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8-24
展开全部
宜兴古称“阳羡”。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羡”与“衍”古义相通,有田地肥沃即“衍沃”之意。荆溪是宜兴境内的大河,荆溪南面是天目山余脉铜官山这些山岭,而水的北面是平原沃野,所以把这块地方总称为“阳羡”。 这就是宜兴古称“阳羡”的来历。宜兴在汉代还被封为阳羡侯国。东汉时,阳羡长袁己为方便百姓造了长桥,晋周处除三害斩蛟龙后称“蛟桥”。东汉末,孙权15岁当阳羡长,后来孙权做了吴国的皇帝。那时,阳羡县曾属于吴郡、吴兴郡。
晋惠帝时,(公元310年),宜兴人周己三兴义兵,平定江南叛乱。朝廷为表彰周己的功绩,特地成立了“义兴郡”,属扬州。“义兴”者,称古宜兴人讲义气,顾大局也!义兴郡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等六个县。这就是“义兴”的来历。周己是除三害的周处的儿子,也是位将军。隋唐时,义兴郡改为义兴县,改为鹅州,分别属于镇江、常州管。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悉首),避赵光义讳,改“义”为“宜”,始称宜兴县,并沿用至今。这是“义”兴到“宜”兴的来历。
南宋末年,宜兴又改称南兴军。元代,宜兴又升为宜兴府,宜兴州。明代又称宜兴县。清代把宜兴县一分为二,辟出一个荆溪县,这是雍正四年的事,主要是划小核算单位,增加赋税。县政府,古代称县治或县衙门,即在现胡郑在的宜兴长桥北面。古代,宜兴属于常州管辖的历史最长,有1000多年。清末宣统时,宜兴、荆溪还曾属于镇常通海道。宜兴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有许多状元、宰相、将军、学者、诗人等。1912年民国成立,宜兴、荆溪两县又合并为一县。曾属于苏、常道及江苏省江南分署等管辖。抗战时,宜兴属于第三战区。
1949年解放后,宜兴县曾分别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署武进分政区、常州专区、镇江专区等。1983年,宜兴隶属于无锡市至今。当时,宜兴有四大镇、六中镇、47个“公社”,后来叫乡。47个人民公社分别属于宜兴县7个区,即宜城区、丁蜀区、和桥睁做数区、张渚区、徐舍区、周铁区、官杨区。
晋惠帝时,(公元310年),宜兴人周己三兴义兵,平定江南叛乱。朝廷为表彰周己的功绩,特地成立了“义兴郡”,属扬州。“义兴”者,称古宜兴人讲义气,顾大局也!义兴郡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等六个县。这就是“义兴”的来历。周己是除三害的周处的儿子,也是位将军。隋唐时,义兴郡改为义兴县,改为鹅州,分别属于镇江、常州管。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悉首),避赵光义讳,改“义”为“宜”,始称宜兴县,并沿用至今。这是“义”兴到“宜”兴的来历。
南宋末年,宜兴又改称南兴军。元代,宜兴又升为宜兴府,宜兴州。明代又称宜兴县。清代把宜兴县一分为二,辟出一个荆溪县,这是雍正四年的事,主要是划小核算单位,增加赋税。县政府,古代称县治或县衙门,即在现胡郑在的宜兴长桥北面。古代,宜兴属于常州管辖的历史最长,有1000多年。清末宣统时,宜兴、荆溪还曾属于镇常通海道。宜兴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有许多状元、宰相、将军、学者、诗人等。1912年民国成立,宜兴、荆溪两县又合并为一县。曾属于苏、常道及江苏省江南分署等管辖。抗战时,宜兴属于第三战区。
1949年解放后,宜兴县曾分别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署武进分政区、常州专区、镇江专区等。1983年,宜兴隶属于无锡市至今。当时,宜兴有四大镇、六中镇、47个“公社”,后来叫乡。47个人民公社分别属于宜兴县7个区,即宜城区、丁蜀区、和桥睁做数区、张渚区、徐舍区、周铁区、官杨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