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是36度,而室外的天气是比体温低,人为什么还会觉得热呢?

为什么天气比人体体温还低,人为什么还觉得热呢?!比如人体体温是36度~37度...但是外面天气一超35人就会觉得热啊!可是还没有自己身体温度高呢!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天气比人体体温还低,人为什么还觉得热呢?! 比如人体体温是 36度~37度...但是外面天气一超35人就会觉得热啊! 可是还没有自己身体温度高呢! 这是为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6
展开全部
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

  研究表明,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病症。此外,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相对湿度通常与气温、气压共同作用于人体。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冬季湿度有时太小,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人体致死的高温指标与空气湿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即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夏季,湿度增大,水汽趋于饱和时,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如果湿度过小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丧失,人感觉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并诱发感冒。调查研究还表明,当相对湿度达90%以上,26℃会让人感觉31℃似的。干燥的空气能以与人体汗腺制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将汗液吸收,使我们感觉凉快。可是湿度大的空气却由于早已充满水分,因而无力再吸收水分,于是汗液只得积聚在我们的皮肤上,使我们的体温不断上升,同时心力不胜负荷。 
匿名用户
2013-08-26
展开全部
苏醒的紫木槿
[学妹] 我们觉得热不是因为温度的问题,而是跟室外无法交换热量,出汗
皮肤温度绝对没有37度,加上出汗蒸发,只有35度或更低一点。气温37度,再加上湿度大,感觉就会很热。真的到了37度很干燥的地方,倒并不感到很热。
这里要说明的是温度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冷和热是一种自身感觉。这好比在同样的环境下,你可能觉得冷,他可能觉得热。
再回答你的问题。人体温度37度是指人体内的温度,能直接测量的最接近体内温度的是直肠温度。但无论如何,体表温度都比体内温度低。当外界空气环境温度高于35度时一般要高于皮肤表面温度,造成皮肤表面水分蒸发不畅,体内产生的热不宜排出,所以“感觉”到热
简单说,皮肤热量不宜散失就“感觉”热,皮肤热量散失快就“感觉”冷(皮肤上涂点酒精或高度白酒就可以体会到了)。而不绝对与外界环境温度有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6
展开全部
人体是恒温动物,但是我们所说的37度的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就像量体温,一定要把温度计塞进腋下、口中和肛门中一样。人体的皮肤是一个巨大的散热器管,它能把人体的体表温度维持在25度左右,因此当外界气温低于25度时人们觉得凉爽;到25度时,人们既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这叫做不感温。当超过25度时人们就会觉得热了25度的天气最适合人的体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6
展开全部
气温高于32摄氏度,人体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就感觉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