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进行人生规划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那么中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呢?
一、认识自我 发现内心的渴望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全面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只有清楚认识自己,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问自己:“喜欢干什么?”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可以进行霍兰德职业测试,通过测评了解自己。
2、问自己:“你适合做什么?”有时候你喜欢不代表你擅长,所以我们还需要根据气质和性格来测试自己适合做什么?
3、你的智能和潜能: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我们只需要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那么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职业规划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点,然后把它发展起来,这样更容易成功。
4、你最看重什么?(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并且利用长期的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方式做准备。这一方面也需要一些测评工具来测。
二、认识职业 发现身边的机会
中学教育是比较封闭的,极少对职业有所了解,导致我们的选择面窄,为了让我们的选择更合适我们自己,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上的职业进行了解。可以看看自己家族的亲人都从事什么职业,看看自己班里同学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看看电视、电影、人物传记、招聘网站等。
三、进行职业探索 找到职业方向
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我,明白什么才是适合自己,什么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的职业。又通过对职业的了解,了解到社会上有哪些行业、职业,同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职业,进行匹配。做生涯访谈,到企业实践等方式,加深对感兴趣职业的了解。
四、教育与职业——你的学业计划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你已经能够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领域或职业方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就需要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做准备。对于中学生俩说,现在的教育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能给我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不同的工作对知识的要求程度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工作在知识上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个要求有目的的做准备。
一、 对于自身资源的了解。
自身资源指的是需要被个体了解的个人的基本条件,如遗传、性格、能力、
社会背景等,是个人制定人生规划的基础。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自身资源,为了方便,将自身资源划分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
(一)内部资源
内部资源包括生理条件、心理条件、社会适应性与受教育程度四部分内容。
1、 生理条件
生理条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硬件”。人生来都是不完美的,生理优势与生理劣势把人与人区分开来,也恰恰因为生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人生规划,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学生要非常清楚,人生的目标通常是与生理优势有着很深的联系。比如音乐工作者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要求很高,不同的运动员对于身体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虽然生理条件或遗传条件不是全部决定因素,但是可以想见作为长远目标来看,你的生理条件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这里面需要考虑到有些学生拥有家族遗传疾病、生理缺陷等特殊情况,也同样要作为很重要的参考。
2、 心理条件
这里的心理条件,是特指心理学上所说个性心理特征,即气质、性格、能力。
这三方面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差异。
3、 社会适应性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适应性将成为人成熟的标准,即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生存与发展。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内容是人际交往能力。世界上绝大部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并且是通过与人合作来实现集体目标。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但无论如何,人的社会适应性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交往,有的学生不擅长交往,这也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规划。
4、 受教育程度。
人生规划说到底是为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其他社会成员与社会资源的
支持。从这个角度看中学生不具备优越的社会地位,所以很难得到相应的支持。就像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理论(SES)的观点,社会地位取决于教育、收入、职业期望三部分决定。对于学生而言,受到的教育程度是当前唯一能够把握的内容。教育包括素质教育与优势教育,两者不可偏废。素质教育包括个人的行为规范、修为、谈吐等,也包括基础知识,如语文、数学、外语这些基础学科的学习。优势教育则是人生规划的重要课题,就是一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的兴趣成为最终的优势,这点我们会在下面的目标设定环节具体来讲。
(二)外部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人打拼已经无法实现个人的规划或目标,甚至外部资源本身就决定着人生规划的制定。家庭的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亲戚的职业都属于外部资源,期中以亲子关系而形成的外部资源是人的核心资源。以血缘为基础的父母与孩子,很容易形成“子传父业”的情况。对于父母工作的了解、亲戚工作的了解对于人生规划的制定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当然,要将自身条件与外部资源合起来考量,不能够轻视部分内容。
二、人生规划目标的设定
人生规划的核心部分便是人生目标的确定。在以往的观点看来,有梦想就是
有规划。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远大的梦想,并美其名曰人生的理想。事实上,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并没有社会生活的经验,所以他们是凭借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而做出的一种感性的判断,这并不是人生规划。人生规划需要对自己进行纵贯观察与分析,是一个集合历史思考,现状和未来预测的过程。
三、人生规划需要整合资源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们做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了解,但是光有了解是不
够的,我们需要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让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达到最好的整合。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管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生规划目标形成之后,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合法、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达成目标。将我们了解的全面内容进行排序,得出一份清单,即与目标相关程度不同的资源清单。比如一个中学生选择了做一名作家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与这个目标最为紧密的资源是自己文笔的提升、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经历、作家朋友的指导与建议、出版社的资源等。这里面既包括了内部资源、也包括了外部资源。
从某种程度看,外部资源的运用比内部资源更加地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识更多朋友。其中共同参与活动、求学与助人是结实朋友的有效手段,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可以遇到贵人,或称“机会人”,她的引导或提携在关键时刻能够改变人生规划与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