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家长应注意什么
展开全部
又是距离高考30天,最近几个朋友私下问,剩下30天了,怎么帮助孩子复习提高分数呀,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这么点时间了,重要的是孩子只要状态正常,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就烧高香了吧,不要给孩子压力了。就好比大决战,准备了好久的战役,在总攻打响的前一点时间是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即使一个公司要上市,在IPO前也是要静默的,孩子高考也是一样,您就静默几天吧。关注产生压力!
距离2012年高考还有30天,不长不短的一个月。
几乎每年的高考前一定时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关注高考的相关人士来谆谆教诲要注意什么,要怎么度过,倒计时100天、倒计时90天、倒计时80天……倒计时30天,再过几天,继续倒计时10天……其实内容就是那些,本来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时间被搞成一段一段的,本来就很紧张的学生与家长也是被这些“脉冲”似的倒计时提醒搞的越来越紧张,是否他们的压力也有一些甚至不少是来自这些“善意”的提醒与过度的关注上?
家长,都是第一次做高三家长,自己没有经验,都是通过周围的朋友与网上的信息来“速成”,真的这个时候应该特别感谢互联网,只要你愿意, 你可以学到任何知识,包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高考越来越近,孩子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作为家长,要知道一切一切的重点是保证孩子“正常”,心态正常,发挥正常,最后一切正常,会的都做对了,不会的放弃了也没有什么懊恼的,这个就是成功的高考了。要保证孩子“正常”,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保持“正常”,至少表现的正常。
其次,家里不要主动张贴什么倒计时招牌、北大清华的校徽甚至录取通知书等更加过分的东西。不要笑,真的有这样的家长!除非孩子自己主动贴个什么励志口号,有的孩子会写一个“我行!”“相信自己!”……无所谓,只要是孩子搞的都是对的,对不对,作为家长最好视而不见,不要去议论,更不要自作聪明的夸奖孩子:孩子,你好棒!我们也相信你!最可怕的是一些脑子进水的家长再补一句:你要早这样的话,那北大清华就是你的!我知道一个家长就曾经在孩子卧室贴了一张邻居家孩子的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是被孩子一把撕碎了!这种所谓爱,实在太“暴力”了。
三.继续保持适度的锻炼。原来喜欢怎么运动还怎么运动,方式不要改变,强度也不要刻意改变,随意就好。不要以为临近高考了就不去运动,一定要保持适度的锻炼。锻炼是快速恢复脑力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曾经在一次家长沙龙上,一位家长朋友就说她儿子,进入高三以来,喜欢上了拳击运动,刚刚开始是一周去一次,后来是一周要去2次,现在是一周三次,这位家长想劝儿子一周去一次,怕这样太耽误学习。拜托拜托,一周爱去几次就去几次,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压力确实很大了!是靠拳击运动来宣泄与派遣呢,不仅不制止还要细心的观察孩子,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不要因为孩子高考而请假回家,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即使你可以不去工作也不要叫孩子感觉到家长为了孩子连班也不上了,即使请教了,也照常“作息”,不留破绽,要不会是孩子有负罪感。
五,针对女孩,要注意是否在生理周期,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一般情况不去做药物干预,专家也提醒,例假期间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下降的。当然还是有一些提醒要告诉大家,女生在经期前不要吃冷饮、冲凉水澡或用凉水洗脚,保持心情愉快。如果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问专家理解,尊重孩子选择)
那么关于学习方面呢?其实,我一直认为学习方面就按照学校老师的安排去做,特别是那些老师经验丰富的重点学校,老师的经验很有针对性的。下面只做几点提醒:
三.不要忽视“错题本”,过去半年你曾经错的题,也许还会在高考题中出现。当然,不一定就是错题本,就是把那些卷子拿出来,看看标记也是一样的效果。如果有一类问题,总是反复出现,那就很明白怎么去做了,建议看看这个问题在课本上是怎么讲的,看看那个所谓超级简单的例题,谁说高考题不会这么简单?看错题,是性价比很高的复习办法。
五 抓基础还是炸碉堡要因人而异。一般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是5:3:2,就是基础题(所谓送分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分别占到50%、30%与20%。对于感觉基础差的成绩靠后的同学,就重点搞基础,放弃那20%的难题部分,争取在基础部分多拿分数;对于那些成绩一直不错,基础很扎实,有的甚至已经“保送”出线的同学,不妨找出几个可能干掉的“碉堡”,必考内容但自己还是没有把握的,挑几个去重点突破一下,也许就会“超常发挥”呢,但绝对不建议舍本逐末,忽略基础。
“正常”。环境正常,生活正常,作息时间正常,心态正常,考试就会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再次祝福孩子们高考成功
展开全部
今天,是高考倒计时的第 24天。
同学们的紧张,
家长们的焦虑可想而知!
邱崇相信这段时间,家长很可能会出现许多好心办坏事,加剧孩子的心理紧张的情况。
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过度焦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
以下,学长给各位考生和家长带来一些考前焦虑应对小建议,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家长不要过分保护
//
心理解析:
例如睡觉。有些家长恐怕孩子考前睡不好影响发挥,于是,特别早催促孩子上床睡觉。还有的家长盲目让孩子调整睡眠习惯,刻意地规定睡眠时间。反观孩子,就这样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总想着怎样才能睡觉。
结果?肯定睡不着。如今营养补剂五花八门,迄今还没有哪一位营养学家说过这些东西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倒是有考生感慨:别人都喝我不喝,怎么考得过别人?家长买了很多补品,考不好更对不起爸爸妈妈。
过度紧张的家庭气氛,反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孩子要大考了,饮食睡眠,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里的更加紧张。
心理支招:
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可以翻翻书,只要不是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家长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
心理解析:
家长常常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羡慕,孩子成绩本来在一本二本之间,却不断地告诉孩子:再努力一下,就有上名牌的希望;还有的家长硬让孩子冲清华,结果却连第二志愿高校也没考上。
面临高考,家长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父母的过高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心理支招:
家长应该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
孩子面对高考,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态度更为重要。
肯定的评价哪里来?只有期望降下来,评价才能提上去,才能给孩子积极的肯定。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知识水平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这样,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在考场上更好地临场发挥。当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待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我们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更多的自信。
//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
心理解析:
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会感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
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对于考试结果过度看重,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
心理支招:
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考试只是一次阶段性的学习检验,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对孩子的高考更平常心一些,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一切如故,便是最好。
//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
心理解析:
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可能让孩子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可能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这样管束过严,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了缓冲的时间。
心理支招:
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
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有老师安排,家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管什么情况下,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即使有的家长当年自己考过大学,那也是过去的事了,所谓经验也会变成老黄历。
//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
心理解析:
唠叨的结果,是必然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烦躁而与家长产生矛盾。
有这么一个男同学反馈过:每次考试,爸妈都很紧张,总是问个不停,嘱咐没完没了,我感觉他们心里比我还焦虑。
我希望父母在我面前少说别人的孩子聪明,说自己的孩子太笨。
考前家长们的唠叨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比如说:某某同学平时成绩跟你差不多,你可不能输给他,再比如说:某某去年考上重点了,你要是像他一样就好了。一个女孩说:我一打电话问同学问题,爸妈听见就说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其实,他们不了解情况还要发言。弄得孩子心情很烦,压力也很大。
心理支招:
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
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说句极端的话——打死也不唠叨。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
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有这唠叨的工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
同学们的紧张,
家长们的焦虑可想而知!
邱崇相信这段时间,家长很可能会出现许多好心办坏事,加剧孩子的心理紧张的情况。
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过度焦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
以下,学长给各位考生和家长带来一些考前焦虑应对小建议,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家长不要过分保护
//
心理解析:
例如睡觉。有些家长恐怕孩子考前睡不好影响发挥,于是,特别早催促孩子上床睡觉。还有的家长盲目让孩子调整睡眠习惯,刻意地规定睡眠时间。反观孩子,就这样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总想着怎样才能睡觉。
结果?肯定睡不着。如今营养补剂五花八门,迄今还没有哪一位营养学家说过这些东西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倒是有考生感慨:别人都喝我不喝,怎么考得过别人?家长买了很多补品,考不好更对不起爸爸妈妈。
过度紧张的家庭气氛,反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孩子要大考了,饮食睡眠,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里的更加紧张。
心理支招:
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可以翻翻书,只要不是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家长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
心理解析:
家长常常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羡慕,孩子成绩本来在一本二本之间,却不断地告诉孩子:再努力一下,就有上名牌的希望;还有的家长硬让孩子冲清华,结果却连第二志愿高校也没考上。
面临高考,家长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父母的过高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心理支招:
家长应该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
孩子面对高考,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态度更为重要。
肯定的评价哪里来?只有期望降下来,评价才能提上去,才能给孩子积极的肯定。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知识水平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这样,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在考场上更好地临场发挥。当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待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我们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更多的自信。
//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
心理解析:
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会感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
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对于考试结果过度看重,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
心理支招:
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考试只是一次阶段性的学习检验,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对孩子的高考更平常心一些,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一切如故,便是最好。
//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
心理解析:
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可能让孩子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可能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这样管束过严,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了缓冲的时间。
心理支招:
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
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有老师安排,家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管什么情况下,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即使有的家长当年自己考过大学,那也是过去的事了,所谓经验也会变成老黄历。
//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
心理解析:
唠叨的结果,是必然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烦躁而与家长产生矛盾。
有这么一个男同学反馈过:每次考试,爸妈都很紧张,总是问个不停,嘱咐没完没了,我感觉他们心里比我还焦虑。
我希望父母在我面前少说别人的孩子聪明,说自己的孩子太笨。
考前家长们的唠叨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比如说:某某同学平时成绩跟你差不多,你可不能输给他,再比如说:某某去年考上重点了,你要是像他一样就好了。一个女孩说:我一打电话问同学问题,爸妈听见就说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其实,他们不了解情况还要发言。弄得孩子心情很烦,压力也很大。
心理支招:
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
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说句极端的话——打死也不唠叨。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
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有这唠叨的工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6-01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