倒行逆施、惨无人道的行为也仿佛都是出于妲己指使。书内也有少数地方,尤其是在韵语的描述中,表现了不明是非的客观主义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许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闻名。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扩展资料
史籍记载: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担心,后来就根据《尚书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
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
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
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神榜
封神榜原著是:《封神演义》,作者是明代的许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扩展资料: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担心,后来就根据《尚书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
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
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
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二十世纪世纪30年代,张政烺考订“元时”系“明时”之误。
根据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神演义
2013-08-25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得名。
《封神演义》是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