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
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扩展资料: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推荐于2017-09-30
展开全部
贵州有悠久的历史,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由黔西南、黔西北到黔北呈曲线分布,无论早中晚期均相互关联。从发现的3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看,贵州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其中最重要的有: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距今约五十至六十万年,稍早于北京猿人;桐梓岩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桐梓人”,处于“古猿人”向“古人”过渡阶段,是我国南方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水城硝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水城人”,属典型的中晚期“智人”。是我国南方发现古人类用火最早和最多的遗址,时间约晚于桐梓人;兴义猫猫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兴义人”, 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时间晚于水城人。属“古人”向“新人”过渡的晚期“智人”;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穿洞人”,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遗址,较系统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活动状况;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的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东西方文化交流、古人类迁徙、古人类生活原貌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被列入“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石器时代,贵州发现多处遗址。根据威宁、赫章、毕节、平坝等地发掘研究,贵州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由打制石器转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阶段。农牧业已从狩猎采集中分离出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至5000年。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今贵州地区行政区划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属“鬼方”,一说认为属古“牂牁国”。有待出土文物及文献作进一步研究。
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公元前7世纪至前1世纪),今贵州地属夜郎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设置的黔中郡辖今松桃、铜仁一带。
汉代,牂牁、武陵、巴、犍为四郡分治今贵州地,部分地方形式上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羁縻”关系。
秦汉时期,夜郎国逐渐缩小。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王兴因反叛被诛,夜郎国灭亡。
魏晋南北朝,今贵州所辖郡县略有调整。隋代设沅陵等六郡辖今贵州地。唐代基以乌江为界,江以北设经制州,朝廷委派官吏治理,江以南为“羁縻”州,由民族首领治理,仍推行汉代的“羁縻”政策。
宋代今贵州虽分属夔州路、荆湖北路、广南西路、潼川路管辖,实际大部分地区仍分布着数十个羁縻州。从汉至宋,贵州成为全国“羁縻”州最多的地区。
元代置行省。今贵州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设有八番顺元、播州、思州、思南、亦溪不薛、乌撒乌蒙等六个宣慰司及普定、普安、永宁三路。
明初维持元代土司制度,并先后设立30个卫、140多个所,置屯军镇压威慑少数民族。明代设三司治理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思南、思州两宣慰司长期争斗,明王朝杀田琛、田宗鼎两宣慰使,撤销宣慰司,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成为全国13个行省之一。永乐十四年(1416年)设贵州提刑按察使司,贵州三司齐备,下辖思南、镇远、铜仁、乌罗、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府;普安、普定、永宁、镇宁四州及贵州宣慰司。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叛被诛后,撤销播州宣慰司,设遵义、平越二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在清军追击下,永历政权先后迁到梧州、桂林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余部将领孙可望迎永历帝至贵州安龙并独霸朝政,顺治十一年(1654年),永历帝支持李定国除孙未遂,孙即于安龙诛杀了参与此事的18位大臣,其墓葬后人称为“明十八先生墓”,并建祠供后人瞻仰。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军至安龙,移永历帝往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在缅甸被杀。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占贵州,继明代永乐、万历两次“改土归流”,康熙、雍正两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贵州土司制度基本废除,但残存一些长官司,至民国时期仍有土司存在。清初从邻省划进遵义等州县属贵州省,清末贵州省辖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53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相继为兴义系军阀和桐梓系军阀统治。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贵州,取代军阀统治,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政权。民国30年(1941年),设贵阳市、新增6个县。至民国38年(1949年)全省有1直辖区、6行政督察专员区;1市、78县、1设治局。
新石器时代,贵州发现多处遗址。根据威宁、赫章、毕节、平坝等地发掘研究,贵州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由打制石器转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阶段。农牧业已从狩猎采集中分离出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至5000年。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今贵州地区行政区划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属“鬼方”,一说认为属古“牂牁国”。有待出土文物及文献作进一步研究。
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公元前7世纪至前1世纪),今贵州地属夜郎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设置的黔中郡辖今松桃、铜仁一带。
汉代,牂牁、武陵、巴、犍为四郡分治今贵州地,部分地方形式上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羁縻”关系。
秦汉时期,夜郎国逐渐缩小。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王兴因反叛被诛,夜郎国灭亡。
魏晋南北朝,今贵州所辖郡县略有调整。隋代设沅陵等六郡辖今贵州地。唐代基以乌江为界,江以北设经制州,朝廷委派官吏治理,江以南为“羁縻”州,由民族首领治理,仍推行汉代的“羁縻”政策。
宋代今贵州虽分属夔州路、荆湖北路、广南西路、潼川路管辖,实际大部分地区仍分布着数十个羁縻州。从汉至宋,贵州成为全国“羁縻”州最多的地区。
元代置行省。今贵州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设有八番顺元、播州、思州、思南、亦溪不薛、乌撒乌蒙等六个宣慰司及普定、普安、永宁三路。
明初维持元代土司制度,并先后设立30个卫、140多个所,置屯军镇压威慑少数民族。明代设三司治理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思南、思州两宣慰司长期争斗,明王朝杀田琛、田宗鼎两宣慰使,撤销宣慰司,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成为全国13个行省之一。永乐十四年(1416年)设贵州提刑按察使司,贵州三司齐备,下辖思南、镇远、铜仁、乌罗、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府;普安、普定、永宁、镇宁四州及贵州宣慰司。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叛被诛后,撤销播州宣慰司,设遵义、平越二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在清军追击下,永历政权先后迁到梧州、桂林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余部将领孙可望迎永历帝至贵州安龙并独霸朝政,顺治十一年(1654年),永历帝支持李定国除孙未遂,孙即于安龙诛杀了参与此事的18位大臣,其墓葬后人称为“明十八先生墓”,并建祠供后人瞻仰。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军至安龙,移永历帝往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在缅甸被杀。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占贵州,继明代永乐、万历两次“改土归流”,康熙、雍正两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贵州土司制度基本废除,但残存一些长官司,至民国时期仍有土司存在。清初从邻省划进遵义等州县属贵州省,清末贵州省辖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53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相继为兴义系军阀和桐梓系军阀统治。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贵州,取代军阀统治,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政权。民国30年(1941年),设贵阳市、新增6个县。至民国38年(1949年)全省有1直辖区、6行政督察专员区;1市、78县、1设治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
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镇一方。”(《大明一统志》语)此后,“贵州”之名开始见政府公文、史书。
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
先民为多。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占领了今贵阳地,屯驻城中,将贵州城更名为顺元城,意思是“顺服元朝”,但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老百姓仍称“贵州”,就连元朝蒙古人所写的《招捕总录》一书,也依然称今贵阳地为“贵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王朝设八番顺元都元帅府驻此。
元朝的贵州城仍是土城,在今贵阳市城区南部。居民以世居少数民族为主,也有随元军而来的蒙古人、回族人。
明朝贵阳仍叫“贵州”。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后,“贵州”开始作为省名。此后,“贵州”既是贵阳的城市名,又是贵州省名,两者并行不悖。直到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贵阳时,还在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称贵阳为贵州城。
但自明初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贵阳地的主要名称,另一名称“贵竹”也开始使用。明朝的贵阳已经有了石砌的城墙,城市范围扩大许多。居民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亦大量涌入。
“贵州”现在是我们生活的省份的名称,可是,“贵州”曾经作为贵阳的历史名称,连续使用了宋、元、明三朝,时间持续了600年。
“贵州”一名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贵州省殷商时属鬼方,“贵州”和鬼方有历史渊源,“贵”字就是从“鬼”字演变而来,两字读音略同。 “贵”字由“鬼”字演变而来之说,现在看来肯定站不住脚,因为 “贵州”之称始于北宋初期。
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镇一方。”(《大明一统志》语)此后,“贵州”之名开始见政府公文、史书。
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
先民为多。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占领了今贵阳地,屯驻城中,将贵州城更名为顺元城,意思是“顺服元朝”,但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老百姓仍称“贵州”,就连元朝蒙古人所写的《招捕总录》一书,也依然称今贵阳地为“贵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王朝设八番顺元都元帅府驻此。
元朝的贵州城仍是土城,在今贵阳市城区南部。居民以世居少数民族为主,也有随元军而来的蒙古人、回族人。
明朝贵阳仍叫“贵州”。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后,“贵州”开始作为省名。此后,“贵州”既是贵阳的城市名,又是贵州省名,两者并行不悖。直到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贵阳时,还在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称贵阳为贵州城。
但自明初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贵阳地的主要名称,另一名称“贵竹”也开始使用。明朝的贵阳已经有了石砌的城墙,城市范围扩大许多。居民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亦大量涌入。
“贵州”现在是我们生活的省份的名称,可是,“贵州”曾经作为贵阳的历史名称,连续使用了宋、元、明三朝,时间持续了600年。
“贵州”一名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贵州省殷商时属鬼方,“贵州”和鬼方有历史渊源,“贵”字就是从“鬼”字演变而来,两字读音略同。 “贵”字由“鬼”字演变而来之说,现在看来肯定站不住脚,因为 “贵州”之称始于北宋初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5
展开全部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