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3-08-27
展开全部
1。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2、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倾向。3、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4、改革忽视非正规教育的倾向。5、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6、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7、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8、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
课程结构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设定学科或领域的门类及其课时比例,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选择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综合科学技术和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构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改革和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一、二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6门课;小学三至六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8门课。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制订义务教育阶阶标准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为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提供的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自主、多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
课程结构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设定学科或领域的门类及其课时比例,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选择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综合科学技术和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构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改革和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一、二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6门课;小学三至六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8门课。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制订义务教育阶阶标准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为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提供的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自主、多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11111
2024-12-27 广告
2024-12-27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2013-08-27
展开全部
新基础教育"主要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实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建设问题。它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新基础教育"主要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实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建设问题。它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新基础教育”,倡导一种学习的生活,研究的生活。关注学校管理层面的改革问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与重建,关注教师生命发展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是其理论具有原创性的重要体现。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终身学习,就是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的生活。一个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对发展的追求,这三者结合起来,生活就会变成学习。
"新基础教育"主要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实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建设问题。它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新基础教育”,倡导一种学习的生活,研究的生活。关注学校管理层面的改革问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与重建,关注教师生命发展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是其理论具有原创性的重要体现。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终身学习,就是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的生活。一个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对发展的追求,这三者结合起来,生活就会变成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