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 我来答
米格说娱乐
高粉答主

2019-06-1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47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76.5万
展开全部

因为永琰为人持重、度量豁达,最为乾隆皇帝喜爱。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还有一个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

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扩展资料: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终年61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2】

羊羊羊杨云飞
高能答主

2020-09-19 ·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小编一枚
羊羊羊杨云飞
采纳数:695 获赞数:384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虽然嘉庆皇帝资质平庸,但是他确实是当时乾隆皇帝在世的皇子中唯一适合继承大统的人了,所以乾隆皇帝只能传位给嘉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也知道嘉庆皇帝资质平庸,所以特意提前让嘉庆皇帝登基,自己当了几年太上皇,希望让嘉庆皇帝得到锻炼。

在清朝皇帝中,乾隆皇帝的皇子其实算是很多的了,他一生共有过十七位皇子,按理来说乾隆皇帝选继承人应该很纠结才对,怎么会没得选呢?因为乾隆皇帝的寿命实在是太长了,他的儿子们都在他还健在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到乾隆皇帝临终前,他便只剩下四个活着的皇子了。

乾隆皇帝的十七个皇子中,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四子永铖、皇五子永琪、皇七子永琮和皇十二子永璂这六位皇子其实都是乾隆皇帝属意过的储君。然而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却年幼夭折,皇长子永璜、皇四子永铖、皇五子永琪和皇十二子永璂都是壮年时期就去世了。除了这六位皇子是早早去世外,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这七位皇子或早夭或壮年去世;所以乾隆皇帝晚期的时候,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尚在人世。在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这四位皇子中,皇八子永璇沉迷美色被乾隆皇帝认为昏庸,皇十一子永瑆又因为有谋逆之心被削除了宗籍,皇十七子永璘又是个游手好闲的皇子,所以乾隆皇帝只能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永琰了,这也就是为何乾隆皇帝要在众多皇子中选择资质平平的嘉庆皇帝的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mLX58OJ62
推荐于2016-10-29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9万
展开全部
嘉庆皇帝(资料图) 文章摘自《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刘继兴 刘秉光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间尔虞我诈、文武大臣间明枪暗箭等,统统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形象,暴露了国祚和宫廷的绝密,起到反宣传作用,根本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强人们的反清排满情绪,对清朝统治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留着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干脆一杀了之。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任皇帝。翻阅清朝正史,我们找不到关于对嘉庆荒淫、贪婪、昏庸、阴险行为的记载;翻阅清人野史,也查不着他的哪怕一件风流事。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方、为政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的人,却成为清朝十二帝中最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毫无建树的嘉庆,身上最明显的标记就是乏术和平庸。那么,乾隆为何会把皇位传给他,把偌大一个帝国托付给他呢?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但老天似乎总是故意与乾隆过不去,嫡次子永琏、嫡七子永琮相继夭亡,其他皇子也大多英年早逝。到了永琰出生的时候,他的14个兄长中有8个已经死去,就连深受乾隆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几年后早逝,诸皇子中可备乾隆选择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从剩下的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水落石出般地成为乾隆皇帝为数不多的儿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永琰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在大清国力日益衰减的情况下,按说由永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颇有主张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事实上,乾隆却把皇位传给了永琰。 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话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选嗣标准。朝中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乾隆对永琰的态度和用心,就连当时来京的朝鲜使者也多次向朝鲜国王汇报:“永琰为人持重、度量豁达,最为乾隆皇帝喜爱。”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还有一个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果然,乾隆在传位的同时明确宣布:“凡遇军国大事和用人事宜,决不会置之不问,仍要亲自处理。”退位后,乾隆仍然自称为“朕”,他的谕旨称为“敕旨”;对前来进贡的朝鲜使者有板有眼地说道:“我虽然归政,但大事还是我办!”;他借口已经在养心殿居住了60年,只有这里才“安全吉祥”、便于召见群臣,无论如何也不肯搬出去;为了限制嘉庆,他还一度上演了“传位不传玺”的闹剧;本来嘉庆即位改元后,全国上下应该统一使用嘉庆新历,可宫廷中还是用乾隆年号,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新皇帝即位后,钱币应该改铸“嘉庆通宝”,可那几年却是乾隆、嘉庆两个年号的通宝各铸一半……在父皇的淫威下,以仁孝著称的嘉庆,只能没头没脑地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二皇帝”。 不能否认,永琰还是很有资质的。他勤奋好学,6岁读书,13岁通五经,之后跟从多个师傅学习今体诗和古体诗,文化基础非常坚实。尤其是在从14岁被秘密立储到35岁登基的漫长的20多年中,他经受住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乾隆皇帝的时时观察和种种考验,并最终被确立为下任皇帝,都说明永琰的品质、才干绝非等闲。不过,他的这种资质才干,用在恪守仁孝、唯命是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方面还算说得过去,但用在安邦治国、开拓进取上就会显得异常地苍白无力。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升平,凭嘉庆的能力做一位贤明的太平君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乾隆后期国库衰竭、国力衰弱,朝廷政治腐败,官场贪贿成风,各种矛盾一触即发,沉醉于“康乾盛世”光环下的大清帝国“外面看着轰轰烈烈,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就迫切需要一位有着刚猛手腕、铁血政策的“能君”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可惜嘉庆皇帝没有遗传到前面几任皇帝治国能力和开拓气魄的基因,虽然勤政图治,一心想着有所作为,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实、波澜不惊的守成君主。 嘉庆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嘉庆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却不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比乾隆后期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此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 因为好大喜功而穷兵黩武,把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折腾出衰败迹象来的乾隆皇帝,至死也不承认他的统治出现了危机,他甚至还在发着“大清帝国,谁与争锋”的高烧,甚至认为自己留给子孙的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对当时形势掩耳盗铃似的错误估量,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在确定接班人问题上的错误选择。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为了贪图虚荣、操控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私利,把皇位传给了一个不足以成大器的儿子,把有着二百多年辉煌基业的大清帝国交给了治国乏术、政治平庸的嘉庆皇帝,使大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一败涂地,最终沦落为被列强任意侮辱和践踏的殖民地。与其说,大清帝国衰败在嘉庆手里,倒不如说是腐朽在乾隆手里。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前车之鉴,或许能给后人一些深思和启迪。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iki闲谈
2020-09-16 · kiki陪你在文化里面傲游
kiki闲谈
采纳数:16 获赞数:83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乾隆会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其实也是有原因,当时乾隆虽然孩子有很多,但是皇子大多一部分都夭折了,所以经过很多的筛选,只剩下永瑆和永琰了。但是永瑆的性格争强好胜,而且内心十分的娇纵,也会无理取闹,做事也很凶残,虽然他的才华比永琰好,但是一个人的性格还是主要的原因。

乾隆在位时期有很多的妃子,自然也就有很多的子嗣,所以在当时统计说一共有十七个皇子,还有十个公主,所以也可以称得上是子孙满堂。但是不幸的是这十七个儿子中没有几个是一直活到了年过半百的年纪。多数的皇子在小时候就夭折了。因为从开国到乾隆继位一直都是立的庶子继位,所以这在乾隆心里一直是一根刺。乾隆自然就想在自己要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嫡长子。

但是天意还是没有顺遂乾隆的意愿,在永琏出生后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永琏就夭折了。之后永琮又被立为太子,但是结局是又夭折了。当时的皇后经历了好多次的痛苦,最后也受不了,就离开了人间。当时的永璜和永璋在皇后去世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来有多大的痛苦,被当时乾隆痛骂,还取消了他们两个之后能够成为太子的机会。最后也因为这件事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最后离开也离开了人世。

当时也就剩下了四个皇子,但是其中永璇患有腿疾,还有一个皇子因为年纪尚小,根本就不适合继承皇位。所以也就只能在永瑆和永琰之间做选择了。但是永瑆的性格比较暴躁,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是永琰不一样,他虽然才华不出众,但是做事稳重,自然最后就传给了嘉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