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5000字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我好笨呀,不会写希望您能帮帮我,我在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今天看到您了,希望您能帮助我。谢谢... 我好笨呀,不会写希望您能帮帮我,我在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今天看到您了,希望您能帮助我。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指
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制度缺乏完
整性和前瞻性、内控观念滞后和人员素质较低、监督缺乏权威性等
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强化会计内控机制和监控体系上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存内部控制;前瞻;会计信息
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监控的第一道防线,健全有效的银行会计
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商业银行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虽说随着我国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改革的完善,但是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形势
仍很严峻,会计犯罪案件仍不时出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
行的会计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本文将对此问题
进行具体探讨。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银行会计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在收入、支出的财务信息上,多
计或少计收入,该提折旧的不提,该摊销的不摊销。在营业费用方
面,人为调整费用指标,弄虚作假。另外,还存在着设立账外账的
现象。工作中的疏忽行为,办理业务时发生的错误也会带来会计信
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以不真实
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造成统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报表难以反映银
行面临的风险,预警指标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一方面削弱了会计
本身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效用,另一方面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重
大的风险隐患。
(二)会计内控制度缺乏完整性和前瞻性
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分散于会计复核监督、内外账务
核对、会计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等诸多制度之中,没有一个全面统
一的会计内控制度,这样就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整体掌握
和运用。同时,随着金融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管理要求的逐步提
高,原有的内控制度很快就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如不及时
进行修正就难免会形成制度上的漏洞,能够轻易形成金融风险。比
如工商银行平利县支行的王忠意挪用联行资金案也经过上级行会计
部门虽然进行过例行的业务检查,但是没有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将工
作深入下去,很少深入基层了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会计联行管理
情况,因此,对银行会计联行工作的管理状况不了解、不掌握,管
理难以到位,也是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风险观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
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
内部会计控制能合理保证银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经营管理目
标的作用还保留态度。部分管理层存在形式主义,有的银行为了应
付外部检查而笼统地制定几项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善,实际根
本不按照制度做或不严格落实执行,也不审查控制制度是否真正有
效。风险管理还相当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对单项信贷风险比较
重视,但信贷风险的管理还相当落后,对经营中面临的包括信贷风
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
略风险、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根本没有进行全面识别和评
估,没有对各类风险设定限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
以承受的限度内。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
银行只能被动应付各种风险。
(四)缺乏权威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可以说是会计部门控制的基础。而目前银行会计过于
偏重核算职能,对诸如现金管理、大额支付凭证审核、经营活动的
合法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等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长期以来对银
行会计监督职能重视不够,在这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研究较少,导
致至今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
行的会计监督主要采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和审计,辅之以会计工
作等级考核等手段,但实际上这些手段对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监督
和控制职能未能充分体现。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
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
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
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五)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会计工作
能否安全开展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同时在新时期,很多新准
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
进行专业判断,直接增加了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
度。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识,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银行必须对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加强管理层及相关人员与市场之间的有效
沟通。
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产生
的种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当银行在系统开发
和应用时,应更加强调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数据进人数据库之
前,检查这些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必须加强对计算机
的管理。首先,应严格划分使用权限,明确使用者、管理者、维护
者三者的权利与责任,严禁越级和交叉操作。其次,应建立规范的
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对特殊用户和一般用户实行各自独立的密码
控制,严肃使用纪律,并在以后的会计检查中,把计算机的使用情
况列为检查中的重要一项。再次,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
在控制,如对输入数据要检查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二)健全会计控制制度
一是按照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银行所有机构的部
门、岗位和业务。二是有效性原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背和
超越内控制度而行使权力。三是按照合理性、严密性、可操作性的
原则,实行总体规划。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
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控制风险为中心,建立覆盖重要会
计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系
统化。四是效率原则。内控机制的建立既要防范风险、有效控制。
五是及时性原则。内部控制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且随着
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五是前瞻性原则。目前,信息技术迅
猛发展,银行业务与交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网络银行、
自助银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也必须具
有前瞻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规范。另外,随
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衍生产品也将不断产生,如
何对现有的以及即将产生的新兴业务进行确认、控制等,都是值得
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努力提高意识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对银行内部各职能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
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
关键,包括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银行管理内部控制。我们对银行会
计工作的重要性、风险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对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
意义、作用和紧迫性应有深刻的理解,以思想指导行为,从而达到
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首先商业银行内部要采取法规讲
座、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提高银
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与自律意识,使其做到知
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同时,相关部门应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加
强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加大对
单位责任人、会计主管和直接责任人的检查力度,使内控制度切实
地贯彻执行。
(四)加强监督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
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要确保内部会计控
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
督。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
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以杜绝管理者的独断专行;其次要加强对
商业银行部门管理尤其是会计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
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营私舞弊;第三要加强对
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监督控制,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强制休假
和定期稽查制度,杜绝商业银行中层干部和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
权谋私或串通作弊。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首先要深入细致
地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使会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好思想、好作
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
会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
性和权威性。二要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员工的业
务能力为员工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一个长远发展的平
台,使员工将自身发展和银行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作到以人为本。
第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活动,逐步培养
起一支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又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既精通会计业
务,又有管理经验;既熟悉国内业务,又了解国际市场的会计队
伍。
总之,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好坏决定着银行的经营管理
的水平。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
据其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商业银行加强会计内部控
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朝华,唐予华1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J]1上海会
计,2002(9):6-91
[2]李斌1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1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2):37-381
[3]刘明辉,张宜霞1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4)1
[4]李连华1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1会计研
究,2005,(2)1
[5]戴彦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1会计研究,2006,
(1)1
[6]朱荣恩1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1上海会计管理,200O,(5)1
[7]周宏杰1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1理论界,2003,
(1)1
(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会计集中核算的新举措摘要: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利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它的运行并不改变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自己编报,经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还在各单位;单位的各项收支也由领导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改变了以往由各单位分散核算的管理方式,统一集中核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1、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资金帐户,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由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实行集中管理,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同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纠正了原来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端正经费开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使得不合规定的票据及不合理的开支不再出现,并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坚决拒付,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这种“单位用钱,财政管理”的方式,不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仅2006年1—9月份我市市直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就核减支出44.93万元。
  3、加强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全部转到核算中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的自觉意愿,使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全过程监督,使得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从而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解决了财政监督与管理上的“缺位”、“滞后”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实物资产管理的缺位,削弱了会计管理职能。
  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丁集中,但资产、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管理,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的现象,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一旦单位领导与报账员管理意识薄弱,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配套制度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
  由于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报销等等。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内控制度上的不足,造成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的弱化。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4、分账管理上的单一化,使得会计核算与管理上出现了真空状态。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笔者所处的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单位的运转经费只能靠收费来解决,由于收支分账管理,在违规收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会计中心不得而知。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如果不加以改进和完善,任其发展,核算中心的职能就会削弱,也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解决这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
  1、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应建议财政、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这样使得核算会计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不存在人为提高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现象。除此之外,对单位内部执行的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奖金、津贴等开支一律不予支付,同时要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原始凭证七要素的审核,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2、应加强财产管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 全。核算中心应督促单位完善财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检查和维修工作,根据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数量卡片,记录、管理本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凡涉及固定资产数量的变动,应及时通知核算中心会计,保证账账、账实一致。中心会计则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建账、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数量、金额管理与控制,并定期与保管员对账,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增收节支。核算中心应尽快介入单位的收费管理,配合物价等部门将收费办法落实到位,做到既要制止单位乱收费行为,又要应收尽收,并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从而规范单位收费行为。对单位的代管费用,核算会计应用到茅头上,不可因单位经费的紧缺而随意挪用、挤占。
  4、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会计服务质量。首先,核算中心应建立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并相应建立“监督奖励基金”,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对于单位,应加强单位领导层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自觉有效的依法办事,从源头上保证了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监控,每年一审的检查,不可因其的特殊身份而予以减免,并对会计专管实行定期轮岗交换,在每一任职年限期满后,由有关部门对核算会计实行离任审计制,确保核算中心的阳光作业。
  5、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扰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单位也要支持核算会计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