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共和的代价
走向共和观后感
这部作品受到了几乎一致的赞扬,其对共和民主思想的宣传很有感召力,在塑造历史人物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是我个人以为,剧中还是有过分美化某些人物的毛病。
我并不接受历史教科书里那种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过分赞颂。
晚清的动荡,和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并无本质的不同,历代王朝末期,都是三种力量聚集在一起试图推翻新皇朝的统治,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地方军阀势力的坐大。而之前,不少朝代都有一个导火索,那就是所谓的改革,变法。
这些统治集团内部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一直是与专制的皇权在角力,官僚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明争暗斗的,作为皇帝既要依赖这个集团实行统治,又要提防他们的架空,而士大夫集团总是处于被收买或者消极抵制的状态之中,所以秦始皇与后来他的那位效仿者都试图摆脱和镇压这个集团,实行直接的对民众的统治,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毕竟是要依靠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来运作的,因而皇权与这个阶层之间无非是讨价还价,利益分配的关系,而民众则是永远是这两者的牺牲品。但是这个阶层的人非常狡猾,总是能够挑动民众去造反,然后坐收渔利,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民众之上,再更换一个新主子,讨要更高的价码。
革命的起因,可以像理想主义者称做的那样,是出于良心与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深层的原因,是利益的再分配。
晚清末年的激进的改革,同样起源于知识阶层,他们认为之所以被洋人侵略,是由于不实行西化的改革导致国家贫瘠,所以从鸦片战争之后,向西取经成了他们强烈的诉求。从早期的魏源,戊戌诸君子,到国民党,而且这个过程是越向西求经,国家就越混乱,灾难更加重一步。
人们经常指责59年代的大跃进和浮夸风气,其实那和今日的激进的拆迁运动,一夜之间要成为香港或者纽约式的大都市,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又是心急火了的知识阶层在搞赶英超美的运动。
国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层的棋盘,人民也不是可以随意挪动的棋子。
而这些在外国呆的时间过长的人,回来之后看哪里都不顺眼,非要将国外的一切死般硬套,恨不得人人说英语,人人是博士,人人是富翁。
早年我曾经看过一本孙中山的演讲录,当时的印象就是,美国--米国太多了,而且他的听众大多是华侨。
因此这个革命无非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要强行的将一个人口众多具有深厚专制传统的农业国一夜之间改造成美国。
晚清的内部改革可以说是加速了王朝灭亡的速度,清朝宗室最终失去了对于军队的控制,任由地方大军阀官僚摆布,在革命党与外国势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土崩瓦解,革命党的暴动实际上只限于南方,最终还是军阀的倒戈导致了王朝的解体。新三国,旧三国,永永远远是三国,甚至没了国。
国民党从来也只是一个西化的甚至南方化的中产阶级政党,他反的与其是封建王朝,还不如说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阶级特征。
军阀混战,边疆疏失,外敌入侵,这就是共和的代价。
而什么是共和呢,去问问现在在大街上打游击卖水果的农妇吧!
只有激进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共和思想的民众,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非理性无目的的爆发。
革命是一种奢侈,民主是一种高级游戏,普通的民众对它不感兴趣。
那样的反传统的革命导致的是中央集权勉强拼凑起来的凝聚力的丧失,在中国一旦要搞地方自治与民主,就势必要由族群地域的相互争斗开始,最终是四分五裂,乃至成为殖民地,这倒也让知识分子们觉得省事,反正是不可救药的民族性和破碎的山河,自己也出力不讨好,不如卖了,自己也从中赚一笔,是这样吧/
这样的事情,是中国历史的周期率和民族的宿命,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不过这戏里的主角在更换而已,唱的还是老调子,并无新意。一个皇帝走了,乱了一阵,又来了一个,循环往复。
无论是所谓的知识阶层还是统治者,想的永远是他们自己,谁都不去关心自己的同胞,于是这些普通的民众为着那活下去的尊严,只好流血流泪。
可怜的人民。
走向共和观后感
这部作品受到了几乎一致的赞扬,其对共和民主思想的宣传很有感召力,在塑造历史人物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是我个人以为,剧中还是有过分美化某些人物的毛病。
我并不接受历史教科书里那种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过分赞颂。
晚清的动荡,和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并无本质的不同,历代王朝末期,都是三种力量聚集在一起试图推翻新皇朝的统治,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地方军阀势力的坐大。而之前,不少朝代都有一个导火索,那就是所谓的改革,变法。
这些统治集团内部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一直是与专制的皇权在角力,官僚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明争暗斗的,作为皇帝既要依赖这个集团实行统治,又要提防他们的架空,而士大夫集团总是处于被收买或者消极抵制的状态之中,所以秦始皇与后来他的那位效仿者都试图摆脱和镇压这个集团,实行直接的对民众的统治,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毕竟是要依靠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来运作的,因而皇权与这个阶层之间无非是讨价还价,利益分配的关系,而民众则是永远是这两者的牺牲品。但是这个阶层的人非常狡猾,总是能够挑动民众去造反,然后坐收渔利,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民众之上,再更换一个新主子,讨要更高的价码。
革命的起因,可以像理想主义者称做的那样,是出于良心与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深层的原因,是利益的再分配。
晚清末年的激进的改革,同样起源于知识阶层,他们认为之所以被洋人侵略,是由于不实行西化的改革导致国家贫瘠,所以从鸦片战争之后,向西取经成了他们强烈的诉求。从早期的魏源,戊戌诸君子,到国民党,而且这个过程是越向西求经,国家就越混乱,灾难更加重一步。
人们经常指责59年代的大跃进和浮夸风气,其实那和今日的激进的拆迁运动,一夜之间要成为香港或者纽约式的大都市,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又是心急火了的知识阶层在搞赶英超美的运动。
国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层的棋盘,人民也不是可以随意挪动的棋子。
而这些在外国呆的时间过长的人,回来之后看哪里都不顺眼,非要将国外的一切死般硬套,恨不得人人说英语,人人是博士,人人是富翁。
早年我曾经看过一本孙中山的演讲录,当时的印象就是,美国--米国太多了,而且他的听众大多是华侨。
因此这个革命无非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要强行的将一个人口众多具有深厚专制传统的农业国一夜之间改造成美国。
晚清的内部改革可以说是加速了王朝灭亡的速度,清朝宗室最终失去了对于军队的控制,任由地方大军阀官僚摆布,在革命党与外国势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土崩瓦解,革命党的暴动实际上只限于南方,最终还是军阀的倒戈导致了王朝的解体。新三国,旧三国,永永远远是三国,甚至没了国。
国民党从来也只是一个西化的甚至南方化的中产阶级政党,他反的与其是封建王朝,还不如说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阶级特征。
军阀混战,边疆疏失,外敌入侵,这就是共和的代价。
而什么是共和呢,去问问现在在大街上打游击卖水果的农妇吧!
只有激进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共和思想的民众,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非理性无目的的爆发。
革命是一种奢侈,民主是一种高级游戏,普通的民众对它不感兴趣。
那样的反传统的革命导致的是中央集权勉强拼凑起来的凝聚力的丧失,在中国一旦要搞地方自治与民主,就势必要由族群地域的相互争斗开始,最终是四分五裂,乃至成为殖民地,这倒也让知识分子们觉得省事,反正是不可救药的民族性和破碎的山河,自己也出力不讨好,不如卖了,自己也从中赚一笔,是这样吧/
这样的事情,是中国历史的周期率和民族的宿命,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不过这戏里的主角在更换而已,唱的还是老调子,并无新意。一个皇帝走了,乱了一阵,又来了一个,循环往复。
无论是所谓的知识阶层还是统治者,想的永远是他们自己,谁都不去关心自己的同胞,于是这些普通的民众为着那活下去的尊严,只好流血流泪。
可怜的人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