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瑞士可以成为永久中立国
瑞士为中欧小国,其中立政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作为法,奥,德,意诸国的缓冲地带,这可谓瑞士永久中立的发轫。1907年,世界弥漫着大战的阴霾,欧洲列强为暂时缓解纷争,在荷兰海牙召开第一次国际和平大会第二次会议,瑞士在会议中签署了关于中立的国际法公约。
海牙公约首次以书面形式将战争情况下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固定下来。它明确规定中立国领土不受侵犯;在国际战争中奉行中立政策,不对交战国任何一方采取敌视行为和提供帮助;禁止交战国使用本国领土等原则。随后的近一个世纪,瑞士在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自卫的同时严守中立的原则,免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干扰。在二战中面对轴心国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瑞士以完备的防卫和坚强的意志捍卫了国家独立。
瑞士的永久中立为其赢得和平的发展环境与灵活的外交空间,它使这个内陆国家享受了近两百年的和平与安定,并发展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立政策也给瑞士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和外交利益。尤其在二战及战后几十年间,瑞士利用其中立国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了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如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两次国际会议,瑞士作为东道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瑞士一位外交家对此是这样评价的:“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瑞士男子的服役期从20岁持续到50岁。瑞士全国平时只保留3500人的职业军人,而一旦需要,则可在48小时内动员35万人以上受过正规训练的陆、空军民兵部队。据说德国做过评估的,就算灭了瑞士也得不偿失,因为每个瑞士人最少能熟练操控3种武器。我说的是每个瑞士平民,不是特指士兵。
瑞士虽然只是欧洲的一个内陆小国,但这个小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却很有名,即使一个从来没去过瑞士的人,大概也能说出她的一些关键词:银行、瑞士军刀、手表、滑雪、中立国……大嘴哥感兴趣的是“中立国”这个关键词,所以下面咱们就来聊聊瑞士是如何成为永久中立国的。
二战时整个欧洲打的热火朝天,成了一锅粥,唯有瑞士小国能保存中立,在战火连天的欧洲保存一块与世无争净土。那么瑞士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算起来瑞士已经有500年没有打过仗了,这个记录恐怕全世界罕见。上一次瑞士发生军事冲突还要追溯到1516年,瑞士跟法国打了一仗,结果瑞士大败,被迫与法国和谈——总之就是要认怂。瑞士认了怂后,痛定思痛决定以后所有矛盾都不要再付诸武力了,一是这场败仗让瑞士人被打怕了,二是真打不赢啊,你看瑞士周围全是大国,都惹不起!
1516年马里尼亚诺战役
怂有怂的好处,瑞士这一“怂”便保持了200多年太平日子,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连国王都被处死,这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也波及到了瑞士。新生的法国政府改变了对瑞士的外交政策,不再谈什么和睦相处,而是直接派军队过去占领了瑞士全境。瑞士也很无奈啊,这200多年来跟法国相安无事,以至于连军队建设都很敷衍,结果现在完全不是法国军队的对手,只得双手奉上土地。
拿破仑时代瑞士仍然悲催地在法国的控制之下,并且还被强行划分成由19个州构成的联邦国家。拿破仑虽然席卷欧洲,但也没有长久,很快就被反法同盟打倒,连拿破仑本人也被关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来拿破仑卷土重来,维持了百日统治,又被打倒了,这次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的倒台对瑞士至关重要,他们又获得了独立。战败的法国与欧洲列强签订了《巴黎条约》。《巴黎条约》不仅承认瑞士的独立国家地位,还允许瑞士从此以后不被介入任何军事冲突当中,瑞士也不受别国武力侵袭。这是瑞士之所以成为永久中立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依据。
瑞士能成为永久中立国,还得感谢俄罗斯人,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巴黎条约》上积极推动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同意,估计是为了让瑞士作为法国旁边的一个缓冲地带吧。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所以,这样看来,瑞士能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自愿的,而是一帮列强强加给他的。不过瑞士好像很受用,正中下怀,符合他们的外交理念。
国际法正式承认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则是近一百年的事,1907年《海牙公约》里注明了瑞士作为中立国,瑞士有权不介入任何军事冲突,不过可以保留国防需要的军队。注意了,别看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其实它是有军队的。二战时欧洲战场炮火连天,瑞士军队也没闲着,一点不比参战国的军队清闲,他们部署在瑞士边境上一刻不敢眨眼,生怕希特勒的军队打过来。
1907年《海牙公约》
只是,二战中的瑞士未必保持的那么中立,他们的国策基本是倾向于纳粹德国的,这也成为瑞士后来老被人所诟病的一件事。
虽然在军事上保持中立,但瑞士在其他方面也有不中立的时候。比如朝鲜战争中,瑞士曾响应联合国号召,派出维和部队到韩国,这个维和部队是不参战的。比如,1991年联合国经济制裁伊朗,瑞士也参与其中。再比如,1999年时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瑞士提供了非军事协助。
所以说,这世界上哪有绝对的中立啊!
推荐于2017-12-16
瑞士为中欧小国,其中立政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作为法,奥,德,意诸国的缓冲地带,这可谓瑞士永久中立的发轫。1907年,世界弥漫着大战的阴霾,欧洲列强为暂时缓解纷争,在荷兰海牙召开第一次国际和平大会第二次会议,瑞士在会议中签署了关于中立的国际法公约。“海牙公约”首次以书面形式将战争情况下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固定下来。它明确规定中立国领土不受侵犯;在国际战争中奉行中立政策,不对交战国任何一方采取敌视行为和提供帮助;禁止交战国使用本国领土等原则。随后的近一个世纪,瑞士在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自卫的同时严守中立的原则,免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干扰。在二战中面对轴心国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瑞士以完备的防卫和坚强的意志捍卫了国家独立。
瑞士的永久中立为其赢得和平的发展环境与灵活的外交空间,它使这个内陆国家享受了近两百年的和平与安定,并发展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立政策也给瑞士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和外交利益。尤其在二战及战后几十年间,瑞士利用其中立国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了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如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两次国际会议,瑞士作为东道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我论文里这些也不全面。。一个弹丸小国为何能让横扫欧陆的纳粹铁骑止步于国境前?
肯定不会是它奉行的中立政策,同样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就没捞到中立这根救命稻草
也不会是瑞士的全民皆兵的国防政策,毕竟纳粹连号称陆军欧洲第一的法国都能灭,难道真怕瑞士不成?
瑞士的地理位置同样也不是理由,与德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接壤,处于欧洲中心位置,从柏林出发可以朝发夕至
而且瑞士当时就是著名的银行家国度,储藏各国富人(尤其是犹太人)的黄金、珠宝不计其数,难道纳粹会眼看着面前的一大块肥肉不动心?
或许是当时纳粹与瑞士当局有什么交易?
2013-08-26
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二战中,当希特勒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二战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有的资料说,面对希特勒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1],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为什么要屈从希特勒?
在历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了限制法国,反法同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纳粹德国的出版物称,所有以德意志人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也都是德国人。因此,它们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中64%属于德意志民族)[2]。而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内。与这种反动的种族主义鼓噪相呼应,在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社团,其中以“国民阵线”以及“瑞士国社党人”两个极右组织势力较强。得到希特勒政权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对瑞士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威胁着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当二战已经迫在眉睫时,瑞士议会于1939年8月30日通过决议,重申它将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希特勒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未将它付诸实施[3]。
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战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猫腻?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4]
2、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5]。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6]。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7]。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8]。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9]
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2013-08-26
虽然国际认可它是中立国,但是代表不了什么,也并不是说它有权利不参与战争
比利时也曾经是中立国,但是当法西斯德国侵略它之后,它还有什么中立可言.
瑞士一位外交家对此是这样评价的:“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瑞士男子的服役期从20岁持续到50岁。瑞士全国平时只保留3500人的职业军人,而一旦需要,则可在48小时内动员35万人以上受过正规训练的陆、空军民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