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报早新闻,还真遇到了N多容易读错的字,今天好朋友挑出来,大家一起避免一下。戛纳电影节观点1:JIA阳平(如果被翻译成嘎则读GA)
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概念叫——词义反申。意思是随着百姓们的下意识习惯会将一种意思转化为其它意思。
那么,字音也有这种习惯。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著名流行歌手李(wen)_斜王旁,那个字真念wen吗?查过词海就知道,那个字念玟(min
),你可以敲敲键盘就知道。玟:碧玉的意思。为什么全国的百姓甚至李玟自己都会说错?呵呵!习惯的问题!因此我个人觉得,中国文化讲究百川容纳,不必太在意或追究其习惯性的一面。有个法国朋友问过我,中国人为什么不用刀叉?我回答,是因为中华菜肴决定的。想想:你能用刀叉去吃油炸花生米吗?相反,我们能用筷子去吃牛排吗?所以,怎么方便怎么来喽!既然读ga顺嘴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这不属于科学精神的范畴,别误会)观点2:ga 一声CANNES
我更正一下,虽然在字典里面这个词读jia,但是由于戛纳这个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只是由法语的音译翻译过来的。语法是这样的,n要发音,与英语音不太一样,有点象发[kAne],
所以要读成 ga
,因为这样音准才比较接近如果你对老外说 jia na
法国城市名。大家都知道法国有个世界上著名的“戛纳电影节”,被誉为“电影界的奥运会”。
戛纳读音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第一种人,即一般人,就是汉语语言知识一般的人,比如初中,高中的学生,见了此字,定是想到“嘎”,然后灵机一动,读半边吧(汉字有很多类似的现象),“ga”的读音便诞生了。至于是对是错,且听下文分析。
二重境界:第二种人,比一般人厉害的人,对汉语汉字感兴趣,或者喜欢研究汉字读音的人,便会想到“戛然而止”,心想:这个生僻字,本人还是认识的。他甚至
还有一种自豪感,也一定会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给“一般人”“纠正”错误。“一般人”也是心虚,便想:好厉害啊,居然认得这么一个生僻字!从此,这个“一
般人”便对这个“老师”崇拜的不得了。
当初翻译的时候选择了这么一个生僻字,不选择“佳”、“加”、“夹”等呢?好像没有理由啊!对,这个字(按照翻译)本可能读“ga”音,而汉字读“ga”
音的,只有“嘎”比较大众化,当初翻译者又自作聪明简化了一下,去掉了左边的“口”,也许他本来也不认识“戛”。殊不知一切都变了,他造就了一个“悬
案”。想到这儿,一切都迎刃而解,第三种人便会心的笑了,原来还是读“ga”音啊。
“jia”。由此非”ga“莫属了!这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戛纳,法文是Cannes;香港称 "康城";台湾称"坎城";
法语发音为 [kan],译成 "甘城"
最为接近原音;jia?na?,则离开原音甚远。也许以后会统一读音的。
内地近年来颇注重人地名音译的
"准确性",例如不惜把沿用已久
的 "格林威治" 改为 "格林尼治"。根据这个 "准确性"原则,
则 "戛纳" 似应读成 "gana" (na轻声)。另:(古代“戛”通“夏”gā,gā“戛”在甲骨文中正像一个面貌狰狞执戈作战的武士形象)gā
再看一下字典里的读音:戛jiá长矛。敲,敲打。
常礼;常法。刮。
象声词:戛然长鸣。崴wǎi【名】
[方言]∶称山、水弯曲的地方。多用于地名〖bend〗。如:海参崴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