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不利影响,比如加重了明朝的经济负担。有什么详细的解释?...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不利影响,比如加重了明朝的经济负担。

有什么详细的解释?
展开
 我来答
民生无小事hY
高粉答主

2019-06-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其实在明朝帝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对远航的不同意见。这是一项投入很大的事业,据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

郑和舰队宝船之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扩展资料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

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

(2)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3)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捕鱼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货币、历法、度量衡等。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4)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5)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00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继汉、唐、宋、元各代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又开辟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将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6)郑和下西洋,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是一个既有陆域又有海域的国家,中华民族为探索海洋奥妙、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加倍努力,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匿名用户
2013-08-25
展开全部
郑和下西洋之举,是为了执行明代初期,明朝政府对海外诸国的方针政策,不是像后西方航海那样,是为资本原始积累事业服务的。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海外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取决于当时明朝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与永乐大帝朱棣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抱负,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特定的外交方针政策服务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性,首先在于它不是为完成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这一过渡需要服务的,而它就必需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而这种条件在封建社会中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就决定了郑和下西洋只能具有暂时的性质。在永乐、宣德两朝后,各代封建王朝不再继续执行朱棣所主张的对外方针和对外政策;在发展海外关系方面,也没有哪一个皇帝具有像明成祖朱棣那样的抱负。
由于郑和航海缺乏强大的持续的经济动因,当封建皇帝的主观意志有了改变,不再支持郑和航海时,郑和使团部分成员的海上探索就进行不下去了。其次,狭隘的大地观是郑和航海未能引导中国人去完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是当明成祖死后 大多数大臣 和宦官 为了党争和内乱 还有经济支持的原因迫使郑和放弃出海外交。而后长达几百年得禁海。。。可以说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顿成绝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5
展开全部
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远洋船队规模之宏伟,不仅在当时是世界上所绝无仅有的,而且也为世界大航海时代任何舰队所望尘莫及的。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过程中,船队部分分宗勇于进行海上探索,西行进入大西洋,东行进入太平洋,已踏上环球旅行的门槛之际,国内却下达了停航的诏令。由于郑和航海缺乏强大的持续的经济动因,当封建皇帝的主观意志有了改变,不再支持郑和航海时,郑和使团部分成员的海上探索就进行不下去了。郑和下西洋暂时的性质,软弱的动因,是当时中国人不能完成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其次,狭隘的大地观是郑和航海未能引导中国人去完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在古代中国,地平的大地观是根深蒂固的。明初占统治地位的宇宙理论是中国传统的浑天说。了解地球的大小,具备可供航线分析的较精确的世界地图,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条件在明初也不成熟。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注重水利,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海外贸易。中央及地方编制地图,主要用于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军事进攻,城池防守以及交通水利等方面,故只要有嫩反映地理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形图等等,就能满足一般的需要。这类地图主要反映陆地,有丰富的地物标志,可以应用平面测量法即可保证精度,就没有必要非得测定经纬度。这类图一般范围不大,地球曲率造成的制图误差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也不是非用地图投影法不可。晋代裴秀(223-271年)对中国传统的绘图法进行总结,创立了用于绘制地图的“制图六体”,和用于拼接、缩制地图的“计里划分”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仅适用于测绘小范围大比例尺地图,可以大大提高精度,保证质量,但在测绘大范围小比例地图时,就明显地不适用了,会产生严重的误差。由于中国古代并不发展世界地图,裴秀的制图理论和方法的缺陷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就一直被沿用下来,而没有更大的创新。郑和航海图的绘制,用的就是传统的绘图法,图上表示各地的大小比例都只能相对而言,有些地方表现的大小比例则有严重的误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5
展开全部
没有开展广泛的贸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