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口溜
红军长征的路线:
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2、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3、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
扩展资料: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途经11个省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挥,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遭到重大损失。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央政治局决定改变中央红军去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随后,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于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中革军委将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改称为第1、第3、第5、第32军。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天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8月下旬,右路军穿越草地后,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
9月,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拒绝北上,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决定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结束长征。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军长征路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读长征(5):各路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省份?
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由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中央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