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于猫会不会传播禽流感

 我来答
给我温暖0452
2013-08-24 · 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禽流感是怎么来的?“禽流感”这种疾病是一大类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这类病毒有七大种属,绝大多数种属只导致禽类之间的互相传播并致病,有些种属大多在家禽中传播,有些种属主要感染野生禽类。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对人类或其他动物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其中有一种H5N1亚种,是发生了变异的病毒,它不但会在禽类之间传播,也可以从禽传播到人类。 主要的传播方式——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啦。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发生H5N1病毒导致的人患禽流感的案例。至今为止,所有的案例都是人类直接接触了患病禽类的血液(屠宰过程)、粪便等排泄物(饲养过程),才患病的。去年,泰国曾经发生过一只猫感染了禽流感的案例,那也是一只在养鸡场里生活的猫,与患病的禽类发生密切接触。也就是说除非是密切接触患病禽类,否则无论是人还是猫或是其他什么动物,都不会发生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我一再强调“密切接触患病禽类”,这真的非常重要。 细心的TX可能发现了,关于禽流感疫情的报道中,经常会提到“人间传播”这个词。什么是人间传播,就是说,一个人患上禽流感,健康人接触了这个病人,也感染了,也就是说,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来传播,而不是通过密切接触患病禽类而感染。这个细节非常关键,因为一旦发生“人间传播”,那禽流感就真的成了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从有限的“密切接触病禽的人群”扩大到无限的全人类。 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禽流感疫情仍然处于黄色预警阶段,也就是说,发生了禽类到人类的传播,但是没有发生任何人与人的传播。所以,只要不吃未煮熟的禽类(那些爱吃野味的人当心啦),不接触病禽的体液(血液和粪便等排泄物)——其实不养他们不杀他们又怎么接触得到,——是不会感染禽流感的。也没有证据提示会因为接触患病的人类和其他动物,而感染禽流感病毒。因为这种病毒还没有发生可以在人类之间或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变异。 聪明的TX已经可以从上一段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猫或其他动物和人类一样,只能通过密切接触患病禽类而感染,却不能感染其他人或动物。因为还没有“人间传播”。更何况我们的猫都不是放养的,他们不接触禽类,从何感染禽流感?或许从我们的鞋底上吧?那么回家先把鞋底消毒。即使它们感染了禽流感,也不会传染给我们,因为还没有“人间传播”的变异体!! 媒体害死猫! 就禽流感一事来说,好多媒体在登载卫生部正式对外发布的新闻以外,非要画蛇添足的说一说关于“流感”的“科普知识”。其实禽流感和流感根本是完全不同的病毒导致的不同的病。禽流感其实更应该理解成鸡瘟! 媒体的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混淆了流感和禽流感的概念,这无疑对人民大众的心理产生了一种暗示,那就是认为禽流感和流感一样,很容易被传染到!甚至认为禽流感就是一种可以从鸡或动物身上传染到的死亡率非常高的流感!极端的例子就是上海某周边地区的居委会居然号召居民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禽流感!实在滑天下之大稽!这就造成了人们盲目的恐慌。 TX们记得在和周围的人宣传的时候,不要光说猫怎样怎样。那会给人感觉此地无银三百两。大家只要对报纸甚至电视新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人们都有“皇帝的新衣”心理,你们对媒体的报道越是表现的批判和嘲笑,再举出几个比较专业的例子来,周围的人就越是不敢反驳你,他们会怕自己相信媒体会被认为是愚蠢的,怕被你和其他人看不起! 那些居委会的大妈们,提出杀猫防止禽流感,毫无疑问是在和我们国家的卫生部对着干。因为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说了,中国的禽流感还没有发生人间传播。 告诉那些老大妈们,她们这样宣传,是给中国政府抹黑,违背政府稳定人心,稳定大局的方针政策,制造无谓的恐慌,这如果被上级领导知道了,是要吃批评地!被批评成“唯恐天下不乱的别有用心”的人! 当然,这种威胁,对稍微有点脑子的大妈们或许有效,她们知道给政府抹黑不好。完全没有脑子的大妈们,恐怕无效。 附录:媒体医学笑话 1.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经在21世纪初宣称人类新发明了一种药物,攻克了精神分裂症的难关!这个药物的名字是——氯丙嗪;天晓得!到二十一世纪初,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60年了,它的改良产品都到了第三代了! 2.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曾经在2002年宣称某药物对俗称老年痴呆的帕金森病有特效。 俗称老年痴呆的是阿耳茨海默病,就是里根得的那种。帕金森病的俗称是抖抖病——就是邓爷爷得的那种。 3.充斥于各大媒体的保健品广告:昂立系列、各类深海鱼油、脑黄/白金等等。要知道,药品利润远远高于保健品。为什么大老板们不把这些对各种疾病有特效的“好东西”推入药品市场呢?因为它们根本不能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查而获得“药字头”批号。只能拿一个食品批号来卖。而媒体仍然播放那些夸大疗效的保健品广告,甚至影响到了患者就医时的心理,导致有病不及时看,对药物不信任,延误病情等后果。为什么?因为巨额广告费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