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如果是在真空中,则一大一小两个东西同时落地;
但在通常情况下物体是在空气中从高处中下落的,体积大的受空气的阻力大,下落的慢;体积小的受空气的阻力小,下落的则较快。所以,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体积小的先落地。
降落伞就是利用增加体积增加受阻截面积,从而增加空气阻力使物体缓慢降落的。
而在两个物体的体积形状相同,质量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同时从高处落下,则两物体同时落地。
为此,现代物理学之父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曾做过多次实验,证实不同重量球体自由落下,它们同时着地的实验。据《伽利略传》记载,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这样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关于落体运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仅仅凭借直觉和观感,曾经作出过这样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我们若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都将获得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实验得出大小两球同时落地的结果是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就是说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和从万有引力定律所做的理论分析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一点来说,伽利略的实验是正确的。
高度(距离)s(米)、时间t(秒)与重力加速度g的公式:
s=(1/2)gt²,
g=2s/t²,g=9.80665m/s²,一般取g=9.8m/s²(米/秒²)。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是:
F=Gm1m2/r², (1)
式中m1、m2是两质点的质量;r是两质点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量。
G=(6.6720±0.0041)×10^(-11)N•m²/kg² (2-1)
在通常计算中可取G=6.67×10^(-11)N•m²/kg² (2-2)
重力 地球对在其表面附近的万有引力称为重力。物体因受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按牛顿第二定律,重力P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的关系是:
P=mg (3)
按(1)式,重力P的大小可表示为:
P=GMm/r² (4)
上式中,M是地球的质量(M=6.57*10^34kg),m是物体的质量,r是地球中心至物体的距离。
由(3)与(4)式得
g=GM/r² (5)
计算得,g=9.80665m/s²,一般取g=9.8m/s²(米/秒²)。
(5)式表明,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仅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化。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高度的变化与地球半径(约为6370km)相比甚微,可认为它们到地心的距离就等于地球半径,这样,物体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时的重力加速度也就可以看作是常量。另外,地球不真正为球形,南北半径稍短(约为6357km)赤道半径稍长(约为6378km),因此在地球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略有差异,在南北两极g值最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北京地区,可取g=9.81 m/s²(米/秒²)。
如果是在真空中,则一大一小两个东西同时落地;
但在通常情况下物体是在空气中从高处中下落的,体积大的受空气的阻力大,下落的慢;体积小的受空气的阻力小,下落的则较快。所以,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体积小的先落地。
降落伞就是利用增加体积增加受阻截面积,从而增加空气阻力使物体缓慢降落的。
而在两个物体的体积形状相同,质量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同时从高处落下,则两物体同时落地。
为此,现代物理学之父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曾做过多次实验,证实不同重量球体自由落下,它们同时着地的实验。据《伽利略传》记载,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这样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关于落体运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仅仅凭借直觉和观感,曾经作出过这样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我们若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都将获得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实验得出大小两球同时落地的结果是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就是说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和从万有引力定律所做的理论分析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一点来说,伽利略的实验是正确的。
高度(距离)s(米)、时间t(秒)与重力加速度g的公式:
s=(1/2)gt²,
g=2s/t²,g=9.80665m/s²,一般取g=9.8m/s²(米/秒²)。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是:
F=Gm1m2/r², (1)
式中m1、m2是两质点的质量;r是两质点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量。
G=(6.6720±0.0041)×10^(-11)N•m²/kg² (2-1)
在通常计算中可取G=6.67×10^(-11)N•m²/kg² (2-2)
重力 地球对在其表面附近的万有引力称为重力。物体因受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按牛顿第二定律,重力P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的关系是:
P=mg (3)
按(1)式,重力P的大小可表示为:
P=GMm/r² (4)
上式中,M是地球的质量(M=6.57*10^34kg),m是物体的质量,r是地球中心至物体的距离。
由(3)与(4)式得
g=GM/r² (5)
计算得,g=9.80665m/s²,一般取g=9.8m/s²(米/秒²)。
(5)式表明,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仅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化。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高度的变化与地球半径(约为6370km)相比甚微,可认为它们到地心的距离就等于地球半径,这样,物体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时的重力加速度也就可以看作是常量。另外,地球不真正为球形,南北半径稍短(约为6357km)赤道半径稍长(约为6378km),因此在地球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略有差异,在南北两极g值最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北京地区,可取g=9.81 m/s²(米/秒²)。
展开全部
同等材质,同样形状的话,不考虑阻力因素的话,是同时落地
如果考虑到阻力因素,那么材质不同,或者形状不同,那可能不会同时落地。
比如一个铁球和一个降落伞。或者一个铁球和一团棉花。这个时候就是阻力小的先落地了。
即便是同样一种材质的物品,一个塑料球和一个塑料薄板,因为塑料球阻力小可以很快落下,而塑料薄板受到的阻力大可能会在孔中飞舞一会才落下来,具体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
如果考虑到阻力因素,那么材质不同,或者形状不同,那可能不会同时落地。
比如一个铁球和一个降落伞。或者一个铁球和一团棉花。这个时候就是阻力小的先落地了。
即便是同样一种材质的物品,一个塑料球和一个塑料薄板,因为塑料球阻力小可以很快落下,而塑料薄板受到的阻力大可能会在孔中飞舞一会才落下来,具体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6-12 · 最值得信赖的管理咨询专业机构
深圳市天行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注于【六西格玛管理】与【精益生产管理】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天行健管理咨询公司以提升效率,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浪费为目的,帮助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会作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是从同样的高度落下,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S =gt²/2, 它们是同时落地;
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空气阻力是必然存在且不可以忽略的,所以至于哪个先落地需要看具体情况。
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空气阻力是必然存在且不可以忽略的,所以至于哪个先落地需要看具体情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人直觉物体重受地球引力大,所以落得快,没有想过受阻面积大这些影响,即使没有风,总有空气吧?形状也影响受阻力大小,材质也有关。最详细的伽利略斜塔实验,同材质重量差距n倍的两个球体,同时在塔上丢下了,结果几乎同时落地,现在还没有打破该定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