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我国古典名著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27
展开全部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一部《东周列国志》便把东周漫长三百多年争战史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种深深积藏着人民痛苦的无义战是一目了然的,但是,那些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无烟战”呢?上层建筑之间的明争暗斗使众多忠良臣子或遭离异,或被刑罚,但更令人敬畏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又有多少谋臣武将因禁锢的封建礼教而惨死他人刃下或屈死己手。东周时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奴隶制达到鼎盛的西周之后,各阶层人民的奴化思想桎梏仍很牢固。犹如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之后,对死亡的恐惧是空前的。奴隶主不仅对奴隶的生杀视为儿戏,即使是对平民和一般国民,也只是强者眼中的弱者,“弱肉强食”,何况是拥有土地、武力的诸侯国国君呢。勤勤恳恳、忠心耿耿侍于君王左右侧的谋臣,一朝一语触犯了君主,即使他建立了赫赫战功,名垂千秋,也不敢苟活着,不等君王问罪,便草草地了结了自己曾经显赫的一生。晋国先轸,有谋有略,且有大将风度,统帅六军之气,先前尾随重耳避难于他国,又周游列国,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先轸更是忠心耿耿,出谋划策,领兵统将,为晋文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薨,世子礶继位为襄公。先轸在晋国的地位上升,为辅佑晋襄公,续保霸主之业而出生入死。在崤山之战中,先轸设计,历经千辛万苦,才擒住秦国三名大帅孟明、白乙和西乞,然而晋襄公在母夫人赢氏三言两语之下,竟自放了秦国三帅。忧国忧民的先轸闻三帅被放回,知道是等于放虎归山,于盛怒之间唾襄公之面说:“咄!孺子不知事如此!”事后,先轸自知闯下杀身之祸,虽然讨伐濯君取胜,但他认为:“臣归而不受赏,是有功而不赏也;若归而受赏,是无礼而亦可论功先。有功不赏,何以劝功?无礼论功,何以惩罪?功罪紊乱,何以治国?”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功罪不可紊乱,是先轸辅佑两位晋主的信条。他因此而高踞中军元帅之职,也因此而葬送了自己。在士大夫眼中,伴君是没有“自我”存在的,选择了这条路,便把身心全都交给了君王,是君王的一笔活的财富。当君王死了之后,这笔财富也可以随他葬于地底下,如秦穆公薨,用生前人殉葬,其中就有德才兼备的国中“三良”:晻息、仲行和鑶虎。视贤才等同奴隶和私人财产,毫无惜才之心。东周时期的人心是复杂莫测的,有臣弑君、子弑父的乱伦之事,也有坚守功罪不可紊乱、臣不可无礼于君王的顽固之举。乱世的思想是混乱的,从《东周列国志》可管中窥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