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批评学生?

 我来答
瀛洲烟雨
2017-05-0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瀛洲烟雨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79783 获赞数:1153716
本人热爱数学,在校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愿利用课余时间,诚心诚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第一,教师的头脑要始终保持冷静,多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不良行为反反复复,表现为幼稚与成熟共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随意***替。那种期望纪律教育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期望学生个个守纪,人人优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我们教师应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好处理学生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

有的教师一见到学生违纪,就恨铁不成钢,冲动起来,大发脾气,严厉训斥,甚至处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其结果是学生在当时要么被驯服,要么顶撞起来,即使勉强把事情处理下去,学生也是口服心不服,不可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过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这种恶性循环终将导致学生产生日益严重的抵触情绪。教师遇到这种事情,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压制住自己的激动,冷静、冷静、再冷静。教师要明白,我们的心理比学生成熟,知识比学生丰富,通过思考会想出许多恰当的方法来。

第二,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语言,不要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违纪学生虽然有时没有是非观,但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语言比较委婉,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同时,批评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多摆事实,讲道理,谈方法。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关心和爱护,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进而改正缺点和错误。学生课堂违纪,这是教师最常见的事情了。不同的教师,可能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我通常是以探讨问题的方式,用比较含蓄的语言,点化学生:人民军队有了严格的纪律,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要想班风纯正,每个同学都应努力;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课堂上遵守纪律,就是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班上有的同学成绩好,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然后我还给他鼓励:“你这么聪明,如果更懂事一点,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更加努力,你不仅能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而且还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语重心长的劝戒,清晰明了的道理,学生自然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作了,这种循循善诱往往比一阵疾风暴雨式的责难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批评的时机,因势利导,点拨指引。

武术中有“四两拨千斤”的招式,其实质就是要善于把握时机和角度,巧妙用力。批评学生也是这样,选准时机,几句话就可为学生指点迷津,却毫无批评之虞。比如,当平时调皮的学生在运动会、艺术节等比赛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要是纪律上注意一点,那就再好不过了!”又如,批改考卷或作业时,可以把平时违纪的学生找来,一边批改一边点拨:“你看,这类题老师在那天的课上已经讲过,你当时违反纪律,没有听讲,这不,出问题了!”还如,后进学生遇到困难、不幸和疾病时,老师在带领同学帮助他之后,说:“今天老师和同学这么关心你,帮助你,你今后一定要争口气!”也许这一句话就可能成为他今后改正错误的强大动力。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善于批评教育却是一项教育艺术。在批评教育违纪学生时,教师仅有上述健康的心理还不够,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方法好才可能效果好。不当的批评,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恰当的批评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批评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方法之一:先扬后抑,白璧微瑕——转换法。

教师批评学生是针对其短处或错误,而每一个人不会只有短处、错误,而没有长处和优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批评者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贬损自己的形象。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时,是从肯定和表扬学生开始的,先消除其心理障碍,然后再适时转换话题,对他提出恰当的批评,这时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的意见是善意的、全面的、可以接受的。如在教育一些后进学生时,教师就可以先夸奖他头脑灵活、团结同学、热心助人、有文体特长等,之后再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事实证明,先抑后扬的转换法对于学生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方法之二:旁敲侧击,巧作暗示——暗示法。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学生的一般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法提醒学生加以改正。有句话说得好:“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如学生课间追逐打闹,教师可做一个“暂停”的动作,学生在说粗话脏话,教师可做一个“闭嘴”的动作等;又如学生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搞东西、东张西望等,教师就可采用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停顿一下、目光注视、走过去轻轻敲一下桌子等方法让学生回过神来,这样既不打断自己讲课的思路,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专心听讲。暗示法的优点在于巧妙地批评制止学生,而一点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方法之三:以心换心,说理导行——引申法。

对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教育转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申法。它要求教师全面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根源,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认识,找到有效方法,督促学生改正。

我用引申法教育转化过许多学生,其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位学生和社会青年交往,经常旷课,即使到校也是三两天就违纪,让老师十分头痛。我先了解其家庭情况,他的父亲有残疾,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他;母亲经常唠唠叨叨,吵得他心烦意乱。于是,在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交往中,他感受到了家中没有的“温暖”、“平等”,也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逃学等。了解情况之后,我进行家访,同家长交流了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然后又一次次找他谈心,谈同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的危害,谈青少年时期时间的宝贵和学习的重要,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要理解老师的一颗爱心,同时还要求他每周汇报一两次思想和动态。通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较长时间的跟踪教育,该生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学习、纪律方面进步很大。

方法之四:前车之鉴,现身说法——认同法。

在批评学生之前,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以前所犯过的类似错误,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反应,感到师生之间还有“共同点”,犯了错误也并非不能理解和原谅。有了这种认同之后,学生就易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如有学生偏科,对不感兴趣的学科极不认真,教师可以来个现身说法,作为学生的前车之鉴,提醒学生逐渐改正。又如,有学生在上课作恶作剧,影响了课堂纪律,教师也可用此方法教育学生:“我以前读小学的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现在想来,真是不懂事,对不起老师。想一想你今天的行为对不对呢?”这样一说,教育效果显然比直接批评学生不尊重老师要好得多。

方法之五:不计前科,慷慨表扬——激励法

清朝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有一则公益广告也说得非常好:“夸奖可以夸出好孩子来。”对于后进学生来说,太多的批评已让他们没有了自信心。这时,教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不计学生前科,把所犯错误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反倒对其优点慷慨表扬,对其进步大胆激励。学生会逐渐体验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评判出自己所作所为的是非美丑。教师不断的表扬和激励,必定会让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足,进步也会越来越大。真的有一天,“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一个改过自新的好学生就这样给夸出来了。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这样的批评就是艺术的批评。当一个教师的批评成为艺术时,批评不但不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解与交流中,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关系。艺术的批评,在诚挚的爱中稀释;诚挚的爱,在艺术的批评中升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联通试瓢10
推荐于2018-02-17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近年来“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成为社会主流,批评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们忽视。树木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叶;树人需要关心爱护,也需要批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要想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的批评要充满真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 1、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当你提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论。批评学生时要把受批评学生的人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 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 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3、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批评的场合与效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然而许多教师喜欢把办公室当作批评学生的场所,认为办公室里气氛严肃,对犯错的学生具有威慑力。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办公室里当众受责,会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常见到教师唾沫横飞的训斥,学生低头不语的接受。最后好象被老师说服,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此与老师产生心理隔阂,对教师产生偏见,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有个别性格暴躁的学生当面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了台,使问题严重化。 4、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5、批评要“理直气和”,善用无声的教育。 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女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6、批评后要给他改正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有些错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可以采用“有限违纪免责制”,“自选惩罚制”,“准违纪告戒制”等。 7、批评教育要“前堵后截”。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 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 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我们看以下两种处理方案:方案一: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示意这位学生停下来。老师对这位学生说:“我猜想是不是题目太难,自己做不出来,然后你非常想把这道题目讨论出来?( 接受并理解现在的行为 )我知道,你以前自修时从来没有影响别人。(前堵)我更相信,你以后在晚自修的时候是不会大声讨论问题,不顾及别的同学的感受的,你说我说的对吗?(后截)”方案二: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立即走过去,大声说:“小伟,你自修怎么又在讲话!学校怎么规定的,不是不允许晚自修讲话吗?可你从来都不听,自修课总是影响别人。(前联)今天,你一定得给我写检讨书,否则,你以后自修课还会影响别人。(后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一种教育效果好就不言自谕了。 8、明白批评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的教师便严厉地批评学生。批评不断失去效果,于是批评的方式不断升级,到头来,批评成了目的,教师为批评而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但不能产生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便会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批评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话,批评并不是必需的。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部长、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批评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吗?事实上,现在有些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批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联通试瓢10
2017-12-31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近年来“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成为社会主流,批评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们忽视。树木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叶;树人需要关心爱护,也需要批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要想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的批评要充满真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
1、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当你提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论。批评学生时要把受批评学生的人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
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
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3、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批评的场合与效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然而许多教师喜欢把办公室当作批评学生的场所,认为办公室里气氛严肃,对犯错的学生具有威慑力。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办公室里当众受责,会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常见到教师唾沫横飞的训斥,学生低头不语的接受。最后好象被老师说服,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此与老师产生心理隔阂,对教师产生偏见,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有个别性格暴躁的学生当面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了台,使问题严重化。
4、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5、批评要“理直气和”,善用无声的教育。
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女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6、批评后要给他改正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有些错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可以采用“有限违纪免责制”,“自选惩罚制”,“准违纪告戒制”等。
7、批评教育要“前堵后截”。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
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
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我们看以下两种处理方案:方案一: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示意这位学生停下来。老师对这位学生说:“我猜想是不是题目太难,自己做不出来,然后你非常想把这道题目讨论出来?(
接受并理解现在的行为
)我知道,你以前自修时从来没有影响别人。(前堵)我更相信,你以后在晚自修的时候是不会大声讨论问题,不顾及别的同学的感受的,你说我说的对吗?(后截)”方案二: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立即走过去,大声说:“小伟,你自修怎么又在讲话!学校怎么规定的,不是不允许晚自修讲话吗?可你从来都不听,自修课总是影响别人。(前联)今天,你一定得给我写检讨书,否则,你以后自修课还会影响别人。(后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一种教育效果好就不言自谕了。
8、明白批评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的教师便严厉地批评学生。批评不断失去效果,于是批评的方式不断升级,到头来,批评成了目的,教师为批评而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但不能产生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便会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批评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话,批评并不是必需的。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部长、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批评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吗?事实上,现在有些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批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