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咨询业:谁是中国最好的本土咨询公司?

 我来答
文天羽丶薔鐾
2013-08-24 · TA获得超过1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51.2万
展开全部
2004年是中国咨询业最热闹,也最冷清的一年。其热闹在于本年度新成立的咨询公司在近三年中最多,其冷清在于咨询业的营业额增长率近年最低。咨询业可能是中国市场上进入门槛最低的高增长行业,三五个毕业生加上一部电话机就能开个咨询公司,把国外发表的管理论文翻译整合一下,便可以称上“专著”,点评几个企业,便可以宣称为“服务过的客户”。一个咨询项目动辄百万乃至千万,给更多在学校中了解了一些肤浅管理知识的MBA们提供了无数五彩斑斓的梦想,也给企业带来了无数陷阱。缺乏服务规范,正说明这个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因此与其问中国咨询业市场何时走向规范,不如问中国的市场上还能够容纳多少个咨询公司?也许当有一天咨询市场饱和的时候,才是咨询市场水清龙现的时候。 如果说远卓是中国最顶尖的本土咨询公司,肯定会引起北大纵横和新华信乃至和君创业等本土顶级咨询公司的一致反对,但是,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却偏偏选中了远卓作为并购对象,被并购尽管不能证明是“顶尖”,但至少也证明是“基因优异”吧。 但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就在媒体纷纷惊呼:“我们失去了本土最优秀的咨询公司”时,远卓的另一个资深合伙人,副总裁孟凡宇却拉着北京公司的部下另起炉灶,承担起继续把远卓打造为“本土最佳”的重任。如今,过去的远卓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与凯捷合并,成为凯捷进入中国咨询业的先锋队,一部分则更名成了远迅,继续为实现“本土顶尖咨询公司”的梦想而努力。 远卓之所以被凯捷收购,除了资金链问题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2003年远卓对一家航空航天企业和一家电信企业的两个标的上千万大项目的竞标中,都败给了国际咨询公司。这两个项目的失利,使得远卓的总裁李波认识到,缺乏国际大型项目经验和咨询资源的本土咨询公司,很难跳出低成本小规模的怪圈,要想更好的发展,投入国际巨头的怀抱,也许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一条道路。的确,“低成本小规模”几乎成了本土咨询公司最大的心病。目前,本土咨询公司很少能够获得500万以上的大单,而国际咨询巨头往往能够在上千万的咨询项目中轻易获胜。相比“洋巨头”数十年的经验和遍布全球的咨询资源,本土企业在资历和经验上欠缺较多,特别是缺乏自己独特、有实用价值的管理方法论。 洋巨头到底在中国咨询业赚了多少钱?这本来就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在咨询业,收入情况一向讳忌莫深。但是,公开来看,绝大多数“洋咨询”都宣称在中国并不盈利。麦肯锡在其全球结算体系下,中国业务曾连续三年亏损。牢牢盘踞战略咨询高端市场的麦肯锡尚且如此,其他洋品牌也不会乐观。 但是,麦肯锡、罗兰贝格、德勤等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咨询标的,都是超过500万甚至过千万的项目,而国内咨询公司则很少能够获得500万以上的订单。 从总标的额上看,“洋咨询”在国内“不赚钱”,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是对比洋咨询的薪酬待遇,我们也确实能够理解,他们赚的并不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