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理解子曰 仁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就是给你体会或感想... 就是给你体会或感想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4
展开全部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游氏曰“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李氏曰:“礼乐待人而后行,苟非其人,则虽玉帛交错,钟鼓铿锵,亦将如之何哉?”然记者序此于八佾雍彻之后,疑其为僭礼乐者发也。(朱熹《论语集注》八佾第三)我在目前这个时刻理解成不懂仁义之实.不能以身做则.而妄谈礼乐.如当今之精神文明建设.这句话的前面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或曰:“忍,容忍也。”盖深疾之之辞。范氏曰:“乐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而已,故两之间,不可以毫发僭差也。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谢氏曰:“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弑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以供大家揣测.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先生说:“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
严重同意钱儒“仁乃人与人间之真情厚意。”之言。并且,我更愿意把此处的“礼乐”理解或称外化为待人接物或为人处世。
有很切身的体会:待人接物时,心中没有仁(真情厚意),整个人便会变得虚假,变得巧言令色,变得伪善!有时,连自己都觉得别扭。很痛恨自己的表现。
反思自己,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想出原因来。总之,很多时候,好像自己根本拿不出真情厚意。
还有不仁的时候吗?想到如是在《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惭愧的,联系本章,发现俯视众生其实也是心中没有仁爱的一种表现啊!只是这种情况下隐蔽性更大,连自己都给骗过去——拿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众生,还自认为是“爱”,是“仁”。
夫子,我,该如何才不至于失去心中的“仁”?我,该如何才能找回“仁”?
forgive曰:人而不仁如待人接物何!人而不仁如为人处世何!惭愧惭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