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驾崩前要皇三子弘时自毙?

 我来答
js2663066
推荐于2018-03-23 · TA获得超过42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138万
展开全部
雍正作为一个悲情皇帝,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谋反”,无论多么亲密的人,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个难兄难弟不说了,两个对雍正简直就是再造父母,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雍正的帝位以及稳固的江山,但一旦扯上“谋反”,哪怕是莫须有,他都不会手软,这的确反映了封建时代比较残酷的政治斗争,其实历史上很多功臣、皇室成员完全可以不用血祭“谋反”这面大旗,赵匡胤的确是一位够义气的哥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霸气的话的确是他说,但他没有杀这些死敌,大功臣,全部封个虚号,夺去所有权力,但国家拿钱养起来,正史野史里杀死李煜、花蕊夫人的不是他,全部是他弟弟,但可能雍正吃兄弟相争的苦可能太深,所以他替弘历解决后事,安心上位。
雍正驾崩前要皇三子弘时自毙原因有4:
第一,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第三,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1726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第四,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尚强出许多。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1725年)春夏之间,雍正帝公开表示与弘时父子之情已绝,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不仅是为“教导”其他皇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警告仍“以允禩为屈抑”的诸王大臣们,“使知儆戒”。
弘时被除宗籍,交与允祹“养瞻”后,其心情与处境皆可想见。仅仅挨过一年半,24岁的弘时便郁郁而终,也是不难预料之事。
静音双子_490
推荐于2017-09-08 · TA获得超过2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57.3万
展开全部
第一不是雍正驾崩前死的, 第二不完全是因为对弘历而赐死, 原因有4:第一,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第三,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1726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第四,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尚强出许多。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1725年)春夏之间,雍正帝公开表示与弘时父子之情已绝,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不仅是为“教导”其他皇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警告仍“以允禩为屈抑”的诸王大臣们,“使知儆戒”。 弘时被除宗籍,交与允祹“养瞻”后,其心情与处境皆可想见。仅仅挨过一年半,24岁的弘时便郁郁而终,也是不难预料之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angjiefuxing
2018-02-21 · TA获得超过2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18.7万
展开全部
电视剧编剧误人子弟 可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